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概念的有效物理知识应用教学初探&以“小球碰撞”教学设计为例_物理论文

基于核心概念下的高效物理知识应用教学初探——以《小球碰撞》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小球论文,为例论文,教学设计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目前我国科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是科学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随着核心概念的提出,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核心概念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核心概念是指已经经过检验且位于学科中心,对广泛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具有解释力,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具有很高的抽象与概括程度的关键性概念、原理和理论[1-7]。动量和能量的守恒作为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在处理与动力学有关的问题中经常涉及。为了切实执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进一步将“基本理解”转化为“基本问题”,以问题为驱动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笔者尝试将这种教学理念应用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小球碰撞》一节的教学中。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物理定律应用课,重点是学习“碰撞过程遵循的规律”。在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学生学习了自然界中更为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在学习了有关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定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得到了动量守恒定律,并指出它们都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定理[8]。碰撞问题所研究的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的运动情境,它们所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同时遵循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根据碰撞的特点,本教学过程从生活中打台球的实例中抽象出所要研究的物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变式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开动脑筋,恰当地利用数学表达式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和能量守恒的概念,进而体会物理学中守恒的思想。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通过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碰撞问题遵循的规律,帮助学生实现对核心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和迁移应用。

      二、教学流程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方法的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本节课的核心指导思想。据此,教学框架流程如下:

      创设问题情境—核心概念—变式分析—总结提升—核心概念。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以下环节展开:

      1.从生活情境导入,引出物理问题

      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领悟生活中物理问题的存在,将较简单的实际情境抽象为与之对应的物理问题,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抽象加工出的例题,让学生回顾、复习已经学习过的两个核心概念——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通过进一步设问,借助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对弹性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师:播放生活中打台球的视频,抽象出物理问题:如果A、B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

,小球A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

与静止的小球B发生弹性正碰,求碰撞后A、B小球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学生:根据题设条件分析,得出此碰撞过程为完全弹性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据此可解出碰后小球A和B碰后的速度分别为:

      

      2.变式比较,实现对核心概念的基本理解

      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针对例题的两个变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讨,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新物理情境中发现物理问题,并应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的应用和探究能力。

      

      变式2 若两个小球A和B碰撞后粘在了一起共同运动,则在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损失了多少?并据此分析

在满足什么关系时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并举例说明。

      学生:此碰撞属于完全非弹性碰撞,根据相关知识可得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损失为:

      

      教师:碰撞过程涉及碰撞的能量传递和转化。实际的碰撞过程,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和声能,但总的能量是不变的,即满足能量守恒定律。

      3.变式迁移,达成对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

      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认知冲突,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核心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在知识迁移应用时注意联系事实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觉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变式4 如果碰后小球A的动能变为原来的

,则碰后小球B的速度可能是多大?

      学生:类比上面的分析得出两个结果,分别为

      教师:这两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吗?在碰撞发生的过程中,要满足哪些规律?(让学生讨论这两个变式的结果)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学生:变式4的第一个结果,碰后小球A的速度依然大于小球B的速度,不符合实际;第二个结果碰后总的动能增加了,不符合实际。所以,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变式3经过验证,符合实际情况。

      4.总结提升,建立科学概念

      教师:总结一下解决碰撞问题要遵循的原则。

      学生:(1)系统动量守恒原则;

      (2)不能违背能量守恒原则(动能不增加);

      (3)物理情景可行性原则:

      ①若碰前同向运动:碰撞前,小球A追上小球B发生碰撞,所以有碰前

;碰撞时,两球之间是斥力作用,因此前者受到的冲量向前,动量增加;后者受到的冲量向后,动量减小,即碰撞后A球位置在后,所以有

      ②若碰前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

      5.反馈练习,巩固科学概念

      

      学生:依据建立起来的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后记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是否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尤其是核心概念,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与建构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物理概念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感觉困难、乏味。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感受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抽象的物理规律与生活联系起来,设置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核心概念和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标签:;  ;  ;  

基于核心概念的有效物理知识应用教学初探&以“小球碰撞”教学设计为例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