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疾病的CT诊断论文_黄裕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博白 537600)

【摘要】目的:分析肺部真菌疾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进入我院的肺部真菌感染疾病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诊断情况。结果:白色假绿酵母菌最多,共14株(60.87%),热带假绿酵母菌、光滑假绿酵母菌、曲霉菌属、毛霉菌属分别为(17.39%)、(8.7%)、(8.7%)、(4.34%)。23例肿块型5例(21.74%),结节型15例(65.22%),实变型3例(13.04%)。结论:针对肺部真菌疾病的诊断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开,必要情况最好结合CT、穿刺活检等多种方式进行明确诊断。

【关键词】肺部真菌疾病;CT诊断;诊断价值

与肺部其他感染不同,肺部真菌感染主要出现原发症状的发热、疼痛及呼吸困难[1],由于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加上不具有特异性,想要实现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需要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诊断措施,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介于此,本文纳入23例肺部真菌疾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进入我院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23例,纳入患者均经过肺组织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水培养或连续痰培养及诊断性治疗确定为肺部真菌感染。23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在20-79岁之间,平均年龄(59.32±7.63)岁。23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痛等,23例患者还伴有不同的基础性疾病,包括肺结核10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糖尿病5例,阻塞性肺疾病7例。

1.2方法

23例患者全部进行CT诊断,使用我院CT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自肺尖至肺底无间隔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mm,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病灶进行1-2mm高分辨力扫描,扫描参数:120KV,250mA。重建矩阵512×512,。完成扫描后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23例患者的扫描结果采用纵膈窗和肺窗观察,结节:直径≤3cm的类圆形病灶。肿块:直径>3cm以上的类圆形病灶。磨玻璃影:肺内片状轻度密度增高影、能够分辨支气管和血管的病变。实变影:肺内片状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

分析23例患者肺部真菌类型和CT表现。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Wilicoxon秩和检验,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23例患者真菌类型

23例肺部真菌感染真菌培养性率为100%,共检出真菌23株,其中白色假绿酵母菌最多,其次为热带假绿酵母菌、光滑假绿酵母菌、曲霉菌属、毛霉菌属,具体见表1。

3.讨论

呼吸系统是人体真菌感染发生率最高的部位[2]。人体因基础疾病的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加容易受到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3],加上抗生素的滥用为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力条件,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可能。针对肺部真菌疾病,临床中主要是联合手术病例、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胸腔积液、连续痰培养和诊断性治疗进行确诊。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通过利用影像学诊断可能成为寻找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途径[4]。比起X线较低的检测率,CT诊断更加可靠。借助CT非常高的密度分辨率,从而能够了解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病灶的特点,特别是在显示病灶细节方面,比起其他检查优越性明显。

在肺部真菌疾病的早期阶段,病变以结节或者肿块为主,进入到中期会出现脓肿或空洞,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肺部真菌感染表现为肺内的磨玻璃影、片状或不规则高密度影,可融合成蜂窝状,也可呈肺段或肺叶分布,这与大叶性肺炎的表现有一定类似性[5],但是其病理基础是肺组织感染真菌后产生的炎性渗出以及真菌对肺内小血管的破坏和出血。真菌感染还可能累及胸壁,出现胸腔积液、胸膜黏连等,如果是累及淋巴管则可能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有多项研究显示,肺部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最常见。在本次研究中,白色假绿酵母菌最多,共14株(60.87%),热带假绿酵母菌、光滑假绿酵母菌、曲霉菌属、毛霉菌属分别为(17.39%)、(8.7%)、(8.7%)、(4.34%)。由于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与预后,特别是进行器官移植等重症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十分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临床需要非常重视肺部真菌感染。

通过对患者加强CT检查,尽早了解与控制患者感染症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要与部分疾病鉴别开,特别是肺转移瘤、周围型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结核球及结核空洞、大叶性肺炎等。以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为例,其沿支气管壁生长而表现为管壁的增厚,但管壁结构不被破坏是肺泡癌的特点,但是仍然与肺部真菌感染较难鉴别,因此仍然需要穿刺活检、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

临床中还需要考虑到肺部真菌疾病涵盖肺部组织多种病理变化,特征性不明显,因此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方式,还需要在诊断过程中结合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抗生素使用情况,可考虑采取穿刺活检等方式进行进一步诊断。

参考文献:

[1]何凯. 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CT影像学特征[J]. 中国医学工程,2016,31(07):51-52.

[2]诸绍锋,卢增新,王亚琴,等. CT在诊断与鉴别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3(18):4141-4143.

[3]徐海东,张玉琴,董海波,等. CT与X线对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53(18):4209-4210+4213.

[4]张雪峰. CT诊断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操作配合[J]. 中国医药指南,2014,59(23):154-155.

[5]许伟,丁现超,任小晶.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CT诊断价值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6,52(10):1892-1893.

论文作者:黄裕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肺部真菌疾病的CT诊断论文_黄裕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