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太极拳运动论文

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太极拳运动论文

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太极拳运动

□ 邹桂华(山东省昌邑市太极拳协会 山东 昌邑 261300)

摘要: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运动,长期进行太极拳的锻炼,对锻炼者的身体和精神都有非常明显的正面作用。摒弃对现代太极拳运动的误解,用科学的视角去学习和感受太极拳运动,用正确的技术练习太极拳,才能逐渐提高太极拳运动的水平。成为热爱太极拳运动的一员,加入到传播太极拳文化,普及太极拳运动中的队伍中。

关键词: 太极拳 科学 理解

1、太极拳的发展历史

1.1、太极生万物

“太极”这个词语,在我国古代被用来代指包罗万象的宇宙。《易经·系辞上传》中说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万物的源起,而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变化都存在着“阴”和“阳”两个性质,即事物对立的正面和反面。可以从流传久远的太极图观察到,阴阳是太极的基本属性,阴阳的精神内涵也是所谓的“柔”和“刚”,可以理解为物质的相对运动和静止,也能看作万物产生和毁灭的根由所在。太极文化是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哲学思考和民族特色。

1.2、太极拳的诞生

古人通过对太极阴阳变化的思考,发明了太极拳。太极拳是太极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由此成为了太极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太极文化同样渗透在我国传统的哲学、艺术、宗教、伦理、民俗等方面。关于太极拳的创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创自世代习拳舞械的陈玉廷,他根据祖传的拳法,结合了导引吐纳之术与中医经络学,发明了一个新的内家拳法,依阴阳变化之道而称为太极拳传到后人陈长兴时开始发扬光大,后来逐渐演变出“杨”、“武”、“吴”“孙”等诸多流派。另一种说法因为它的传奇性而更广为人知,张三丰开创了内家拳并创建了武当派,被后人尊称为太极拳的祖师。张三丰从道教经书中得到启发,结合了道教清静无为的主张。他所创立的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和阴阳变化,主张“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内以养生,外以却恶,留给了后世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选取与降水关系较大的比湿、可降水量、水汽通量、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对不同量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由于春秋季的暴雨雨日较少,因此本文将暴雨量级分为50~70 mm和70 mm以上。

“支架”由Wood et al.(1976)提出,指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时教师给予的支持。在社会文化理论角度下,“支架”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密切相关。

2、太极拳的特点概述

2.1、平衡和变化

太极拳秉承自然界的阴阳平衡之道,运用得当即能调节人的生理心理平衡,从而起到防治疾患、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太极拳运用的拳理强调阴阳之间的变化,其中阴阳两种动作形式在互体、对称、消长、转化平衡中,达到了快慢相间、虚实变换、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效果。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太极拳文化的理解,充分掌握太极拳的拳理,长期练习太极拳法,可以帮助练习者体会到精神和身体配合无间的和谐境界。

2.2、技击特色和动作特点

不同于其他的拳种,太极拳的技击特点不拘一格、别具特色。遵循阴阳变化之道,在技击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机会,以对方的劲感强弱来判断攻击的重点和强度,以“引化合发”为主要的应对方式,“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攻击的力道用牵引的方式化掉,甚至能借力打打力,以柔克刚。太极拳讲求从客观的角度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用以静制动、避虚就实的方法应对对手的攻击。在发现破绽之后将对手引进自己的力道控制中,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将对方力量分散,趁虚而入,后发制人。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可以用八种劲力来概括:掤(用于化解对方力道或集结自身力道),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也叫拿),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在“进”、“退”、“顾”、“盼”之间展现自身在动静之间的转化,动作追求刚柔并济,圆转如意。

3、现代太极拳运动

3.1、认识太极拳的现代发展

样片采用ISO 6400拍摄,两张的照片可用度非常高。相比之下,我们更喜欢E-M1 II对于皮质以及针脚细节的还原。G9的涂抹痕迹相对更加明显。

在著名的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很多人三岁可打太极拳拳,五岁能挥太极剑,习武的风气世代流传。在太极拳文化风靡的陈家沟,涌现出很多武术名家,而这些优秀的太极拳师,活跃在温县30余家武术馆校,全国慕名而来学拳的太极拳爱好者多达数千人。

太极拳运动的兴起并不仅限于国内,很多武术名家们富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纷纷走出国门,把太极拳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运动输出到海外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发展到今天,逐渐变成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和健身方法,全世界的太极拳爱好者数以亿计。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太极拳运动得到了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当时毛泽东同志曾号召人民群众打太极拳。改革开放时期,太极拳运动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普及推广,邓小平同志曾为太极拳题词。

转发“锦鲤”求好运、心态平和活得“佛系”,多对他人“skr”点赞,少做“杠精”;既然“确认过眼神”,就要大方“官宣”,“土味情话”更要“皮一下”;时刻“燃烧我的卡路里”,准备“C位”出道!

