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前言:创新是促进社会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创新能力更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人才的必备素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越来越受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有着直观性、操作性等优势,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浓厚,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在新课改下,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创新,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以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角,主导教学内容,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化发展受到限制,而且也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消极作用。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即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想法,但是也不能真正的获得落实,自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了空谈,无法实现。想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注重兴趣的培养[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进而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将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也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究问题的根本,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自主思考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热情调动。问题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出发点[2]。当学生产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时,就会积极的将问题深入的挖掘,进而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为学生合理的构建问题情境,利用问题刺激学生,使学生自主的进行问题的思考,形成探究意识。教师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主动的开展对知识的探究,逐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结合生活实际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想要高质量的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能一味的空想。若是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让学生空想,不仅无法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时,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愿望,也能够保证学生创新思维的正确方向。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营造创新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实际的运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组织合作学习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利用合作学习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其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当学生在相互讨论或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初中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将学生合理的划分小组,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教学任务,要求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加工多媒体素材》这节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与讨论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合作。1.为本组的网站设计LOGO、Banner等。2.明确网站各板块的风格。3.按照模块风格要求处理图片、音视频资料。4.为每个板块创建一个页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在小组交流或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结论:对初中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能够达成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与努力,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展开,达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杨兴珍.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40-141.
[2]苏纪勇.浅谈中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学周刊,2019(27):146.
[3]李红雨.探究信息技术整合与中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7):145.
论文作者:阿不力米提·阿不力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