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的视点体的形成机制论文

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的视点体的形成机制论文

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的视点体的形成机制

张存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100029)

摘 要: 视点体作为说话人观察情状内部时间结构的不同方式,涉及说话人、说话人的立足点、观察目标等因素。在认知参照点理论视角下,说话人在视点体形成过程中承担认知主体的功能。说话人选择体意义时需要基于一定的参照点,该参照点即情状的界限。基于该参照点,说话人以情状内部时间结构为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该目标进行观察。视点体的形成呈现了说话人对时间的认知过程,整个过程限定在辖域所设定的时间域内。也正是这些认知因素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心理路径,共同促成视点体的形成。

关键词: 视点体;认知参照点;时态

视点体(Viewpoint Aspect)是“观察情状内部时间结构的不同方式。”[1]3正如Smith所指出的,说话人可基于一定的视点、焦点或重心以不同方式呈现情状,从而选择不同的体义。[2]可见,视点体反映了说话人的主观认知,涉及说话人选择的参照点、观察目标等认知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将有助于诠释视点体的形成机制。综观文献,学界在视点体的分类、系统建构、体现形式等方面成果颇丰,如Smith 、[2]王力、[3]戴耀晶、[4]Olsen[5]Xiao&McEnery、[6]李明晶[7]等,但鲜有研究论及与视点体相关的认知因素。本文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尝试性地探讨了视点体形成过程中涉及的认知主体、参照点、目标、辖域、心理路径这些认知因素。

我国外贸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中,没有获得消费者的喜爱,从产品质量、品牌、企业服务等各方面都没有拥有很好的竞争力。尤其在网络技术日渐发展的当前时代,商场自建方面呈现不足,很多传统外贸企业或者没有自己的网站,或者有自己的网站,但是网站建设存在极大问题,其中的重要产品都没有能够很好予以展示,产品的质量、品牌都没有让客户予以全面认识,很多对产品有所需要的客户都无法从网站中获得更好的产品选择。部分外贸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方式进行产品宣传,但是极容易受到第三方平台的控制和限制,对于跨境产品宣传出售产生阻碍限制。

认知参照点理论由Langacker[8]开始运用于语言学研究,后被广泛应用于阐释空间方位、语篇分析等多种语言问题。[9]10]认知参照点理论指出,参照点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可抽象为认知参照点模型,主要涉及认知主体(Conceptualizer)、参照点(Reference Point)、目标(Target)、辖域(Dominion)、心理路径(Mental Path)五个范畴,人类通过激活一个凸显的实体来确立通往其他不易定位的实体,这些突显的实体往往被选为参照点R,认知主体C经由参照点达到对目标T的认知,辖域D就是由参照点到达所有潜势目标的集合。[11]174

认知参照点理论在语言中存在普遍性体现,能够解释许多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12]27视点体涉及说话人的观察视角,具有主观性,也体现人类的认知参照点能力,可以说,在认知参照点理论视角下,视点体的形成必然涉及认知主体、参照点、目标、辖域等认知因素。为便于更深入地分析这些认知因素,我们有必要先了解视点体的内涵、类别及其相关概念。

一、视点体

如前所述,学界一般将视点体定义为观察情状内部时间结构的不同方式,依据该定义可以看出,视点体包含三个重要因素,即观察者、情状内部时间结构与观察方式。在Smith看来,其中的观察者就是指说话人。[2]情状内部的时间结构由开始点、终结点与内部阶段构成,开始点与终结点即情状的界限,视点体的分类与情状界限相关。[13]说话人的观察方式主要分为两类,即说话人可以选择从界限外部观察情状的时间结构,或立足于情状内部进行观察。据此,视点体可分为完整体与非完整体。[1] [4]除此之外,学界还存在其他分类方式,如Smith认为除完整体与非完整体外,还应存在第三个基本类别即中性体,[2]陈前瑞则将视点体分为完整体、未完整体(即本文中的非完整体)、进行体与完成体四个类别。[14]可见,虽然这些研究在视点体的分类问题上持不同观点,但都承认了完整体与非完整体两个类别的存在。基于此,我们将完整体与非完整体视为视点体的基本类型。以汉语为例,完整体由“了”、“过”等形式表达,非完整体由“着”、“下去”等形式表达,[4] [6]如(1)-(4)。

