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条件下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分析_自主学习论文

新课程条件下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分析_自主学习论文

新课程条件下的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探析论文,条件下论文,新课程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42(2003)06-0113-04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1](P359)。交往是教学的本质,互动是交往的途径,只有按照师生互动的思路去组织教学,才能深刻地把握新课程教学的本质。因此,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所要求的主要教学方式。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将为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的范式。

一、CMC的含义

CMC是英文Crative Context(创设情境)、Mutuae activity(师生互动)、Constructing Knowledge(建构知识)三个词组的缩写。C——创设情境,M——师生互动,C——建构知识,揭示了新课程条件下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教师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学习——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评价,其特点是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由于对学生长期实施接受性学习,增强了学生的依附性,从而削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等。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P13)。CMC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把终身教育思想和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人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并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基础。

1.C——创设情境,是教学的起始环节

情境,包括情感情境和学习情境。情感情境是一种心理氛围,是群体心理环境。创设情感情境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态度。学习情境是一个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的教育平台,是支撑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探究性环境。创设学习情境是要认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如何设计学习情境?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学是以学情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师生围绕学习这个中心,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支点,一是学情,二是课程内容。研究学情至关重要。奥苏伯尔在其代表作《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的扉页写道:“影响学习的惟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学情不只限于学生知道了什么,还包括学生的经验水平、学习心理(态度、兴趣、动机、意志、习惯)状态和学习方法水平等。研究课程内容是要把握课程标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素材。把课程内容的要求与学情实际相结合,设计教学(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一定要围绕学习目标构架出探究的空间,来启动学生的发现性学习。布鲁纳指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课程内容已有的而学生尚未了解的知识,也是发现。因此,学习情境不能直接呈现知识,而是要呈现真实的问题,给学生留下想像的空间,以便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还要选择学法和教法,最后形成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提纲、学习情境,学习方式、训练评价等)和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情境、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训练评价等)。有了学习情境,课堂上教学方式的变革就有了依托。

2.M——师生互动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互动学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一书中指出:“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自发学习,也就是智力和情感都共同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和最深入的学习。”[1](P146)自主学习不完全等同自发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自主选择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式,训练内容等)的学习,具有独立的自学探究和主动的与同学、教师交流互动的特征。因此,自主学习是一个需要学生的智力、情感态度、合作性共同参与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设计师生互动教学环节是为了促进学生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学会交往互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投入,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合作精神的养成,使教学成为学生全人发展的舞台。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要相信学生具备学习的能力,大胆告别满堂讲,实行教学民主,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氛围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师生关系的传递由传统的单向知识传递关系,变为民主、平等、合作的多向信息交流互动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多边互动成为教学的主要形态,教师的讲授和示范成为点睛之笔。

3.C——建构知识,是学生全人发展的教学环节

建构知识,简洁地说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学习过程是学生对信息进行心理加工的过程,只有走完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即直观——思维——实践,才能把间接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而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完全实现这种转化的。美国当代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R.Gagne)把学习划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八个阶段。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基本实现了前三个阶段的目标,而后五个阶段的目标要通过建构知识环节的多边互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加工过程去实现。自主学习属于建构知识的基础阶段,建构知识是要把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新得的知识进一步归纳、强化、迁移,并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内化成自己的素质。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辨,引导学生探究和互动,还要及时评价、鼓励,努力实现“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二、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1.C——创设情境的操作方法

创设情境,课堂上大约需要3分钟左右的时间。一般应采取三个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感情境。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送给学生。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素材,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用情绪感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振,使其进入“愤”、“悱”(《论语》语)的最佳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学习情境。及时把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习情境的种类有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案例情境、讨论情境、表现情境、操作情境等,不论是哪一种学习情境,都要突出问题性,使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究才能实现目标。教学中可能需要几次创设学习情境,这应视学生学习的状态来决定。

第三步,提供引导性材料。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每个学习者都“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3](P24)就是说,要从直接经验出发,感知并连接间接经验。教材知识是间接经验,教师在呈现学习情境后必须提供引导性材料,这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引桥,是连接间接经验的媒介,有利于学生从直接经验出发去认识间接经验,通过探究把间接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直接经验。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语言描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生活展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或运用多媒体手段声像并茂地呈现情境等。教师要从自己的素质、风格和教学条件出发,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

