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和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这几年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严格其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工艺控制,保证混凝土的喷射技术,提高土建工程建筑物工程施工的质量。要从根本上保证中国房屋建筑的质量,就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全面掌握混凝土技术和原理,加强要点控制,做好混凝土的浇筑,有效解决房屋建筑中的质量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意见。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施工的概述
混凝土施工就是在工程设计图纸的前提下,对钢筋进行制作绑扎、固定和模版摆放、使用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原材料、按一定的配比进行拌制、运输、浇筑、养护等,并在工程进行的同时对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检验和控制。出混凝土施工不仅是单一的一项施工技术,而是多种土建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中包括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模板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过程中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本身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较大的强度,因此混凝土拌制物是极具可塑性的,它与钢筋能够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抗震、耐久、坚固且经济的建筑构成物,现代土建工程中这种高性能混凝土替代了原有的普通混凝土,这种新型混凝土技术的使用为土建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由此可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掌握好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可以避免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也能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使得建筑物有了质量上的保证,这样就维护了工程承包商的名誉,为建筑企业获得了名誉度和美誉度。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正确实施,对我国整个土建工程建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高和创新起着重大作用,也对于我国城市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助力,最终也会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国际化发展。
3、建筑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3.1混凝土的配料与搅拌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材料,其构成的物质包括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同时还掺杂了微量的矿物质。将这些配料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加工。
首先,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配料。配料与拌制是连续进行的。但是,也存在特殊的情况,即生产厂家将调配好比例的配料运送至另外的地点进行加工。而至于采用何种方法则主要是由土木工程建设的具体实际决定的。
其次,进行混凝土的拌制。这是决定混凝土能否顺利投入生产和使用的重要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对待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认真谨慎,在选择配料时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如果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更换,防止生产出来的混凝土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注意各种配料的投放顺序,掌握好搅拌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搅拌出高质量的混凝土,进而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
3.2混凝土在浇筑前的运输
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机中出料至浇筑入模这一段运送距离即为混凝土的短暂运输时间,对这一阶段要求较为严格,需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和灌筑量,避免产生泌水、分离、流动性减少、砂浆流失等现象,应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转运次数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遗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结构物,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中混凝土运输的连续进行。
3.3混凝土浇灌技术
浇灌前应重点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数量和钢筋的位置、预件表面与模板贴得是否严密,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灌混凝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在浇灌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浇筑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水泥砂浆。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灌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灌完。混凝土运输、浇灌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严格控制在规定数值内。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上层混凝土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并要求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足够深度,并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使气泡充分消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并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
3.4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养护
为了避免形成混凝土表面色差,减少因失水而出现微裂缝,影响外观质量和耐久性,抓好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的养护十分重要。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可分为温差控制、早期养护和常规养护三个阶段。
3.4.1温差控制。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和不同截面构件采取相应的温差控制措施,如冷却循环水管、温度钢筋和表面覆盖、蓄水养护法,降低混凝土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差。混凝土温差必须控制在20℃以下。
3.4.2早期养护。混凝土早期养护指在最适当的时间拆除外侧模后,进行覆盖养护浇水全湿养护,防止风吹、日晒及昼夜自然温差,全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现场要求混凝土构筑物的侧模在48小时后拆除,模板拆除后其表面养护的遮盖物不得直接用草垫或草包铺盖,以免造成永久性颜色污染。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3.4.3常规养护。混凝土常规养护指常温条件下全湿养护14天后仍需养护21天。
4、加强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4.1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可能会因原材料质量差、施工不规范以及混凝土配料比与实际设计方案不符等施工条件的影响,而致使混凝土质量强度低。
4.2混凝土浇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混凝土浇灌的因素有很多种,主要体现在浇灌混凝土前选择混凝土的运输方式、安置的预埋件表面与模板紧密程度、预留孔洞和支架等构件上,这些因素能否符合工程质量要求对工程结构物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浇灌时必须加以重视,不然将会给整体工程进度带来不小的损失。
4.3水泥水化热对工程结构物的影响。水泥水化热在释放热量过程中放热的速率以及放出的热量,直接影响着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进程的快慢。水化过程过快,会使得温差幅度大,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物的总体质量水平。时冷时热的温度变化,导致工程结构物非常容易发生裂缝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工程结构物耐用持久的性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设及建筑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施工过程,良好的混凝土应用在工程施工中,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与速度,并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其质量和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施工单位应该严格其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工艺控制,提高土建工程建筑物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乔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14.
[2]肖明辉.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基础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
[3]马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问题及防治[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
[4]宋海涛.浅谈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经营管理者,2010,(06).
[5]温海.探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2).
论文作者:刘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土建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钢筋论文; 温差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