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就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校管理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了学校,就有了学校的组织和管理。学校管理是否得当,对办好学校、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学校管理应该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学校管理者的教育思想指导着学校管理的实践。教学思想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学校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教育思想在学校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管理者治校的根本。
一、教育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学校管理,应当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正确的教育思想必然反映教育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教育思想又是如何体现其在学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呢?
1.教育思想蕴含学校管理的目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要求的并且已经被大家认同和接受的教育思想,其主要内涵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要求的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提出的“成才教育”,就是努力追求与素质教育相契合。“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是这一思想的高度概括。为保证人人成才的教育思想的实现,我们构建了高效、科学的学校管理模式。
2.教育思想决定学校管理的特征。就我们六十中学来说,“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思想决定了学校管理民主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培养人才就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人的潜能发挥需要有一个民主的教育氛围。成才教育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民主和开放在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学校管理民主和开放是教育民主与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民主和开放。一是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二是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班级管理。三是学生自我评估和选择。
3.教育思想调控学校管理的内容。教育思想渗透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自然也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管理理念。如成才教育的思想要求学校课程改革的管理内容、课堂教学管理、师资管理等方面都与之匹配。
4.教育思想表征学校管理的有序性。如果把学校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系统有序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先进的教育思想可以为学校管理系统输入源源不断的负熵流,以增强学校管理的有序程度,即增强学校管理的绩效。
5.教育思想成为学校管理的评估依据。教育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还表现在它本身就是评估学校管理效果的、重要的、核心的依据。如果教育思想在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良好的贯彻和体现,其效果也就应当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二、改革与创新是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
从内容看,教育思想包括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教育评价观、教育功能观以及教育管理理念等方面,概括地讲,教育思想就是对教育总的看法。作为学校管理者,一校之长,其教育思想会影响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从而影响办学的质量和水平。不同学校管理者由于其所处环境不同,学校情况不相同,对教育的认识角度、深度也不同。必然会产生对教育的不同的看法,形成各具个性和特色的教育思想。但在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就必然在认识上有一个转变和扬弃的过程。换言之,符合时代发展,又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且对学校的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必然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改革与创新。
1.在新旧教育观念的碰撞中,形成适合实际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改革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对旧有的不适应时代需要的东西加以否定。没有对被实践证明是背离社会发展的事物的抛弃,就谈不上创新。同时,否定旧事物和错误的东西,还要有善于创造新事物的智慧和魄力。成才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在否定中不断创新的过程。1985年,六十中学进行初高中脱钩的改革试点。应该说,脱钩有利于集中精力办好高中。但是,脱钩的同时也给六十中学带来很多问题,由于高中扩班,导致学校生源质量下降。虽然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下大决心,几年如一日拼命苦干,但由于学校长期在“应试——升学”的轨道上运行,即使加班加点,却收效甚微,教学质量没有根本改观。面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经历了痛苦的选择,即在“追求升学率”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这两个不同方向的培养目标之间作出选择。在思想交锋和观念碰撞中,一种新的培养目标逐渐明朗,初具雏形,产生了“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观念。从而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把教育转移到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的轨道上来。因此,我校率先开展了素质教育的探索。通过素质教育的实践,使学校精神风貌有很大的改善,增强了学校师生员工的信心。“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是在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否定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创新。随着六十中学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从单一指向学生发展到指向教师,提出教师“双向成才”;从重视学校内部教育环境的建设发展到重视包括社区教育的大教育环境的建设等等。
2.在新旧管理体制的转换中,形成新的管理理念离不开改革创新。任何改革都伴随有阵痛的过程,因此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阻力,学校改革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改革勇气,冲破旧体制束缚,最终形成有利于教育发展新的管理体制。改革前的六十中学,学校内部平均主义盛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外流,整体素质下降。当时我就清楚地认识到,学校要增强活力,必须转换机制,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于是主动请战,率先实行校长负责制,在校内相继推出了《教职工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等。当然这些改革措施出台和实施,必然会遇到种种阻力。在不断的改革中,管理思想也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先后提出一些新的管理观点和做法:“教有特色”的教学管理;“德育务实”、“人人做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管理;“把好教师质量关”的用人原则;“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教师培养思路;等等。这些观念和做法的提出,无一不需要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勇气。
