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臂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临床观察论文_余四海,吴园园,曹文珺

余四海 吴园园 曹文珺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 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 目的:观察C型臂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探讨有效治疗头面部疼痛微创手术方法。方法:随机选择50例头面部疼痛病人,进行C型臂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比较治疗前后可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及并发症。结果:50例病人治疗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不良并发症。结论:C型臂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可选择性地破坏蝶腭神经节内传导痛觉的细纤维,而保留对热力耐受的传导触觉的粗纤维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头面部疼痛的方法,且无不良并发症。

【关键词】 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C型臂;头面部疼痛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078-02

头面部疼痛在疼痛疾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传统口服镇痛、抗焦虑等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长期服用药物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副作用,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头面部疼痛无药物不良副作用。现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C型臂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头面部疼痛病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病人均为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头面部疼痛住院病人,其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19岁~80岁,体重63±1.5kg。病人均行头部及鼻窦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面部疼痛。治疗前检查血液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等,排除感染、出血性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肺疾患。

1.2 方法

术晨禁食、禁饮,患侧术区皮肤准备。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头部用手术约束带固定。C型臂X线机于标准侧位投照,蝶腭神经节位于标准侧位影像中倒置的小辣椒型蝶腭窝内,蝶腭窝中、上1/3处于体表投影处为进针点,一般位于患侧颧弓下缘与外眦至口角连线交点处。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针1ml局麻后,用工作端为5mm的弯钝头射频针沿蝶腭窝的中上1/3处投照方向进针,针尖进至于C型臂标准正位像中中鼻甲外侧停止进针。由射频针注入造影剂碘海醇2ml,X线正侧位示造影剂碘海醇无鼻漏、无渗至眶周及入血管后,由射频针注入2%利多卡因2ml,观察5分钟,病人头面部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即表明位置准确。插入射频电极,感觉、运动测试无异常后即行70℃、75℃分别治疗60s、100s,拔出电极及射频针,包扎穿刺处,术后口服抗生素48小时。

1.3 观察指标

观察50例病人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变化。

2. 结果

治疗前VAS评分6.5±1.6,治疗后VAS评分2.5±1.3,有显著性差异,P<0.05。5例病人有鼻腔渗血,对症处理后消失,无其它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蝶腭神经节为人体最大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多位于器官的附近或壁内[1],一般均较小,但颅部的器官旁节较大。蝶腭神经节位于蝶腭窝内,由感觉神经纤维、副交感根和交感神经根组成。蝶腭神经节大多数神经属上颌神经感觉纤维,来自腭、鼻、咽部的粘膜及眼眶,这些感觉纤维穿过神经节,经过其节支再入上颌神经,但与节细胞之间无突触联系。蝶腭神经节的副交感根是翼管神经,此神经起自脑桥下部特异性泪腺核的节前纤维,与面神经的感觉根一起形成岩大神经,后者与岩深神经一起形成翼管神经,这些节前纤维与蝶腭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联系。节后纤维最终加入眼神经的分支,泪腺神经为泪腺分泌提供分泌纤维。蝶腭神经节发出四大神经分支即眶支、腭神经、鼻支和咽神经,支配该区域的神经感觉。

蝶腭窝由蝶骨翼外板的前缘与中鼻甲的外侧壁及蝶窦的下壁组成的一个上宽下窄的细长型腔隙,X线侧位上形似倒置的小辣椒。因为在蝶腭窝的上端靠近皮肤处有颧弓的前端阻挡,实际进针点应比标记点偏下偏后。

偏头痛是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引起[2],有些神经递质可诱发偏头痛的发作。丛集性头痛在头的一侧,常局限于眼后方,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偏头痛性神经痛,直到1988年才被国际疼痛学会命名为丛集性头痛,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有人认为该病发病机制与偏头痛相同[4]。

射频热凝利用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产生高频电流,使组织中离子往返运动而产热,热量作用于邻近的神经节等组织,使蛋白凝固变性,使神经膜电位短路,使整个神经不能产生去极化,感觉冲动不能产生,从而阻断痛觉传导达到镇痛的目的[5]。由于传导痛觉的无髓鞘细纤维在70~75℃时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的有髓鞘粗纤维能耐受更高的温度,这样就利用不同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的差异性,选择性地破坏蝶腭神经节内传导痛觉的细纤维,而保留对热力耐受的传导触觉的粗纤维来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 第1版.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90-91.

[2] 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4.

[3] González-Suárez A, Alba J, Trujillo M, et 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an internally cooled bipolar electrode for?RF?coagulation?of biological tissues[J]. 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11;2011:6878-81.

[4] Lu X, Tsukune M, Watanabe H, et al. A method for deriving the?coagulation?boundary of liver tissue using a relational model of viscoelasticity and?temperature?in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J].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12;2012:187-90.?

论文作者:余四海,吴园园,曹文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  ;  ;  ;  ;  ;  ;  ;  

C型臂引导下蝶腭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头面部疼痛的临床观察论文_余四海,吴园园,曹文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