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_幸福企业论文

快乐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_幸福企业论文

幸福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意义论文,理论论文,幸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期,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幸福企业文化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一、幸福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进步

      提到幸福企业文化理论,首先要涉及幸福和幸福企业问题。那么,什么是幸福?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有诸多研究。

      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人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状态和愉悦感。这种状态既是人的现实生活状态的反映,也是人的心态写照。

      有人认为,幸福的源头是需要和欲望,人们追求幸福是因为需要和欲望而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指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快乐。幸福的目的是人的生存与发展。幸福理论研究学者孙英指出:“幸福主要有三层含义:(1)幸福是人生重大的快乐;(2)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3)幸福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心理体验。”综上所述,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快乐的心理体验,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快乐的心理体验。

      2009年2月4日,天九儒商投资集团(现称天九幸福集团)董事局主席、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第一次给员工宣讲了“建设幸福企业”的理论。2012年1月,他出版了《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被誉为幸福企业理论的奠基之作。2010年1月29日,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厂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年战略规划暨业务策略发布会上,也提出了“幸福企业”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界和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界人士的关注。

      什么是幸福企业?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员工和老板不断增长的幸福需要的企业。幸福企业所倡导和追求的企业文化是幸福文化,幸福文化是幸福企业的根本特征。幸福文化就是以幸福最大化作为企业终极目标的企业文化,其主旨是幸福,精髓是“以人为本”。

      幸福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进步,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它更加贴近于企业实际,更加贴近于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

      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其核心是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实现了管理理论的变革,被称为管理理论的里程碑。现代企业管理经过一个世纪的演变、发展与创新,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等不同阶段,其最终目的就是把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美满幸福统一到企业的发展进步之中。

      卢俊卿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揭示出幸福企业的真谛:“员工幸福了,就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企业发展了,就能为股东带来回报,为社会造福。所以,一个幸福企业实际上就是把员工、客户、股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达到最佳平衡。”实践证明,一个现代企业已经从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利益最大化转化为寻求员工、客户、股东和社会之间利益的最佳平衡,把员工和企业的幸福感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核心标准。为此,卢俊卿指出:“幸福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可见,幸福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进步,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认同机制的落地生根。

      二、幸福企业文化理论将对员工价值实现、企业发展和当代中国和谐幸福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进步与员工的利益、自我价值实现越来越息息相关。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追求物质利益、追求精神享受、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个人价值,是人的自然本性。员工越来越希望在企业的成功中能更多地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希望自我价值能在企业的成长中更好地体现。从企业的发展角度看,只有员工的成长和进步才能带动企业的全面创新,才能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前途、命运。只有让员工拥有幸福感,企业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员工只有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命运共同体,才会尽心尽力、多作贡献。

      目前,传统的功利观在一些企业还一定程度的存在,一些企业管理者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导致有的员工频繁跳槽。这就说明员工还没有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更谈不上命运共同体。实际上,这些企业的员工缺乏幸福感,也说明这些企业没有满足员工的幸福需要。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幸福危机”。构筑幸福企业文化既能弱化财富两极分化现象,又有利于化解“幸福危机”。

      如何评价一个企业是不是幸福企业,主要看员工是否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等五项指标。这五项指标决定着一个企业幸福指数的高低。

      幸福企业文化建设还对当代中国和谐幸福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追求幸福和快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幸福与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创造幸福生活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幸福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幸福企业文化是把幸福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把成就人、进而成就企业、谋求幸福美好生活作为企业管理的发展目标。

      幸福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人生的实践,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幸福观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内容上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导向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在机制上有调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引导社会价值取向和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当前社会,多种矛盾普遍存在,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需要通过建设幸福文化化解矛盾,通过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幸福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人生的实践,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

      三、幸福企业文化研究的实践意义

      为什么要建设幸福企业?从一般意义上说,建设幸福企业首先是每个员工的共同需求,既为社会创造幸福,也为自身创造幸福;其次,建设幸福企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三,建设幸福企业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人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企业办得好坏,归根结底都要依靠员工。通过幸福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和约束功能,不仅助力员工的成长与发展,还会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幸福企业文化反映了员工追求幸福的共同意愿,对员工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一般地说,员工很容易认同企业的幸福文化,进而自觉地按幸福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精神和宗旨行事;幸福企业文化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使员工不仅看到企业存在的意义和发展前景,更能感受到自身的责任和价值,会自觉产生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以积极的态度自觉地为企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影响员工情绪和工作热情的问题,成为员工不幸福、不和谐的因素,建设幸福企业文化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为了让员工的自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企业需要建立一些约束机制,这也是幸福企业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幸福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约束作用,不仅体现在制度对员工行为的硬性约束上,更主要地体现在幸福企业文化所倡导的追求幸福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对员工进行的软约束,使员工自觉地与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自身价值。

      因此,有的学者在研究了企业发展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好的企业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幸福最大化。

标签:;  ;  ;  ;  

快乐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_幸福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