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矿山企业;安全事故分析;安全管理;对策
1导言
矿山安全生产要围绕建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提升自动化装备水平,深化信息化系统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的管理,提升员工安全素质,倾力打造强安全文化,营造本质的安全环境,从而实现人、机、环境和谐统一。
2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基础差
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意识是影响安全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的现状看,矿山开采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基础较差。一方面,部分矿山开采企业的领导及工作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不强,过于考虑产量及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对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重速度和效益而轻安全管理,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投入不足,相关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另一方面,矿山开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是矿山开采行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和知识,导致在开采过程中操作不规范、违章操作等问题大量存在,给开采过程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2超前预防工作重视不够,事故隐患严重
从整体上看,目前矿山开采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超前预防工作重视不够,事故隐患严重。在对各种矿山安全事故的调查中也反映出这个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相关部门对安全质量监督力度不够,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和标准设置相应的安全预报预警系统,导致对一些安全问题的出现不能及时进行掌控,有些开采企业虽然安装安全监测设备,但是疏于维护和管理,致使这些监控设备不但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二是开采人员在责任心、质量意识不强,专业操作水平不过关,导致企业在开采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凭经验操作进行作业或者冒险蛮干的现象大量存在,形成更大的安全隐患;三是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或者制定的预案无可实施性。安全预案的制定对于确保安全生产非常重要,是事故发生时的有效应急指导,大量的安全事故表明,在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中,如果开采企业能够及时准确的启动安全预案,那么可以有效的对安全事故进行控制,可以有效的减小事故的影响范围及造成损失。
2.3采矿系统不完善,保障安全生产条件差
矿山开采往往作业环境复杂、工作条件差,一个完善而规范的采矿系统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来看,尤其是在一些小型的矿山开采企业中,采矿系统不完善,安全生产保障条件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是部分开采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采矿系统还没有建设完善的情况下就进行采矿作业,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企业对采矿相关的安全保障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系统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进行排除,对于系统的一些主要设备没有进行定期检测、检查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对于一些老化的、落后设备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更换。三是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系统在矿井作业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确保矿井开采环境安全的根本保障。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部分矿山开采企业对矿井爆破作业后的通风工作不够重视,通风系统存在较大的缺陷,不能正常稳定的工作,进一步加重了事故的隐患。
3安全管理对策
3.1提升矿井装备水平,促进矿井集约化生产
(1)推进机械化、自动化矿井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装备一流、技术先进、系统可靠、队伍过硬、管理精细、安全高效”的要求来建设矿井,实现矿井生产以综采、综掘为主的综合机械化、规模化开采,有效提高生产现场的安全可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把职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容易出现危险因素的环境中解脱出来。(2)以机械化带动矿井集约化生产。着力打造安全高效型矿井,对采掘设计布局进行不断优化,适时调整生产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推行先进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对老生产系统和生产区域实施“减肥消肿”,收缩战线,减少系统,减少采掘工作面数目,简化生产系统,提高安全系数。从提高矿井单产单进为目标,培育重点队伍,彻底转变单纯依靠多头、多面、多人求规模效益的模式,以集约化生产推进矿井安全高效建设。
3.2加快矿井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深化矿井信息化建设。在井下各工作面、重点头面、生产系统,安装易燃气体监测系统、设备监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语音广播系统,大型机电设备远距离遥控等系统,把矿井各种保护设施和烟尘、水、冲击地压、通防设施的状态形成可视可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集生产监控、信息管理和网络运用等多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监测监控系统,达到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矿井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安全监测自动化、信息管理集约化。(2)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通过综合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运用,使生产管理部门在一个平台上,对各生产各环节、系统、机械设备、人员实施远距离“遥控、监测”,对采矿机的运行工况及参数进行采集、处理、显示、存储和传输,对设备进行故障自动诊断,提供操作指导或控制采矿机做出相应的处理,形成对井下可靠的安全预警机制和管理决策的信息通道。管理人员在地面调度指挥中心,通过室视频监控和数字监控系统,就可远程对井下安全生产情况实时监控,对各部位机械设备运行情况、干部带班情况、人员作业情况,通过监控系统都一目了然;同时可实施对设备进行远距离遥控,对人员进行远距离指挥,更为及时、准确的调度指挥生产,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措施,来弥补安全工作的缺陷和盲点,增强对事故隐患的控制力度,提高矿井防灾抗害的综合能力。
3.3突出重点环节管理,把牢安全生产主动权
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和最终归宿。各项制度体系建设的目的是要落实到现场管理中,最终要在现场管理中得到体现。(1)要做好现场各项安全检查工作。首先要做好开工前安全隐患排查,班中动态排查和班后安全复查工作,狠抓现场动态安全管理,特别是要抓好采掘初采、初放、贯通、开切眼、设备安装撤出、过地质变化带等特殊时段的现场安全管理。同时认真落实好干部下井带班、跟班制度,把“一岗双责”兑现在现场,实行好矿级干部带班,队级管理人员跟班等制度,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巡查力度和现场技术管理,确保现场安全管理处于可防可控状态。(2)要加强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工程和效益工程,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深刻意义和重要作用,保证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到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高标准、严要求,严把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障矿山作业的安全实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预警机制,且及时发现矿山开采中存在的隐患,然后对其加以控制,以此维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贺元贵.矿山安全事故成因及预警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金属通报,2018,(12):219-220.
[2]薛福生,杨军,张国亮.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商品与质量,2018,(42):220.
[3]李连坡,郑建国,徐德宝.矿山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策略解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9,(5):181-182.
[4]钟庆丰.矿山通风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8,(18):120,122.
论文作者:张殿彬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矿井论文; 矿山论文; 系统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卷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