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论文_黄皓 韦璐

黄皓 韦璐

(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545006)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为溶栓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将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照,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5例患者。A组65例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B组65例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预后情况。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B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NIHSS评分和治疗三个月后的mRS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较高,但死亡率未出现增加情况,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脑出血;出血性转化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常规疗法,效果显著,安全可靠[1-2]。但有研究表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性转化的风险,这给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治疗方案的选择增加了局限性。本研究将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照,探讨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出血性转化情况以及近、远期预后的影响,以衡量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整体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按照数学随机法分为A组(65例)和B组(65例)。A组6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7例,最小年龄46岁,虽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5.5±6.4.2岁,36例为脑微出血轻度患者,24例中度患者,5例重度患者;B组6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9例,最小年龄45岁,虽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67.5±5.4.岁,34例为脑微出血轻度患者,25例中度患者,6例重度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损伤等临床症状,病程均未超过6小时,均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疾病严重等级等相关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知情以及同意的情况下参与研究。

1.2治疗方法

A组65例患者采用安慰剂治疗。B组65例患者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治疗,给予尿激霉(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20040)4400u/kg静脉滴注,90ml/h的速度10分钟内滴完,其后以4400u/h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2h。两组患者自接受药物治疗24小时内后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未发生出血情况后开始进行抗凝处理和抗血小板处理。如果患者并存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肺部感染等基础疾病需要更加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者治疗24小、1周以及2周时分别进行头颅CT和MRI检查,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性转化情况。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1周以及2周时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以了解患者近期预后情况;治疗3个月后进行mRS评分以了解患者远期预后情况。并记录死亡病例。

1.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NIHS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以了解近期预后情况。每一项规定0到4分,描述范围:神经功能正常到严重缺损,总分42分。治疗前后比较基线高出4分视为近期改善。采用mR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远期预后情况,0-1分为预后良好;2-6分为不良。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

A组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者5例(7.6%),死亡者3例(4.6);B组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者14例(21.5%),死亡者4例(6.1%)。B组患者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明显,比较差异不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1.2 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

治疗前A、B组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明显下降,且B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见表1.治疗3个月后B组患者mRS评分0-1分者35例(53.8%),明显优于A组0-1分者21例(32.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基础病理表现是脑内微小血管发生病变,主要特征是脑微小出血,是血液通过血管壁漏出所致[2-3]。脑微出血对应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所以在诊断中脑微出血往往会被漏诊。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常规疗法,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效果显著。有部分学者认为静脉溶栓可增加出血风险,所以其安全性便存在很大争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有14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转化,出血性转化率明显高于A组(P<0.05),但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不明显,这表明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可增加出血性转化的可能性,但对死亡率的影响每天无明显影响。有关研究显示出血性转化对急性脑梗死病情没有直接影响,其主要是由于水肿占位所致[4-5]。所以出血性转化率的增加不会明显导致死亡率增加。本次研究中治疗后B组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明显优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可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患者近期、远期预后情况的改善效果明显。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区域的神经组织可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及时恢复缺血区域的脑部供血是改善神经功能的关键所在。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主要体现在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可及时恢复患者梗死区域的血流灌注,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性转化的风险。但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死亡率并没有随着出血性转化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而且可明显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情况,如此可抵消出血性转化风险,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总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可增加出血性转化的风险,但不会影响死亡率,并且对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情况改善明显,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杨继党,林清原.静脉溶栓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1785-1787.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3.11.025.

[2]Lee M,Saver J L,Alger J R,et al.Blood-brain barrier pemeability derangements in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frequency and relation to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J].Jo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12,313(1):142-146.

[3] 黄卫华,林涛,曾鑫等.静脉溶栓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研究[J].海峡药学,2015,(5):148-149.

[4] 陈红涛.浅谈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6):289-290.

[5] 陈开广,陈绣娟,吴利霜等.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和预后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1):27-29.

第一作者:黄皓,电话:13978083921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地址:柳州市鱼峰区箭盘山路17号

论文作者:黄皓 韦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论文_黄皓 韦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