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感言·
发酵床垫料管理作为异位发酵床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其主要是通过翻堆机进行垫料的翻堆处理。影响垫料发酵的粪污添加量也是影响发酵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是由于缺乏与垫料处理能力相适应的粪污添加量控制体系,且经常性出现过量添加等问题,导致发酵床变成过滤床,其发酵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生猪养殖人员还需要进行异位发酵床管理规程的合理制定,并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发酵床垫料的严格管理,以获得良好的粪污处理效果[4]。
实践效果是获得认可的关键因素
孙国春
本教学成果能够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确实非常幸运。虽然从广义上讲师范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但它的教育理念、话语方式、培养模式与主流的职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职业教育界常常难以获得理解和认可。在已经评出的两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02项获奖成果中,师范类专业获奖成果只有7项,其中只有一个一等奖。
“嗯,说得好,这个玉环比起刚才那个塑料玉要有技术含量得多。”老道取回玉环,在手里把玩了一阵子,“这个是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玉,比较像真玉,但是比真货还是轻了点。小王你要记好,凡是对玉懂些皮毛,又喜欢装内行的人,你给他这个十有八九错不了。”
我们申报的项目之所以能够获得评审专家的青睐,首要原因在于项目所解决的问题本身具有的重大价值。20世纪末,我国的教师教育为了追随世界潮流,启动了以办学层次上移和培养体系开放为重点的整体改革。但这场改革并未能吸引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还促使本科师范院校逐渐放弃了教师教育特色而走向综合化,一批历史悠久、传统优秀的中等师范学校更是难逃被撤并的厄运,这造成了优质师范教育资源的大量流失。21世纪初,中国的教师教育已经进入寒冬期:师范专业生源滑坡,师范院校学风萎靡,师范毕业生质量下降,中小学合格新师源严重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学校可以凭借区位优势通过从他校“挖人”以缓解合格新师源不足的矛盾,乡村学校只得招进本不具备从教条件的师范毕业生以补充教师数量缺口,这使得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在师资质量方面的差距越拉越大。为了接受好的教育,一些农村家长纷纷将子女送到城镇就读,我国乡村开始出现空心化倾向。这不仅阻碍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构成了现实威胁。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及早谋划,主动作为,在得到地方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后,于2007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试点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项目(以下称“定向项目”)。
致力解决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只是引起关注的前提条件,令人信服的实验效果才是获得认可的关键因素。在获得定向项目的招生、就业政策优惠后,我们将改革定向项目的培养过程作为试验的着力点。虽然我校具有在100多年办学历程中积淀的优秀教育传统,但是我们并没有简单复制,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围绕“乡村性”“卓越性”两个重点问题持续探索。对“乡村性”的研究我们采用调查法,通过对南通乡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的抽样调查发现,乡村小学教师大多数需要任教3门左右科目,乡村幼儿园教师基本都承担“包班”任务。这就说明,乡村教师具有独特的专业特性。因此,我们坚持“以教定学”,确定了“一专多能”的乡村小学教师培养规格和“保教全能”的乡村幼儿园教师培养规格,把乡村学校从教要求作为定向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卓越性”的研究采用案例法,通过对南通多位教育名师的长期观察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情”和“能”是卓越教师素质的两大构成部分,在实现教师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同等价值。对乡村教师来说,包括“时代使命、责任担当、扎根乡村、成就学生”在内的教育情怀甚至比“能”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试验了“情能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情意目标与能力目标并重,坚持德性课程与知性课程相结合,促进实践体验与理论学习同步,追求情智涵育与专业教育统一,达成“情”和“能”的相互融通、共生发展。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一批批项目毕业生在教职岗位上整体而持续的优异表现,赢得了任职学校领导、任教班级学生及其家长的高度赞誉,扭转了地方各界对新师范毕业生的负面评价,为我国卓越乡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提供了成功的先行样本。
南通的定向项目能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除了项目教学团队的辛勤耕耘外,南通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地方小学(幼儿园)以及教师研训部门、名师工作室的精诚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借此机会,我代表项目团队全体成员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标签: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论文; 实践效果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获奖成果论文; 师范类专业论文; 师范教育论文; 教育理念论文; 话语方式论文;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