(1)于是在1958年,美国通过了《国防教育法》。

(2)德育为首从来没有被怀疑过。

(3)义务教育制度诞于欧洲,有着深刻的原因。

视点体的认知主体是说话人,在视点体形成过程中对体义进行选择,起到决定性作用。系统功能语法指出,任何意义在语言系统中都高度抽象为意义潜势,只有经过选择并进入实例化,才最终在语篇中由词汇语法层体现出来。[16]而意义并非独立存在,不能脱离认知主体。[17]因此,意义的产生伴随着认知主体的选择过程,视点体意义的产生也不例外。视点体意义并非自然发生,而是说话人作为认知主体进行选择的结果,即说话人从不同视角来选择视点体意义,[2]汉语存在句中“了”与“着”的互换现象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如例句(6a)与(6b)。对于这两个句子,有研究认为这只是发生了形式层面上“了”与“着”的互换,两者仍然表达同样的意义。但我们认为,这两个句子的意义并不相同,因为认知主体选择的是不同的视点体:“了”表示认知主体的注意焦点集中在情状的终结点上,强调完成性;“着”则表示认知主体将注意焦点集中在情状的中间阶段,强调持续性。这说明,体义是说话人基于交际需要而进行选择的结果,视点体的形成离不开说话人的主观认知。

在认知参照模式下,我们认为,说话人承担认知主体的角色,在对情状进行观察时依据一定的参照点从情状整个时间结构中确立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都被其设定在某一时间框架内,说话人最终决定选择何种视点体意义时就意味着一条特定的心理路径形成。

(5)由于土地改革,农民刚刚有了属于自己的农田。(CCL)

二、视点体形成过程中所涉认知因素

视点体、情状体(Situation Aspect)与时态(Tense)存在紧密联系,因此要讨论视点体,还需要涉及这两个概念。情状体是指情状的内部时间结构,也称为行为方式(Aktionsart),与视点体共同构成体系统。[2]时态与情状体不同,它涉及情状的外部时间,具有指示性,构建一定的时间关系,依据参照时间的不同,一般分为绝对时态和相对时态。绝对时态以说话人的说话时间为参照时间,构建事件发生时间与说话时间之间的关系,相对时态则不以说话时间为参照,构建的是事件发生时间与说话时间以外的其他参照时间的时间关系。绝对时态一般分为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基本类型,现在时态表示动作发生在说话时刻,过去时态表示动作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前,将来时态表示动作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后。[15]如例句(5)中的“刚刚”与“了”一同表达过去时态意义,即将这个情状定位在说话时间以前,“了”还表达体意义,表示说话人将观察焦点集中在了情状的终结点上,形成完整体。由此可见,情状必然发生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这就决定了说话人观察该情状时必然限制于某一个时间域。

(一)认知主体

(4)惟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

b人民群众不愿再以旧有方式生活下去。(CCL)

认知主体在确立了参照点后,采取不同的观察方式观察情状,随着认知主体注意焦点的不同,观察目标就会发生变化,由此形成诸多视点体次类型,也就是说,视点体类型的差别就在于观察目标的不同,这可以从视点体的分类看出。当认知主体聚焦于处于终结点后和终结点上的情状时形成完整体,当认知主体聚焦于开始点至终结点的中间阶段的情状时形成非完整体,可见完整体与非完整体的不同就在于认知主体的观察目标不同,即使对于完整体或非完整体,认知主体的观察目标稍有差异,也会导致基本类型进一步分出次类型。如以往研究认为,(7a)中的“着”与(7b)中的“下去”虽然均表达非完整体,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差别,前者强调持续意义,后者强调继续意义[19]。这是因为,从认知角度看,认知主体的观察目标发生了变化:(7a)是认知主体将观察焦点置于开始点与终结点之间阶段的结果,(7b)则是将观察焦点置于开始点以后阶段的结果。

(二) 参照点与目标

视点体的参照点是情状的界限,即开始点与终结点,观察目标是情状本身,目标依赖于参照点,因此参照点具有基础性作用。参照点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参照点广泛存在于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如在确立两个物体的空间关系时,必须确立一个物体为参照点,才能借以确定认知目标的位置与方向。[9]同样,参照点对于人们感知时间时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正如王蓉所强调的,“所有的语言学时间意义都必须以某个参照点为中心确定,否则时间意义无从谈起。”[18] 89以时态为例,之所以能够形成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类绝对时态,就是因为确立了说话时间为参照点,基于这个时间在时间轴上确立出不同的时间关系,相对时态的形成也是因为将说话时间以外的某一时间选定为参照时间后才得以与绝对时态区分开来。参照点的这种作用在视点体中也有明显体现,主要表现在精密度阶上不同视点体类型的区分上。如前所述,视点体一般比较公认地分为完整体与非完整体,完整体是说话人选择从情状外部观察情状的结果,未完整体则是说话人选择从情状内部去观察情状的结果,因此无论完整体还是非完整体,说话人在观察情状时所参照的都是情状的开始点与终结点,以此为参照从而将情状分成了内部与外部。可见,正是参照点的确立,才使说话人在两种观察方式中按照交际需要进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视点体的形成过程中,参照点的选择具有基础性作用,认知主体正是基于参照点以不同方式去观察情状,视点体在精密度阶上才得以进一步细分,形成包含完整体、非完整体在内的视点体系统。

人际情绪管理问卷最终版包含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含有5个项目,共20个项目.研究表明,分量表均具有着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强化积极情绪分量表α=0.89,观点采择分量表α=0.91,寻求抚慰分量表α=0.94,社交模型分量表α=0.93[21].除此之外,研究还考察了人际情绪管理问卷和自我-他人情绪调节量表、情绪管理问卷等多个相关量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际情绪管理问卷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21].

