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片联合使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分析论文_闫菊芬,刘金荣

宁夏中卫市中医医院 755000

【摘 要】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采取数字随访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2型糖尿病;有效性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是两种传统药物。格列吡嗪的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而盐酸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则是增强2型糖尿病受试者体内胰岛素的作用,增强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抑制肠道吸收[1]。因此,二者结合具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国外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在单纯靠控制饮食和锻炼不能有效控制的2型糖尿病受试者的研究中,格列吡嗪和盐酸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比格列吡嗪或盐酸二甲双胍单纯使用更能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了评价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片合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院对国产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片合用进行了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符合WHO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2例患者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5.3±7.9)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7±0.6)年;糖尿病首次确诊3个月以上。5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引起血糖升高的其他因素及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采取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给予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070,肠溶片剂,规格:0.5g/片)1片,每天2次。

1.2.2观察组,

本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片治疗,给予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070,肠溶片剂,规格:0.5g/片)1片,格列吡嗪片(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280,片剂,规格:5mg/片)1片,餐前服用,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可以增加剂量,每周最多各增加2片,每天最大剂量各不超过4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用药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生命体征与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治疗期间,观察组26例患者中出现1例胃肠道反应,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未发现低血糖反应,未做特别处理后自行好转;对照组26例患者中出现1例胃肠道反应,表现为上腹部不适,1例轻度低血糖反应,积极处理后症状消失。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可造成体内多种物质代谢紊乱[3]。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其已成为一种流行性疾病,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了严重影响,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十分重要[4]。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两种药物通过互补的作用机制,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5]。格列吡嗪属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其降血糖的机理主要通过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降糖前提是机体存在30%以上的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长期服用可降低1%~2%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此外其还可以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长期服用格列吡嗪,在禁食状态下胰岛素水平也不会升高,但在服药至少6个月后餐后胰岛素的反应仍能得到提高。这一句我觉得应该去掉。二甲双胍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主要通过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肝脏的糖异生,增强身体各项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转运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其可改善患者对葡萄糖的耐受性,抑制患者食欲。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这一句也去掉,此外,患者对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均可良好耐受,未发现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二者均能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不影响血脂,对肝肾功能及实验室检查项目均无显著影响。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的主要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如腹痛、呕吐、消化不良、低血糖、浮肿)。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证明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刘鹏飞,黄碧珍,雷国大,等.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吡嗪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6-37,38.

[2] 蒲平,余海清,王曦林,等.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7):87-87,88.

[3] 江玲.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8):122-122.

[4] 梅桩,程越.格列吡嗪(迪沙片)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390.

[5] 陈翔,蔡吓明.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5,(9):100-101.

论文作者:闫菊芬,刘金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片联合使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分析论文_闫菊芬,刘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