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论文_董亚莉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论文_董亚莉

董亚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新建路小学 陕西 凤县 7217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203-01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教育、教学系统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与传统道德伦理相悖的现象,如黑客现象、网络安全、网络垃圾,使用者只有在良好的道德支配下才能发挥其正面的作用。小学生可塑性强,对于不正确、不健康信息缺乏分辨力,自制能力也很差,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如今大力提倡素质创新教育、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的大形势下,信息技术教师也纷纷大踏步跟进,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的教育。从这点看来,对学生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把信息道德教育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平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任务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道德

在信息技术课上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务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效率。因此,在任务设计伊始,就应该考虑到:此任务让学生受到那方面道德教育?如何让学生接受这次道德的洗礼?甚至可以围绕某一种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道德品质来设计一个全新的任务。只要能完成具体的操作目标就行。比如,要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学“食物链”,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做一个“环境如果被破坏了,生物和人类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的分析小报告;教学“word2003的文本格式设置”时,则可以让学生对一篇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进行排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作品中渗透信息道德教育

学生的作品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最能反映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因此,在学生作品中要渗透信息道德教育。教师在布置作品任务时,要有选择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画图”之后,让学生去画一幅“我的家乡”作品,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在学习了幻灯片制作后,让学生完成“介绍我们的学校”作品,对学生进行热爱学校的教育等等。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几个学生合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大作品”任务,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

3.要重视已经出现的道德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道德认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在平时上课常常会有学生告诉我,他上节课做的作品文件不见了或文件内容给别人修改过了,后来经过对历史记录的查看,证实确实是给别的同学删除或修改了。有时还能在回收站找到删除的文件,但更多的时候,文件都不能恢复了。而这时我往往会请同学进行一次换位思考:如果今天你的文件给别人给删除或修改了,你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让全体同学明白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使学生认识到在公用电脑上操作,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查看、删改他人作品;要做一个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人。我们教育学生在利己时不能损人。比如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在网上不乱发表言论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尊重他人,对他人负责。

二、做好绿色网络建设,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日益丰富的网上资源使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然而打开窗户的同时,苍蝇、蚊子等也随之涌入。无数事实证明,网络社会信息的丰富性也极易导致信息的膨胀与泛滥: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有价值信息与垃圾信息,真信息与假信息以及亦真亦假的信息等混杂在一起,从而产生网络的"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成长。因此,教会学生选择,使其明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做什么?就成为提高学生信息道德素质的核心问题。

首先,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其次,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不知道哪些网站可以浏览,哪些不可以。为此我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资源网站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红泥巴村”等,并且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使学生有目的的上网,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最后,在每台学生机上安装一些反黄、反暴力,防病毒的正版过滤软件;上网时调高安全等级,给学生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让学生安全、健康地在网上冲浪。在不断实践中让学生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学会选择,提高信息道德判断的能力。

总之,电脑、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作为未来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少年儿童,应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充分利用这些工具、资源,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论文作者:董亚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论文_董亚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