2.M——师生互动的操作方法

师生互动环节,一般应占课堂时间的一半以上。通常可分为两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人施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进入学习情境,自学(实验或操作)探究,感悟、领会、理解知识,根据训练题目自练、自测、自评,强化掌握知识,遇到疑难问题主动与同学或教师交流互动。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走进学生了解学情,与学生交往互动(指导、引导、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的要引导兴趣,有的要鼓励信心,有的要帮助解决知识疑难,有的要指导方法,对每个学生都要评价、鼓励,端正学习动机。

第二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带着倾向性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参加小组互动,扮演合作者。全班合作学习是指小组仍未解决的疑难,或需要强化的重点、难点问题,由全班同学互动解决。由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谈认识,并介绍思考过程,其他小组补充或质疑,引发争论,教师给予肯定或补充。若产生分歧,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点拨矫正,一旦出现创新,要给予大大地赞扬。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应灵活把握,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教师再精讲示范。

3.C——建构知识的操作方法

建构知识,一般需要15分钟左右。通常应采取四个步骤:

第一步,归纳强化知识。每位学生都对习得的知识、方法及情感体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表述出来。小组推荐代表就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表述,提倡争论和质疑,对于易混淆的知识要着重进行辨析,教师给予肯定或更正,强化理解。同时,要尊重、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即便学生讲错了也应正面鼓励。

第二步,迁移拓展知识。通过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巧设玄机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引申、迁移和拓展,举一反三,举三归一,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要着重鼓励学生创新的勇气,提倡异想天开和七嘴八舌,任由学生想像的灵感在碰撞中闪光,即便一时未能创新,也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第三步,建构知识网络。指导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并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沟通,纵横辐射,建构跨学科的知识网络,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第四步,评价反馈。通过完成课堂(课后)作业(包括实验、制做、调查等)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作业要分层次设计(应包括必作题、选作题等),给学生选择权。学生须独立完成作业,经过努力仍有困难的,允许与同学或教师互动。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重在鼓励和指导。课堂上未能完全实现学习目标的学生,要在课后进行个别指导。

三、CMC教学策略

1.会学领先策略

会学是指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意志、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技能、方法、策略。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不具备会学素质,师生互动就无法开展。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会学素质放在领先位置,要事先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初步学会学习,这样教学中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各学科教师都应坚持运用会学领先策略,从近期看必然会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从长远看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问题性策略

教师设计的学习情境、提问、训练题目等,都要突出问题性,以便启动学生的思维,支撑学生发现和建构知识。运用问题性策略,并不是问题越深奥越好,而要与学生的经验、知识结构和会学水平相适应,设计接近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获得成功体验,激起继续探究的信心。

3.异步化策略

异步化策略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教学目标、训练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指导和评价等都要分层次设计,为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创造条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只有实施异步化策略,才能因材施教,才会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运用异步化策略,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差异,然后才能分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因人施教才能呈现出异步化的发展态势。

4.激励性策略

当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建构者后,学习的兴趣、信心、态度、意志等就成为学习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良好的心态必须靠激励去诱发和维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态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注入动力。激励性策略要因人制宜,及时评价、肯定、赞赏、鼓励、期望……要重视正面激励,赞扬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和创新,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

5.开放化策略

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开放、创新型人才,要靠开放化的教学才能培养。因此,教学必须打破封闭的传统模式,从三个方面创设开放化的教学环境。一是课程内容开放化。不要局限于教材,凡是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相关知识(包括图书资料、网络信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以及教师的知识等),都是教学内容。要鼓励学生去收集、分析、处理相关信息,开阔视野,以求能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和拓展。二是学习空间开放化。要树立大课堂观,教室和教室以外的自然界、社会、互联网等都可以作为课堂。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就应该让学生到自然界或社会中去,与学习对象直接接触,感知、领悟、辨别、理解和探究知识,允许学生到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以及运用网络去探索知识。学习空间开放化,必然引起学习方式开放化。三是思维训练开放化。每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开放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要通过教学方式多样化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奠定基础。

6.实践性策略

实践是学生感知知识、探索知识、创造新知识并形成技能和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实践性策略的运用:(1)开发课程内容的实践性素材,认真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亲手操作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2)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感觉、触觉去感知,利用嗅觉去闻,用耳去听,用口去说,动手去操作,用脑去思考,甚至用味觉去品尝等,使知识在大脑皮层引起多种兴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悟、领会、理解的认知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标签:;  ;  ;  ;  ;  ;  

新课程条件下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分析_自主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