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论文_夏霞

浅谈如何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论文_夏霞

(遂宁市船山区顺南教育集团 遂宁 629000)

所谓不良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环保行为差、文明意识弱、学习不认真、做事不负责任等外在的主观行为。 所谓“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法是通过学校开展德育活动、先进事例宣传、典型事例告诫、家校结合等多种途径,使学生逐步把外部的要求转化成自身内在的需要,使被动的行为逐渐转化成主动的行为,力求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学校的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一是学生乱扔、乱吐、说脏话、待人不礼貌、浮躁、静不心来学习、不按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的字迹潦草,不爱惜学习用具,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等等。二是动手能力差。学生普遍怕苦怕累,不喜欢参加班级劳动。

2.在家庭的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一是不尊重父母。性格任性,总是质疑父母的决定,不听从父母的教导,不关心父母的健康,不分担父母的忧愁。二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多数低年级学生甚至有些高年级的学生在起床、洗漱、吃饭需要父母督促和帮忙,每次上学、放学都需要家长接送。三是学习不自主。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家庭作业不能够自己独立的及时完成,需要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等。

如何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进行矫正,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诵唱、创作“行为规范”诗歌。在实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紧紧抓住诗歌主题鲜明、简洁明了、学生易学好懂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年龄特征和知识程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搜集诗歌、创作诗歌和诵唱诗歌的活动。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2、开展系列良好行为习惯的专题教育活动。

3、教师言行育人。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个人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发挥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

5、阵地育人。通过黑板报、升旗仪式、学生会监督岗,校外德育基地,手抄报、广播站、图书室,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明确养成教育要求,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习惯,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因此,要组织学生重点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小学生课堂常规》、《行为规范三字歌》、《文明礼仪三字歌》等,让学生明白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有章可循。另外还要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抓好校园环境的建设,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提炼上墙,使校园里的墙面达到育人和宣传的效果。在教学楼过道、走廊张贴醒目的标语,提示牌,每间教室全部张贴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挂图,学校设立活动宣传园地和评比栏,让人人感受到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学校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制定值日制度,选拔值日生。对学生在校内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情况实行监督管理。值日情况每天登记,每周将检查情况在学校日志上公布。同时在学校还选拨一批卫生监督员、文明宣传员,监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

建立一套完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机制,围绕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方面,建立一套评价方案,分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四个方面对每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为每位学生建立两年的成长档案,全面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和效果。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评价等级的评定。同时每位课题组成员每个学期确定一至两名特殊学生以教育案例的形式进行转化教育,积累经验,以便今后借鉴推广。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6、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 ,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家校联合教育研究。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途径,努力寻求家校合力,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潜力,使其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源。

7、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每次活动结束后、每学期的期末、每年的六一,学校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表彰奖励一批活动积极分子:如“爱心天使”,“感恩之星”,优秀队员、学习标兵、卫生积极分子、文明礼仪之星、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队员、优秀卫生监督员等,在对他们表彰奖励的同时,通过黑板报、广播、校会等媒介重点对他们的优秀事迹进行了大力的宣扬,树立好标杆。

8、建立科学全面的学生行为习惯测评机制和学生成长档案,全面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行为习惯测评每月一次,评价的范围分为行为习惯的十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评价等级分为优秀(A)、良好(B)、合格(C)、基本合格(D)四个等级,评价的形式分为自评、学生评、师评、家长评,其中学生评委由每班民主推选。每月有4个A该月为优秀;每月不少于2个A其它都是B为良好;每月的评价等级中无D等为合格;每月有2个以上D为基本合格。全期按四个月计算,全期的评价方案与每月的评价方案一致。班级每月一次总结,对于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对于基本合格的学生班主任作为重点转化对象,开展“一帮一”活动,每期的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各项评优、评先中有一票否决权,并在学生期末的操行评定中进行体现。我们通过这种评价机制基本上做到对学生的评价公正、全面,充分调动了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其中,而且把监督落到了实处,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是一个长期、反复且复杂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探讨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在运用中推广,在推广中不断改进。

论文作者:夏霞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论文_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