为了帮助群众正确认识太极拳,在此为太极拳运动做出相关的解释,首先,太极拳运动在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3.2、澄清对太极拳运动误解

另外还存在着对太极拳运动的其他误解,比如有人认为太极拳运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事实上太极拳有着非常系统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正确训练之后就能发现自身阶段性的进步,并且自身相应身体机能也会改善。当然,太极拳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有着相应的复杂性和难易等级,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保持长期的努力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其实太极拳运动还包括太极刀、太极枪、太极剑、太极杆、太极推手、太极基本功、太极内功、太极散打等门类,每一种练法中又有多种套路,可谓十分繁杂,太极拳路最多只占其中的十分之一,所以师从一个好的太极拳师或者教练能够学到更纯正丰富的太极拳内容。

总的来说,现代太极拳运动在国内外的开展情况都令人乐观,随着关注太极拳运动的爱好者越来越多,我们有理由相信,太极拳运动在新的时代继续焕发活力。

在第十三届全运会新增的19个群众体育项目中,太极拳是最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项目之一。全运会群众太极拳项目分为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6个组别,参赛年龄限制在40-59岁之间。

当然,对太极拳套路动作的熟练运用,仅仅是练习的目的之一。牢固掌握太极拳的套路动作的同时,练习者的身体也在发生着变化,韧带结构得到拉长,经络系统节节贯通,人体原有的僵硬状态被打破,具有活力的新体系将得以构建。这个过程并不简单,打破身体已经习惯的运行方式需要练习者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和正确的方法。

太极拳运动自明清之时兴起而绵延至今,发展到今天,其中大部分的特点仍然适用于现代运动发展。然而由于传统文化的式微,相关宣传教育的不到位,太极拳运动受到了很多人的误解。而一些自称大师的欺世盗名之辈,夸大太极拳的运动效果和实战威力,进行相关的商业炒作,比如表演内力碎西瓜、声称掌风可以吹人、约战知名的职业散打冠军等等。这些行为加深了群众对太极拳运动的误解。另一方面,很多对太极拳运动抱有兴趣的人群也没有对太极拳正确的认识,比如有些人认为太极拳动作缓慢,只是一种适合老人和病人的运动。

3.3、理解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传统的太极拳的练习形式是追随太极拳师的言传身教,也许会同时接触到相关的拳经和歌诀。关于解析太极拳要领的“十三势歌”和“十三势行功心解”仍然是太极拳运动学习者的重要参考教材。

虽然融入了大量的科学运动方法,现代太极拳运动的练习更多体现出对传统太极拳练习方法的传承。怎样才能走在提高太极拳造诣的正确道路上呢?其中的关键在于明确地意识到太极拳套路动作演练的重要性。太极拳套路中的技术动作,有难易等级的区分,然而不论是动作困难还是简单,都需要学生积年累月的练习。太极拳所蕴含的奥妙,体现在套路动作的每个招式之中,长期大量的练习,能让练习者的身体和意念配合无间,太极拳的施展因此而变的行云流水。

太极拳是一种正规而有效的运动,并非只讲求“打慢拳”,实际上,现在大多数老年人在公园里练的动作,最多是太极操,和“拳”实在关系不大。太极拳在训练架势的时候,在初期为了保持姿势正确,要求动作慢一点是正常的,但是那只是一种训练方式。在实际的对抗训练中,是不可能很慢的。而且,真正的古老传统陈氏太极拳,如果你看过,一定不会觉得他慢。太极拳的格斗讲究速战速决,在陈家的老拳谱里,还有“起手如闪电”等说法,看一些太极高手演示,一化一发,快的看不清楚,对手已经中招了。

总之,深入思考大数据时代对档案管理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有利于形成社会档案观,有利于为电子文件的有效管理开辟新途径。同时阐述大数据时代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受到冲击,难以确保数据的安全与隐私。提出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应对举措,强化大数据思维宣传教育,建立大数据档案信息资源平台,全面引入云存储与云服务,打造特色智能化档案服务。

太极拳套路中的招招式式,都体现出阴阳变化的传统哲学,静止和运动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但在相对的时间流转中,招式的变化就存在着静止和运动高速转换。这是理解太极拳中各种相对概念的关键,比如“丢与顶”、“动与静”、“开与合”、“虚与实”、“呼与吸”、“刚与柔”、“心与意”互相影响的变化。

太极拳的技击含义比较抽象,初学技击的学生可以试着慢慢去理解。而技击应用需要更好了解和掌握八门五步十三势的固定动作,就像拳击练习者每天都要练习固定角度的出拳及躲闪,在和对手的交锋中更多依靠身体的记忆。

除了注重太极的整体性和阴阳相对变化的,“螺旋”的观念是太极更为明显和具象的特点,即所谓的“太极圆转”。太极拳运动的大部分动作路线都是弧形线路,并且往往呈现出反复、缠绕、螺旋的态势。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多加留心,感受其中的变化节奏。

4、弘扬太极拳文化

太极拳是一项可以值得长期参与的运动,因为太极拳的学习和修炼是永无止境的,它给练习者带来的各种改变也是受用终生的。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瑰宝,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相继制定了合理保护措施,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各个地方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拳交流大会。传承人、民间传承组织也加大深入推广的力度。2006年5月,太极拳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太极拳文化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而太极拳在世界范围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太极拳从业者和爱好者投入更大的热情。

观察组患者的LVEDD、LAD、E与Ea的比值等要比对照组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要比对照组低,两组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t=5.631、8.859、9.180、5.270,P<0.05)。

参考文献:

[1]樊国栋,李燕蕊,刘琛.太极拳运动功能研究述评[J].中华武术(研究),2018,7(10).

[2]孙芹芹.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3]徐新保.正确理解太极拳运动呼吸的作用和意义[J].焦作大学学报,2008(02).

[4]张杰.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及文化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

[5]杨媛媛.促进高校太极拳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8.

中图分类号: G8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5-093-2-ZQ

作者简介: 邹桂华(1955-),女,汉族,籍贯:山东昌邑,专科,职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方向:太极拳。

标签:;  ;  ;  ;  

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太极拳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