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嵩县中医院麻醉科 471400
【摘 要】目的:探讨困难气道婴儿手术中意外脱管的麻醉处理。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为期,挑选2例困难气道婴儿,对其手术过程中意外脱管开展麻醉处理干预,分析干预方法和预后效果。结果:经麻醉处理后手术顺利进行,2例患儿手术效果良好,呼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儿治愈后出院恢复,另外1例病情稳定转入CCU病房开展进一步观察。结论:合理的麻醉处理可有效降低困难气道手术中意外脱管的危害,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困难气道;术中意外脱管;麻醉处理
【中图分类号】R7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8-079-01
手术过程中的给氧操作十分重要,其是保证手术麻醉时人体可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避免因缺氧引发的各类并发症,根据供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面罩、气管插管等多种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即使经过专业训练的麻醉师也会出现困难气道的问题,虽然其发生率较低,但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因此需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本文即是研究困难气道婴儿手术中意外脱管情况的麻醉处理,如下为具体研究方法和结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为期,共选择患儿2例,其中男:1例,女:1例。其中女性患儿年龄为3个月,体重为6kg,入院前患儿连续5d无故哭闹、咳嗽,并伴有气喘症状,粪便呈水样。入院后检查时可见喉部充血、面色发绀,吸气性三凹征检查呈阳性,双侧肺部呼吸音加重,并伴有喘鸣音。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为6.32×109/L、中性粒细胞比为51%、淋巴细胞比为43%、血氧分压为33.62mmHg。胸腔影像学检查可见心脏阴影扩大、肺部出现实质区浸润情况;超声检查结果心脏右房室的直径明显增加,前壁增厚,左房室直径明显降低,房间隔回声出现间隔,室间隔回声完整。
男性患儿年龄为7个月,体重为6.1kg,患儿入院前表现为面部和颈部肿胀。入院检查时发现具有明显呼吸困难症状,吸气性三凹征检查呈阳性,患儿双侧面部严重不对称,可间左侧腮腺部位有肿胀物,用手接触无压痛、无活动度。超声影像学检查后可见患儿肺部双侧纹理加重,下颌处、上胸廓等被肿胀物严重占位,会厌软骨处、气门处呼吸道严重狭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2例患儿在治疗疾病的手术过程中均发生了意外脱管情况,为其采取合理的麻醉处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女性患儿处理方法
女性患儿经临床诊断为小儿性肺炎伴呼吸衰竭,在入院后立即开展经鼻腔持续气道通气给氧治疗,同时对患儿肺炎、呼吸衰竭等症状进行治疗。早期为患儿提供前列地尔药物,目的在于保持血液流通,同时缓解患儿体内低氧血症情况。连续治疗8d后患儿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决定使用低温心肺转流技术下的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正手术。
手术前开展常规麻醉处理,分别选择氯胺酮、阿芬太尼、维库溴铵、咪达唑仑,其中氯胺酮使用量需按照患儿体重进行选择,标准为1mg/kg;后三种药物则采用定量的方式,分别为5μg、1mg和1mg。在气道插管时发现患儿具有腭裂症状,声门位置明显偏上,前三次插管均失败,第四次插管时成功,采用正压定压机械通气法给氧。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儿心率、疼痛反应等给予针对性麻醉处理,所选药物为分提阿尼、维库溴铵和咪达唑仑,剂量分别为2μg/kg、0.1mg/kg、0.2mg/kg,并酌情在氧气中加入七氟醚开展吸入式麻醉[1]。停止低温心肺流转后将定压供氧的压强降低为25cmH2O,并间断性将气管内血液吸出,以免逆流进入肺部。手术完成后意外将气管插管带出,此时患儿双侧肺部呼吸音模糊不清,心率发生逆转变化,经3次重新插管后并未确定导管具体位置,患儿血氧分压下降。临床麻醉师介于此时如开展面罩给氧容易引发胃胀气并发症,因此使用喉罩通气方式,并在吸收出大量血性分泌物,使用持续性加压给氧方式,患儿肺部呼吸功能逐渐好转[2]。
1.2.2男性患儿处理方法
男性患儿确诊为腮腺肿胀压迫支气管导致的呼吸困难症状,手术前麻醉采用吸入式麻醉方式,氧气中七氟醚的含量为8%。待患儿麻醉起效后使用可视性喉镜配合加强管对患儿支气管进行观察,插管深度应控制在11cm以内,插管后要充分固定。手术过程中则采用持续性吸入式麻醉,此时氧气中七氟醚的浓度为4%,并在桡动脉和股静脉两处建立血管通路。切皮过程中患儿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等均发生异常变化,此时给予0.1mg阿托品进行强化麻醉,并酌情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剂量控制在0.3mg/3次,并以加压给氧的方式控制血氧分压。当患儿气道内压强超过40cmH2O时对其上腹部进行轻度按压,从而促进气道通气,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0%左右[3]。手术过程中为避免支气管痉挛情况,使用丙泊酚、罗库溴铵进行强化麻醉,剂量分别为10mg、5mg。手术完毕后患儿气道插管从声门处脱出,此时利用纤支镜经鼻腔插入无囊导管,更换为鼻腔插管通气[4]。
2、结果
2例患儿经治疗后临床效果均较好,术中意外脱管情况得到良好处理,肺部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女性患儿手术后转入CCU病房进一步观察,男性患儿则治愈出院。
3、讨论
困难气管情况是小儿手术麻醉中较为常见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患儿这种情况的发生率更高。手术后意外脱管的情况更为严重,其会导致患儿各项生理指标快速下降,威胁其生命。在实际插管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操作,插入导管前必须对其进行干燥和消毒处理,并使用医用胶带以正、反两向固定在患儿面颊上,同时利用防水的贴膜对胶带进行二次固定,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适用一次性敷料固定,以免影响麻醉处理的开展。同时,在本次研究中男性患儿是因腮腺肿胀压迫气管,因此在插管时导管会受到肿胀物的挤压,并且手术过程中也会由于肿胀物摘除而发生位移,因此需重点注意该类型患儿。
参考文献:
[1]张小平.麻醉中困难气道的判断与处理分析[J].特别健康:下,2014(10):707-708.
[2]宋丽,袁维秀,米卫东,等.围术期潜在困难气道的识别与处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06):616-618.
[3]杨柳枫,接立岩,杨红枫,等.七氟烷吸入诱导与喉罩插管技术在小儿困难气道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6):155-156.
[4]陈敏.全身麻醉困难气道的处理的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5(02):61.
论文作者:谢玉锋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患儿论文; 气道论文; 手术论文; 困难论文; 肺部论文; 呼吸论文; 意外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