中阿公司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丰收三要素:阳光、雨露、撒可富”。然而,对于肥料产品来说,口碑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舒兰市天德乡天河村村民于小明是个水稻种植大户,也是舒兰地区最早使用撒可富肥料的农户之一。姜友善介绍说,前些年,由于早稻的收购价格一路走低,于小明觉得用不起撒可富,便换用了其他品牌的低价肥料,结果连续几年都遭遇减产和倒伏。去年,于小明又找到姜友善,点名要买撒可富,使用后出苗又齐又壮,且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当年就实现了增产增收。

b墙上挂着一幅画。

(7)a革命运动不断地消耗着国家的力量。(CCL)

(6)a墙上挂了一幅画。

整机智能测试系统根据不同型号的保护装置,自动构建整机闭环测试环境,这就需要系统快速获取保护装置的多维度数据并进行高效利用,而快速获取多维度数据也需要生产车间具备生产过程信息化和订单数据信息化作为支撑。

(三) 辖域

c他马上去吃饭。

在认知参照模式中的说话人是通过激活参照点去观察目标,将目标设定在参照点可控的认知辖域内,辖域内存在参照点与相应的不同目标。由于任何认知活动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因此参照点到目标的整个认知过程也必然在时间轴上占据一定位置,也就是说,参照点与目标都被设定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因此我们认为,视点体的辖域设定了参照点与目标所处的时间范围,依据绝对时态的分类,主要是指在说话时间的同时、之前或之后的时间,因此视点体的辖域是参照点可以支配的时间范围,本文将其称为时间辖域。如(8a)的时间辖域将“吃”这个动作限制在说话时间,基于这个时间辖域,说话人从情状界限内部观察情状的内部时间结构,关注的是情状内部的中间阶段,不包括终结点,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因此形成的视点体属于非完整体。(8b)与(8c)的时间辖域将“吃”这个动作限制在说话时间之前与之后,基于这个时间辖域,说话人从情状界限外部观察情状的内部时间结构,包含终结点,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和尚未进行,形成的视点体属于完整体。

(8)a 他现在正吃饭。

1.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采用均数及标准差及配对样本均数的t检验,计算PBL教学前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差异是否有显著性(P<0.05)。采用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计算PBL教学前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例情况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0.05)。

b他刚刚吃完饭。

辖域是认知参照结构中参照点可以支配的认知范围,一些研究往往基于认知参照模型阐释空间问题,在阐释空间问题时,辖域与空间范围相关。[9]同理,由于视点体识解的是人类的时间经验,其辖域则可能涉及时间因素。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在监控中心的电脑上,查看视频监控的影像信息,也可以统计、分析监测传感器的数据,生成监测曲线图。也可以在有4G信号任何地点,登录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APP,输入授权密码,查看摄像仪当前的影像,抓拍图片,录制视频。查看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曲线图。如果监测数据超限,手机上会有预警信息提示。

呈味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能共同影响食用菌料酒的滋味,其可用EUC表示。EUC表示的是呈味核苷酸与鲜味氨基酸混合物协同作用所产生的鲜味强度相当于所产生的鲜味强度所需单一味精的量[24]。由天冬氨酸、谷氨酸、IMP和GMP计算的EUC值见表5。

另外,辖域可以仅仅存在于认知主体的心智之中,并不一定必须由明确的语言形式体现出来。对于视点体的时间辖域来讲,在没有任何语法标记和词汇手段可以明确时间范围的情况下,只能借助一定的语境去判断辖域设定的时间域,这个语境主要是指参照时间的确立,这是因为时间辖域与时态相关,而时态则涉及参照时间这一因素。如(9a)中的“下个月”明确地表明了参照时间为说话时间,辖域设定的时间域为将来时间,因此听话人通过“下个月”就能了解该句的时间辖域。但是(9b)句中没有任何指示时间的成分,我们不清楚应该基于哪一个时间去审视句子情状,也就是不能准确判断该句所属辖域的时间范围,因此将该句或理解为惯常意义,或理解为还未发生的将来动作。但如果在(9b)前加上一个问句“你喝点什么”变成(9c),那么“我喝茶”这个事件就被置于特定语境下,即“喝”这个动作将发生在提出问题以后,是一个未实现的将来动作,因此(9c)表达的是将来时态意义,因此辖域就将目标设定在将来时间框架内。可见,在语境完整的条件下,虽然没有任何形式明确标记时间,但听话人在确立参照时间后,就能感知说话人所设定的时间辖域。

