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丁瑜欣,邹苗,王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的4月收治的8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未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估,统计并对比其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分析认知行为干预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90.2%、85.4%,护理后分别为80.5%、78.0%;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92.7%、46.3%,护理后分别为90.2%、48.8%;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多数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其加强认知行为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负性情绪;相关性

急性白血病属于恶性疾病,其危害性较大,且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不利影响[1]。相关研究报道指出,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失望、绝望等,不良心理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应及时给予干预[2]。因此,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应加强观察其情绪的变化,及时给予干预,以改善其心理状态。基于此,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认知行为干预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性,选取我科最近一年收治的8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展开对比分析,见如下总结汇报。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的4月收治的8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都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组化检验等证实,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相关诊断规定[3]。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18~53岁,平均(40.2±6.5)岁;髓细胞急性白血病22例,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13例,混合细胞急性白血病6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16~55岁,平均(39.4±6.2)岁;髓细胞急性白血病23例,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12例,混合细胞急性白血病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血象>10×109/L、血小板低于60×109 /L、骨髓象原始细胞≥骨髓有核细胞的30%;②病情稳定;③对病情了解并签署病情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心、肝、肺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活动性出血,神志不清,精神障碍;②妊娠或合并其他实体肿瘤、严重感染者;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④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未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其中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接待、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信念支持:现身说法模式,组织治疗效果佳、性格开朗乐观的复诊患者进行讲座,分享治疗经历及应对经验,给初治白血病患者树立榜样的作用,建立正性的情绪支持。(2)个体宣教: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等,采用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其进行一对一宣教,讲解急性白血病知识,并解答患者的疑问,过程中加强交流,通过启发、诱导等方式鼓励患者讲述对疾病的认知,以了解其知识掌握情况。以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强调该疾病对全身系统的不利影响,明确向患者说明治疗的重要性。(3)错误纠正:采用直接或或启发式提问方法引出患者的自动性思维,评估其认知存在的逻辑错误,如对急性白血病的恐惧、急于追求治疗效果、过度治疗等,并给予改正;通过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沟通机制,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需求、困惑,并鼓励其倾诉、发泄负性情绪并予以记录,逐渐转变错误认知,激励患者勇敢尝试,重新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分别于护理前及护理后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展开焦虑、抑郁情绪评估。SAS评估方法:评价项目共计20项,采取4级评分法,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给予评分,用1~4分表示,最终得分取各项评分之和,50分为焦虑的临界评分,50~59分视为轻度焦虑,60~69分视为中度焦虑,超过70分视为重度焦虑[4]。SDS评估方法:评价项目共计20项,采取4级评分法,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给予评分,用1~4分表示,最终得分取各项评分之和,正常上限为41分,分值越低则提示抑郁情绪越轻微,53分为抑郁的临界评分,53~62分视为轻度抑郁,63~72分视为中度抑郁,超过73分视为重度抑郁[5]。(2)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行 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多因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致病,患者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贫血、感染、出血,会累及身体各个器官,进而威胁生命安全,应积极治疗[6-7]。但是,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再加上初治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等知识了解的缺乏,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害怕等心理[8]。因此临床治疗期间应给予认知行为干预,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进而提高遵医行为。

本研究对比分析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有无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及发生率,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以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负性情绪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说明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大多数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其加强认知行为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负性情绪,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李维嘉,罗葳.认知行为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及口腔感染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0):143-144.

[2]朱间芳.认知行为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13(14):166-168.

[3]程丽萍,张莉.家长认知行为干预在提高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214-216.

[4]李小红,廖月霞,秦阳,等.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23):2891-2893.

[5]梁月桦.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护理中的价值评价[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4(6):34-35.

[6]倪小香,陈秀云,张丽,等.元认知干预对改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8,6(1):70-73.

[7]陈淑芬,王务萍,沙文娜.感动服务对急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9):1310-1314.

[8]吕玲.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5):1036-1038.

论文作者:丁瑜欣,邹苗,王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认知行为干预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丁瑜欣,邹苗,王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