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问题的基本属性和内容_民族问题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问题的基本属性和内容_民族问题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问题的基本属性和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属性论文,民族论文,西部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就西部大开发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作一总体估价。本文对这一问题的概括回答是: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问题的延续;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属性和内容不会在西部大开发中发生质的改变,但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必然会使原有的民族问题发生量的消长。

民族问题是涉及民族存在、发展及相关利益的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存在于不同的民族之间,也存在于民族内部及民族与国家等其他社会共同体之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非对抗性的矛盾为主,二是以发展中的矛盾为主。所谓以非对抗性的矛盾为主,是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主要的是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国家与各具体民族之间的矛盾是整体与局部、一般性与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各民族内部的矛盾也因剥削制度的被推翻而以人民内部矛盾为主。改革开放是自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始,这一时期的民族问题也必然符合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矛盾属性。所谓以发展中的矛盾为主,是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发展更是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一条主线。由于这一主线的制约,我国的大多数民族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它们的最终解决也依赖于发展。

西部大开发能否使上述民族问题的属性发生改变?显然不能。因为这两个属性实际上也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属性。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伟的战略工程,它是我国提高、解放西部地区生产力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更是改革开放20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它丝毫没有改变我国民族问题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社会条件,因而也丝毫不能改变这一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的基本属性。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始终受制于社会总问题的存在。这是我们认识西部大开发和民族问题的总的思想指导。

西部大开发能否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发生改变?也显然不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与汉族聚居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权利不够完善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政策滞后的问题;在经济活动中不同民族或民族地区之间,以及国家和民族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因交往增多和民族意识增强而引发的文化纠纷;由国内外敌对势力支持的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威胁;现代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等等。

西部大开发不会改变这些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这是因为,西部大开发不会改变我国民族过程的基本趋向,进而也改变不了由此规定的民族问题的基本矛盾。民族过程的推进及其与总体社会发展进程的摩擦和碰撞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各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繁荣,民族之间的共性日益增多,这是我国建国50年来民族过程的基本趋向;而各民族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各民族局部与以国家为代表的社会整体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则是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矛盾。上述民族问题实际上就是这些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民族过程是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特殊构成,它伴生于总体社会发展进程,而又有自身的运行规律。我国50年来民族过程的基本趋向与世界民族过程同步,同时也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规约。我国的民族自觉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以来便以不断追求自身的发展繁荣为主要内容。但历史上黑暗的政治统治、深重的阶级和民族压迫,以及民族地区先天不利的自然条件,使得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发展愿望和发展能力之间形成巨大的矛盾,而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时发生着纵向的各民族与以国家为代表的社会整体的矛盾及横向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这三种矛盾是由我国的整体社会进程和民族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它不但存在于建国以来的历史,而且也将持续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西部大开发,其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西部大开发不会改变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属性和内容,但却会使上述民族问题发生量的消长:

——东西部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将得到逐步遏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根本目的即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具备了实现经济重心西移的经济条件,西部各省区也已有了相当的积累,从而具有了与这种西移对接的能力。因此,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东西部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发展差距是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症结点,它涉及各民族内部的问题,更涉及到国家整体与民族地区局部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的缓解,必将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但在此问题上我们只能说差距拉大的趋势将逐步得到缓解,而不能说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至少在相当时期内不能这么说。这是由东西部差距较大的客观事实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长期性所决定的。因此,就东西部差距表现出的民族问题而言,西部大开发将有力地缓解矛盾,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矛盾。对此,可以用有限的“消”来概括。

——民族区域自治权利不够完善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政策滞后的问题将得到有限解决。总的来看,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也是党和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的既定方针。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许多政策难以落实,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在法律上不够明晰,因条块分割形成了执行过程中的不同阻力。解决这些矛盾已经提到了中央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西部大开发中相关问题的暴露也必然更加紧迫地要求解决这些矛盾。因此,作为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的完善和政策支持都将逐步得到落实。尽管这些问题也还会长期存在,但总的来看将是“消”的趋势。

——经济利益矛盾将增多,文化纠纷将持续存在。作为一项巨大的经济战略工程,西部大开发无疑会使不同的利益单元在经济交往中发生碰撞,而不同的民族或地区之间,国家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和民族地区之间的碰撞也将卷入其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已使这些不同利益单元的矛盾显现出来,而西部大开发将前所未有地把民族地区的不同地方、不同层面推向经济交往活动之中,同时,因经济开发本身所引发的诸如资源、生态等问题也都会使不同利益单元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西部大开发将更多的民族成员推向了广阔的经济领域,民族地区会更快地融入经济一体化,其间经济利益矛盾的增多成为必然结果。同样与西部大开发将带来民族之间更大范围的交往有关,民族之间原本因交往不够而在文化上的陌生感会随着交往的增多而逐渐打破,但与此同时也会增加摩擦发生的概率,这其中也难免含有缺乏理解乃至歧视的成分。与经济活动中的矛盾增多相比,文化上的纠纷似乎将会呈现较为平稳的状态。这是因为自80年代以来,因民族意识增强和交往增多而导致的文化冲突已给了人们较多的警示,人们的政策水平和文明觉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尽管西部大开发会继续带来文化上的纠纷,但在量上不会增加,烈度不会加剧。

——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将持续存在,但规模和影响将受到有效遏制。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不代表他们所在的民族,他们制造的矛盾是敌对势力与国家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严重的政治斗争。但由于他们打着民族的旗号,其活动严重地影响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因而它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民族问题。民族分裂主义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环境和境外敌对势力的破坏。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分化和西化战略昭然若揭,而民族和宗教问题又是他们的主要着眼点之一,弥漫于我国周边的各种泛民族主义思潮自冷战结束以来呈上升的趋势,它们的渗透目标主要也是我国的边疆地区。我国境内民族分裂主义的存在和发展直接与这两种外界因素有关。在今后的相当时期内,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不可能消失,尤其是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我实施战略遏制的加剧,民族分裂主义将得到更多的支持而持续存在甚至会扩大影响。然而,国力的增强是对分裂主义最有效的遏制,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将使分裂主义势力不可能有影响全局的扩展。

——民族传统文化将受到较大冲击。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几乎难以避免。尽管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但传统文化的衰退似乎已是一种普遍趋势。我国政府尽管十分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工作,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仍带来了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一定程度的弱减,而西部大开发将要带来的更大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无疑将加剧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上述其他几种民族问题的未来发展相比,传统文化领域的问题无疑将是一种明确的“长”的趋势。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阶段上的转折,但它仍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来经济发展的有机构成,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发展进程。因此,在此进程中的民族问题不会超脱由它所处的大的社会背景制约的基本属性和内容,但这些内容的具体表现却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或“消”或“长”的变化。明确这一点,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是有帮助的。

标签:;  ;  ;  ;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问题的基本属性和内容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