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少年之歌——走近秦皇岛中国足球学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秦皇岛论文,绿茵论文,之歌论文,中国论文,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足球背负的希望,要多沉有多沉。
13年前,观看了几场国际足联16岁以下柯达杯世界锦标赛的实况转播之后,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踢得很有朝气,是世界足球运动的希望。中国队踢得也不错。我们中国足球运动要搞上去,要从娃娃和少年抓起。”
如今,700多名绿茵少年在秦皇岛海滨茁壮成长。他们, 全部出生在伟人嘱托的话音初落前后;他们,又无一不在延续和弘扬着那份坚定、执著与生命的激情:“沿着父兄不屈的征程,明天的荣誉要从我做起。少年足球手,少年朋友们,刻苦锻炼,真情不移,让我们坚强的心愿,伴着五星红旗,在奥林匹克的上空升起!”——这是他们的校歌,这是一个时代的宣言。聆听着它,我们走近坐落在秦皇岛海上运动场旁边的中国足球学校。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宽阔的海滨马路真静。我们步行40分钟绕足校的围墙走了一圈,从外面欣赏隐现在树林中的乳白色楼群。这是周六,路上没有多少行人和车辆。可一走进学校大门,这里完全是一个沸腾的世界!远远就听到少年们激昂的厮杀声,我们便径直奔向训练场。迎面耸立着两座射门练习墙,四周是大大小小20块足球场。踢、铲、接、传、顶、抢……与校外的寂静相比,这生龙活虎的场面让人想到雪山下的熔岩。
“这些孩子都是过关斩将而来,一刻也不想离开足球场,我们只好每周强制他们休息半天,而教职员工则是全天候工作”,闻讯赶来的王钧校长向我们介绍说。
1996年夏,中国足球学校第一次打出招生广告,短短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报考者足有4000多人。学校经过调档遴选,发出1000张准考证。考试期间,考生和家长住满了学校宿舍和附近的宾馆。一时间,秦皇岛的出租车司机全都知道了刚刚挂牌不久的中国足球学校的确切位置。第二年招生季节,又是如此。南到香港,北到黑龙江,除了台湾、澳门和西藏,考生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最大的14岁, 最小的只有5岁,而学校每年只能招收300人。面对激烈的竞争, 浙江来的张永对陪同的父母说:“这儿条件太好了!我要是考不上,守校门口也要守一年,明年再考。”
有这样决心的何止张永一个!这当中有发誓要填补地区空白的西双版纳少年,有要让人重新认识大西北的宁夏“三剑客”和西安的“八少侠”……
建立在原国家体委京外最大的训练基地——秦皇岛体育训练基地里面,拥有500亩校园,一流的草坪球场,10多位从50年代到90 年代各个时期的国脚作教练,门外便是大面积适合训练的沙滩……这所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足球专项运动学校怎能不成为绿茵少年心中的“麦加”!
“这是女足。”一样的“中国足校”球衣,一样的短发,一样的敏捷勇猛。王校长不说,我们不会知道场上是女孩子。中国足校目前女子队共99人,分4个班上课,最大的17岁,最小的14岁, 全部为中专阶段学生。16岁的队长周美来自开滦煤矿,父母都是工人,她9 岁开始踢球。问周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小姑娘腼腆地说:“想当足球明星。”
不仅是培养足球明星
“那个是陈文涛,1987年生于天津,脚底下有点模样了。穿黄衣服的是刘杰……”王钧,中国足球协会的副主席,共和国的同龄人,就这样熟悉地点着他的七百弟子。对于他领导的中国足球学校一年半便培养出10多名入选国家少年队和云南红塔、上海申花等俱乐部的学员,我们似乎悟出了些原因。
王钧的一句名言在中国足球界广为流传:“要做球星,先做人。”
——夯实基础,厚积薄发。这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学校: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从小学到中专,每个阶段都有,没有一个现成的教学大纲……面对重重困难,中国足校牢牢把握一个最根本的教育学原理: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规律施教。他们建立了一套动态管理办法:在只降不升的前提下,学费随学员成绩的变化而调整。在期终考试中总成绩进入全年级前88名的自费生可以享受公费生待遇。同时,名次前移的学生,能不同程度地得到少交学费的奖励。这样,既保护了学员向上进取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吃苦精神和荣辱观念。
——素质为本,文武相长。中国足校领导认为,文化素养低的球员后劲不足。他们高薪聘用了40名中小学文化教师。学校设立了学生管理部、训练部、文化教育部等职能互补的部门,德智体并重,全方位育人。学校的正规化建设,促使一部分学生扭转了轻文倾向。今年2月, 在检查足校中小学普通教育情况后,河北省教委领导高兴地说:“足校设施好,管理好,教学好,服务好,德育、足球、文化,哪样也没有偏废。”
——自我管理,实践成才。足球运动竞争激烈而又最讲求团队精神。中国足球学校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他们把30个学生团员编成3个团支部,建立了学生会, 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锻炼。
——全面培养,多向发展。中国足校在办好中专的基础上,致力于上下延伸。到21世纪初办成初、中、高等并存,专业齐全的足球学府,培养高水平的球员、教练、足球经营管理人才、科研师资队伍。中国足球学校的绿茵少年们都在力争当明星,同时也准备做祖国足球事业的火种。
把足球产业推向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足球自身的优势,使足球运动成为中国产业化最早、最成功的体育项目。
1994年,中国足球走上职业化轨道。经历了40多年风风雨雨,新中国足球开始挣钱了。俱乐部奔突前方,足球将帅会猎一线,但长此以往,后备力量的培养将出现断档。
与此同时,众多的足球学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据说某大城市的足球学校曾一度达到40多家。这就难免鱼龙混杂,有识之士是出于对足球事业的热心而为之投入力量,也有人想趁“热”大捞一把……国家级公办学校中国足球学校正是这时候浮出水面的。
中国足球学校完全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办起来的,录取的学生不迁户口,不包分配。它的开办使原来只执行有限接待任务的秦皇岛体育训练基地有了自己的主体产业。人流带来物流、信息流,从而刺激基地的服务水平提高,优良的服务又吸引了一些名队前来访问比赛。这种良性循环使一度等拨款发工资的体育基地创收数百万元。
然而中国足球学校又是“不挣钱”的。起初,学费一年3000元,去年并轨后才提高到一年6000元,同时还可以随时因成绩提高而减少学费,再有优厚的奖学金、助学金等,膳食科充分利用大冷库贮存肉、蛋、菜,降价时大批“吃”进,使得绿茵小将们每天以12元的消费吃饱、吃好、不重样;培植一流的草坪,购置保健器械……
国家每年100万元的投入、接受大企业集团的捐赠及学生的学费, 最终都用在学生身上。是否能出人才,这是足球学校唯一的试金石。当然,任何投入都是为了产出。中国足球学校一方面将最终目标放在将来把学生培养成才转给各级球队的过程中,选好苗,优培育;另一方面在全国其他十多个大城市创办分校,遍燃星火,以总校的同等要求考核、测试、选录。他们还将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创办俱乐部,打出自己的尖兵招牌,直接走向市场。
曾到此参观过的美国足球协会主席感慨地说:“中国足球学校是世界上最优越的足球学府之一。这里有一流的教练,先进的设备,优秀的学生,优美的环境。这里是足球的天堂!”
中国足球的希望,在“天堂”里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