审慎财政政策解读_国内宏观论文

审慎财政政策解读_国内宏观论文

解读稳健财政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稳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12月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2005年的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至此,实行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而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有专家认为,意味着我国长期建设国债在保持一定规模前提下将调减绝对数量;意味着我国结合税制改革将扩大减税空间,发挥税务杠杆作用;意味着政府资金使用集中于国家发展规划确立的战略目标,退出一般竞争性、营利性的投资项目。

经济学者徐荣安认为,在我国实施积极的还是适度的甚至是紧缩的财政政策,绝不是人们随意的取向,而是要考虑一系列因素才能确立。探索这一问题,对于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发展国民经济、调节供求关系、抑制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财政政策取向关键取决于经济是否滞胀或者通胀。众所周知,财政政策从来是为实施经济持续发展服务的重要工具。它取向什么样的坐标,主要看计划期内经济是否滞胀或通胀。如果经济滞胀,就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反之经济通胀,就要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中国多年来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如今客观经济形势要求财政政策做出调整。整体上讲,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功不可没,但扩张性的发展方式往往导致投资过热、投资效率低。中国过去几年高速公路和大型基建项目上马速度之快,是历史上少有的。要想防止经济过热,保持平稳发展,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经济粗放增长的局面,必然会变积极为稳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自从国家2004年初实行新的宏观调控措施以来,为了配合此次宏观调控,财政税收政策也果断及时地进行了调整。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从上年的1400亿元调减到1100亿元,一些以国债筹资建设的项目资金拨付进度有意放缓,有意识地控制对由预算资金拨款支持的基本建设项目的支出进度。同时,显著强化财政资金使用中的结构导向,大力支持农业、公共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

贾康说,政府在今年也积极酝酿和推行税制改革、完善操作方案以及积极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比如,明确了3至5年内在全国停征农业税,并在部分地区加快进度;下半年东北地区若干行业率先实行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在保证出口退税正常需要、确保“不欠新账”之外,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历年遗留的出口退税欠款的“老账”问题。

贾康将财政税收政策的这些调整变化概括为三点:政府总量扩张的调减和谈出;对结构优化的注重与“有保有控”区别对待;在抓住时机深化改革、完善管理方面的积极进取。总的来说,这次财政政策调整是既要转弯又不急转弯,柔性的色彩比较明显。

贾康认为,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用显著。但随着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终于走过由相对低迷向稳定高涨的拐点,GDP增长速度跨入9%以上的区间,并在2004年一季度继续高攀9.7%,人们对于投资过旺、经济偏热的关注迅速上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成为必然,财政政策的转型也就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桁林表示,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事实上早已开始淡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手段的长期建设国债,其发行规模的变化代表了我国政府早已在考虑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柔性调整,为向稳健型过渡做准备。

贾康表示,稳健的主基调已经非常明晰,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将主要体现在,长期建设国债将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提下,酌情调减其绝对数量。同时,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对原来已经形成的长期建设项目将继续投入资金来完成续建和收尾,严格控制新开工建设项目,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超前建设,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创新做大经济与财源“蛋糕”,不断改进、完善税制与税收征管,使得税收政策的调整和长期建设国债的相关政策调整相互呼应、协同配合。今后一段时间,在已有的局部减税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尚可用的一些减税空间,和今后必然要大力推进的税制改革相结合,水到渠成地发挥减税效应。

标签:;  ;  ;  ;  ;  ;  ;  

审慎财政政策解读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