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论文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陈 娟/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校长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将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相结合就是要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与时代接轨。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建校8年来,始终遵循“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教育思路,立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上,创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了人工智能课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筹划未来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目标,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走出了一条基础与前沿并行、传统与时代并重的特色发展之路。

雪萤抽泣着说:“不,我一出去就报警。”一杭摇摇头,说:“没有证据,警察来了也没用,你凭什么告他?他甚至会说你诬告。”

水利建设资金的不足促使各级政府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工程、大工程建设上,许多资金大、期限长的大型水利项目得到政府和银行重点支持。大伙房水库输水应急入连工程投资估算49亿元,建成后将解决大连市2015年后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问题。大连市各级财政自筹资金比例30%,即15亿元,大连市政府以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10亿元,申请银团贷款25亿元,期限18年,偿债来源为项目自身收益及大连市财政协调还款。

立足时代,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落地

人工智能2.0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生活,改变着世界,也必然会改变教育。习近平主席在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因此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就成为新时代教育广泛关注的重点。我校主动思考,积极实践,为推动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落地做出了有效的尝试,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为孩子们稳健地走好“未来之路”打好基础。

我们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沟通合作交流能力。为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科技嘉年华”等多样性活动。通过科学实验、科技制作、创新发明、智能教育讲座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而这些基础性、跨学科的教育活动也为我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培植了良好的土壤。

为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必须应时而变,进行思维的变革和观念的更新。为此,我校投入人力物力,选拔相关学科教师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教育培训,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开发和实施人工智能课程。

教育家泰勒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我校在对人工智能的课程开发上,主要着眼于三方面:一是基础性课程。主要针对1~3年级学生。课程包括3D涂鸦、创意搭建、航模、电子积木等;二是拓展性课程。利用社团课及校本课时间,为4~6年级学生开设了Scratch创意编程、机器人编程、3D建模和无人机等课程,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特长生培训。学校开设了乐高机器人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利用每周五下午六七节校本课时间进行授课,由专业老师选拔部分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教学,组织参加各类竞赛。

未来已来,在人工智能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上,我校的探索之路依然漫长。如何更好地在基础教育阶段就为学生们打好基础,不让他们在人工智能时代“掉队”,这是我校一直在思考并追求的目标。下一步,我校将继续聚焦课程,打造一支过硬的人工智能教育队伍,让人工智能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统筹课程,促进人工智能教育校本化

学生们一个个转变的背后,使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教育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新的知识视野,也磨炼了他们的品质和习惯,更让他们拥有了一生受用的能力。

在2019年陕西省机器人大赛中,我校的王宇豪和李知岳同学碰到了这样一个难题——如何在不改变程序主结构、不大量更改机械臂的情况下,把宇航员送入氧气舱。他们尝试了很多方案,但都失败了。可他们并没有放弃,经过反复琢磨、不断尝试,最终设计出了解决方案,并在比赛中夺冠,成功入围国赛。李墨研同学一直以来在老师们印象中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专注力不够。自从接触了电子积木课程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相关书籍,其空间立体思维能力、专注力和自信心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连续两年在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成为学校小有名气的“小小科学家”。张培浩同学设计的多功能电动爬楼送水车更让老师们赞叹不已。为了解决楼层送水不便的情况,他大胆构想,动手实践,发明了一款送水装置,减轻了送水工的工作负担,并荣获了儿童创新发明奖银奖。

时代的大趋势引领我们不断奔跑向前,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勇气去探索和创造。在中国互联网中心、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和西安市教科所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首家“AI+梦想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落户曲江一小。编程机器人、3D打印机、无人机、人工智能游乐场,这些科技前沿的产品来到了学生们的身边,让学生有了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学校充分利用“AI+梦想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通过学科整合开展教学。至此,我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迈入了新的阶段。

除此之外,我校老师还在学科教学中引入新技术,尝试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和新课堂形式的探索。比如,五年级数学《确定位置》一课,老师将导航设备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观测点,找到确定位置的方法;语文课上,老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登陆老师推荐的一些网站或者资源平台,查找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再通过线上讨论,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未来教育一定是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因此,当下的教育,必须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了实现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智能导学与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持续发展,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过程中,我们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法,都进行了积极的转变。一方面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各类培训、交流,不断“走出去、引进来”,着力提升老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与信息素养,让老师和学生能够一起成长,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陪伴者;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跨时间、跨空间、跨学科的学习成为现实和必要,所以我们把校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辨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人工智能教育,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

这一系列大胆的实践,让我校人工智能教研开发团队信心大增,不仅将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打磨深化,同时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服务新模式,促进“课堂革命”的有效有序开展,为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进入图21所示界面后,点击“搜索”按钮,再按图22所示顺序打开保存在本地电脑上的参数文件(后文将详细介绍升级软件和参数文件)。

当代的学生是在信息技术包围中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他们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渠道和知识获取途径便捷多样,对于计算机、机器人等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亲近感。为此,学校通过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课,不断加大对学生的科普宣传,进而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和向往。在回归课堂上,我校不仅引入“简单编程”和“趣味编程”等普及型知识,还将人工智能课程重新整合,推进分年级、分层次的人工智能课程,并通过“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特长生培训”的方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同时,我校有计划地组织老师参与培训、访问名校、观摩课堂,使学校的专业老师也能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不断探索,夯实人工智能教育之基

为了帮助客户“发现”合适自己的设备,科雷下了不少功夫。首先,同一种机器,科雷可提供不同配置的机型,覆盖低、中、高层次的需求。每一位客户都能找到与自己生产实际情况匹配的机器。其次,科雷还提供机器的定制化制造服务。科雷的CTP设备制造流水线,除了有标准化生产环节外,还专门有一个车间为客户进行定制化改造,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生产需求。除此之外,科雷出厂的每台机器都配备了远程诊断功能,当机器发生运行故障时,科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信息,迅速诊断,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这些机器还配有独特的“出生证明”——上面记录着该机器生产的各种信息,确保客户在购买机器后能够溯源到每个制造环节,同时也便于之后的维修保养。

首先,进一步拓宽人工智能教育覆盖面。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扩大人工智能课程种类,扩大人工智能基础性课程的覆盖面,在1~6年级全学段开发人工智能基础性课程,让学生从接触生活中的人工智能App入手,体验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生活应用。

其次,促进跨学科深度融合。努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和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提高学校全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他们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引进好的人工智能教学方式、教学设计、课程安排,整理优秀的教学案例和资源,使他们能更好地在课堂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再次,以人工智能为基点,建立智慧校园系统。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学校将部署并建设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校园系统。从智慧门户、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环境五大方面进行建设,使人工智能技术走进课程、走进课堂,遍布校园管理各个方面。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和封闭式教学模式,搭建起为全员服务的学习平台。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我校从课程、教师、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转变和提升,同时以此为契机,通过学科的有机整合,在人工智能教育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以及一生受用的关键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流价值观作了明确界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整个中国社会道德体系建设的总纲,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可据此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道德体系。

标签:;  ;  ;  ;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