高速公路桥梁墩台施工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定,在施工期间,要确保工程总体布局的合理性,施工前要构建高墩台项目计划,并且提高墩台施工力度,确保施工能够达到质量、安全、环保、效益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期间,要加强对墩台施工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工程。

(9)a 下个月是学雷锋月。

b我喝茶。

c你喝点什么?——我喝茶。

(四)心理路径

说话人基于交际需要,在一个时间辖域内选定情状界限作为参照点,然后再以此为出发点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即选择情状的某一个部分为目标,各个认知因素共同作用从而促使视点体形成,这就是认知主体经历的心理认知过程,在认知参照模型中表现为一条连接各认知因素的心理路径。具体说来,完整体的心理路径即在一定的时间辖域内,认知主体首先确立情状的界限这个参照点,基于这个参照点确定开始点与终结点的情状或开始点之前的情状为观察目标,如前文例句(1)、(2)与(8c);非完整体的心理路径即在一定的时间辖域内,认知主体首先确立情状的界限这个参照点,基于这个参照点再确定开始点与终结点之间或终结点之后的阶段性情状为观察目标,如前文例句(3)与(4)。总之,视点体的形成主要是认知主体基于交际需要进行选择的心智活动,包括了对参照点、目标、时间辖域的选择。也就是说,正是这样一条心理路径将所有认知因素连接在一起,共同促成了视点体的形成。

研究表明,说话人作为认知主体在视点体形成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情状的界限作为参照点具有基础作用,由于说话人注意焦点的不同造成了选择的目标情状有所不同,使得视点体在精密度阶上进一步细分。说话人对参照点与目标的确定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辖域,涉及现在、过去与将来时态,在视点体形成过程中起到限定参照点与目标时间范围的作用。这些认知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一条特定的心理路径,最终促成了视点体的形成。认知参照点理论可以为视点体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对视点体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Comrie, B. Aspect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2]Smith, C. S. The Parameter of Aspect [M].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4/2011.

[4]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5]Olsen, M. B. A Semantic and Pragmatic Model of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Aspect [M].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97.

[6]Xiao, R. & T. McEnery. Aspect in Mandarin Chinese :A Corpus -based Study [M]. Amsterdam: Benjamins, 2004.

[7]李明晶.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 动貌和视点体[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8]Langacker, R.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Descriptive Application (Vol 2) [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9]文旭,熊荣敏. 参照点与空间指示[J]. 外语学刊, 2010,(01):2-30.

[10]王寅.认知参照点原则与语篇连贯[J]. 中国外语, 2005,2(05):17-22.

[11] Langacker, R.W. 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 [M]. New York: Moutonde Gruyter, 2000.

[12]李丛禾.认知参照点模型与语言体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02):23-27.

[13]Johanson, L. Viewpoint operators in European languages [A]//O. Dahl(ed.), Tense and Aspect in the Languages of Europe [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0: 27-187.

[14]陈前瑞.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15]Comrie, B. Tens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16]Halliday, M. A. K. & C. M. I. M. Matthiessen. Halliday ’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4th edn.) [M]. London: Routledge, 2014.

[17]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8]王蓉.论时间参照点的体现形式与类型[J]. 外语学刊, 2014,(03):88-92.

[19]Yang, G. W. The Semantics of Chinese Aspects -theoretical Descriptions and a Computational Implementation [M]. Frankfurt: Peter Lang, 2007.

The Formation of Viewpoint Aspe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ZHANG Cun-yu

(School of Humaniti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Viewpoint Aspects are different ways of viewing the internal temporal structure of situation, relating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Speaker, Reference Point, Perspective and Targ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the Speaker functions as the Conceptualizer who chooses aspectual meanings in different ways and has a crucial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viewpoint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aspectual meanings, the Speaker treats situation limits as Reference Point and views the internal temporal structure of situation as Target in different ways. The formation of Viewpoint Aspect is the Speaker's cognitive process located in a specific temporal span of Dominion which involves Tense category. All these cognitive categorie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by a Mental Path through which the Viewpoint Aspect comes into being.

Key words :viewpoint aspect;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 tense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8(2019)04-0024-03

收稿日期: 2018-12-22

作者简介: 张存玉(1981-),女,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翻译等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英时间系统体现方式之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比研究(11BYY007);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伤寒论》英译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18YYC021);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中国文化走出背景下中医典籍英译的功能视角研究(2018-JYBZZ-JS050)

(责任编辑 吴明东)

标签:;  ;  ;  ;  

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的视点体的形成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