3.在缩小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改革创新。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学校办学的方向,对学校的发展有导向作用,对教师和学生有激励作用。办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缩小现实和理想差距的过程。一个好的办学目标的制订既要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又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及教育发展的趋势。这也要求目标制订者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勇气,把过去的办学目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开始我们提出的办学目标为“管理有序、教有特色、学有专长,合格率、优秀率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提高的区重点高级中学”。随着学校的发展,制订了“争四达二”的办学目标,即争取有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设备,一流待遇,达到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较多的合格新生,又为国家建设输送具有高中基础学力,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复合型、通用型人才。为结合创办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我校又提出新的目标即“把六十中学办成一所教育思想先进、学校管理科学、师资队伍优化、教育设施完备,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在构建与之配套的教育教学体系中特色鲜明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这些目标的制订的轨迹,就是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过程。
4.从教育思想形成的方法论讲,教育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改革创新。作为校长从事学校管理必须依靠群众,必须关注广大教职工在教育第一线的首创精神,要善于总结学校教育中涌现出来的新经验,把握学校办学中的新事物,创造性地把教职工的成功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形成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并用以指导教职工的教育实践。我校在第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试验中,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语文教学的“比较法”、“质疑法”,数学教学的“小转变、小变化、小综合”的训练,英语教学的“分层教学”、政治教学的“思索领悟”等教学成果。根据这些教学成果,我从中提炼和总结出了我校课堂教学的一般原则,即“确保基础、分类活动、分层推进、激发潜能”。这个课堂教学原则反过来又指导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全面总结我校十余年来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形成了具有我校个性的成才教育。成才教育的内涵是以高中学生人人都有成才潜能和意识为立足点,学校创造适合不同天资学生需要的丰富多样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自觉的成才意识,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从而为学生在不同发展方向上的成才做好必须的准备。成才教育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总结——改革——创新的过程,没有改革与创新就不可能提炼出具有六十中学个性的成才教育。
三、教育思想转化为管理效能的途径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而在校长实施学校管理中教育思想占据先导地位,同时要实现由教育思想向实实在在的管理效能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1.整合办学目标,上上下下统一认识。改革初期,影响学校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一般而言是思想问题。因此,学校管理者的良好管理效能首先来自于办学目标的整合。它包括确定合理的办学目标和统一认识两个阶段。学校在实施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高中课程教材整体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成人教育”思想。
办学目标确立后,就面临着分解目标、统一认识、形成合力的任务。如果说,教育思想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那么,办学目标就是它的具体化、个别化,直接引导着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目标整合,是提高管理效率的保证。其中关键是要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转移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上来,打破了过去狭隘的人才观、质量观,使教职工对学校的办学目标达成了共识。
由于学校的决策采取由下而上的方式,使思想统一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也就必然容易为群众所接受。
2.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广大教职工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执行者,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加强队伍建设,首先是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学校管理者不应是只忙于事务性工作,应当适当超脱,思考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的问题,有意识地推动教师队伍更新教育观念,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师资队伍的活力是学校进步与发展的前提。一方面,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不断创新的职业,也要求教师自身不断进步,实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不断完善自我,这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管理中一定要看到这两方面的需要,创造条件使教职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为了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素质提高,一手抓待遇提高。拉开了教师收入间的差距,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重激励和满足教师的高层次成就需要,使教师有工作成就感,荣誉感,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达到激励教师的目的。我们在选拔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教师时,不论资排辈,完全以工作成绩评价教师,为每个教师提供机会,真正做到了“事业留人”。
3.实施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工具,是使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我校自1991年成为上海市高中课改整体试验学校,长期以来,坚持把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工作来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课改中,我校规划出“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新的办学模式,在高三办起了“实科班”,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培养学生既具备高中基础学力,又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尽快与市场经济接轨,但又不扼杀其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机会。通过试验,打破了旧课程体系,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来,关键还在于课程教材的改革。其改革的方向是突出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性学力的培养。同时,校本课程建设将为学校自建课程、形成办学特色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机遇。也是对校长办学思想的挑战。随着改革教育的重心不断下移,基层学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它推动着学校教育逐步走向市场。
教育思想向管理效能的转化,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但教育思想向管理效能的转化是有突破口的。可以是以课程教改为突破口,也可以是以管理对象为突破口,也可以是以管理内容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工作。总之,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对学校的管理,关键是教育思想的管理。事实正是如此,人们只有更新了观念,激活了思想,才能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