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喉鞘蕊花有效成分及质量分析研究

毛喉鞘蕊花有效成分及质量分析研究

杨巧容[1]2004年在《毛喉鞘蕊花有效成分及质量分析研究》文中指出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 Briq.系唇形科(Labiatae)鞘蕊花属(Coleus Lour.)植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植物对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肿瘤转移、青光眼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民间以全草煎服,治疗咳喘、心慌、头晕等症疗效甚佳。在毛喉鞘蕊花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本论文对毛喉鞘蕊花的物质基础进行了相关研究。 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对该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研究,从中得到11个单体成分,鉴定了其中的10个化合物,分别为异佛斯可林(Ⅰ),1,6-二乙酰氧基-7-去乙酰氧基-9-去羟基佛斯可林(Ⅱ),6-乙酰氧基-9-去羟基佛斯可林(Ⅲ),6-乙酰氧基佛斯可林(Ⅳ),1,6-二乙酰氧基-9-去羟基佛斯可林(Ⅴ),柳杉酚(Ⅵ),β-谷甾醇(Ⅶ),麦角甾-6,22-双烯-5α,8α-环二氧-3β-醇(Ⅷ),麦角甾-6,9(11),22-叁烯-5α,8α-环二氧-3β-醇(Ⅸ),3β,28-二羟基-12-烯-乌苏烷(Ⅹ)。其中化合物Ⅱ、Ⅲ、Ⅳ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Ⅴ为首次从天然植物中分离到,化合物Ⅷ、Ⅸ、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提出。 毛喉鞘蕊花主要有效部位为二萜类成分,采用HPLC-ELSD色谱法对其有效部位进行了指纹图谱的研究。标定了色谱图中19个共有峰,方法重现性和稳定性好,从而为毛喉鞘蕊花药材的移植和资源品质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在毛喉鞘蕊花有效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对该药用植物的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制定了较为明确的质量标准。以其有效部位为目标确定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以其主要有效成分异佛斯可林为指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重现性好,可靠性强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该药材原制定的地方标准,能有效控制毛喉鞘蕊花的质量。

方颖[2]2017年在《基于cDNA文库的毛喉鞘蕊花CPS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多效唑促进isoforskolin合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Willd.)Briq.)系唇形科(Labiatae)鞘蕊花属(Coleus Lour.)草本植物,主产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南部等热带和亚热带国家。该植物在我国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亦稀有分布,被植物学家界定为珍稀植物。毛喉鞘蕊花药材名为鞘蕊苏,收载于《中国植物志》66卷和《云南省药品标准》,民间用于治疗哮喘、咳嗽等疾患,疗效显着,被称为“万灵药”;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该植物药中含有的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强心、降压、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鉴于毛喉鞘蕊花药用植物的独特的药效作用,本课题组与湖北福人药业公司产学研结合,开发了中药新品种--“鞘蕊苏胶囊”,该药物已经获得中药新药生产批件(批件号:2011S00365)。为了保护野生毛喉鞘蕊花稀有植物的生态环境,本实验室湖北福人药业公司合作,从云南会泽县移植毛喉鞘蕊花至湖北通城县实施规范化种植研究,以期解决“鞘蕊苏胶囊”产业化的原料药材大量需求。本论文首先采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毛喉鞘蕊花二萜类化合物合成酶基因克隆和调控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二萜合成酶(TPS)基因研究平台,高通量筛选有效成分TPS基因,分析其结构特点与功能,阐释其表达特征;并以上述平台为基础,研究多效唑提高毛喉鞘蕊花有效成分及指标成分isofoskolin的分子机制。本论文研究可为通过植物生理学方法提高毛喉鞘蕊花有效成分提供方法,并为种植毛喉鞘蕊花主要有效成分的代谢和富集提供科学依据,以期通过遗传改良手段培育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基础,进而从源头提高种植药材的品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毛喉鞘蕊花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的构建以毛喉鞘蕊花根、根茎、茎、叶、花为材料,采用SMART法与DSN均一化相结合构建了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库容数约为1600,转化菌液体积1.5ml,计算得出菌液滴度是为1.6×106cfu/ml。以整个连接10μl计算库容大于5.2×106。从文库中随机挑取30个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结果显示cdna插入片段介于1-3kb。因此,本研究构建的毛喉鞘蕊花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质量较高。2.est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从cdna文库中随机挑选了4224个单克隆进行sanger测序,经过组装得到2394条unigene,unigene平均长度753bp。对unigene进行nr、go及kegg功能注释。2263条unigene被nr数据库注释,在这些基因中存在有大量的涉及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基因。go功能分类显示,2100条(占87.7%)注释到了一个或多个go类别,所得go类别的总数为12121,分属于3个go主类别。kegg代谢途径分析表明,1716条(占71.7%)unigene被分配到6个主代谢途径中,其中17个unigenes被确定可能参与类萜生物合成的骨干和单萜、二萜、叁萜2个二萜合成酶(柯巴烯焦磷酸合酶、贝壳杉烯氧化酶)、3个单萜合成酶(月桂烯/罗勒烯合酶、新薄荷醇脱氢酶、柠檬烯合酶)和1个叁萜合成酶(β-香树脂醇合成酶)。3.毛喉鞘蕊花cfcps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研究在est测序的基础上,从unigene中挑选柯巴烯焦磷酸合酶(cps)基因序列的片段,利用race技术得到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cfcps基因全长2418bp。构建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获得了cfcps蛋白。对毛喉鞘蕊花cfc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序列的全长为2418bp,编码80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2235,分子式为c4166h6415n1101o1219s29,pi为5.70。与迷迭香(rosmarinusofficinalis)、丹参(salviamiltiorr)、欧夏至草(marrubiumvulgare)、板栗(castananeamollissima)、桃(prunuspersica)、甘草(scopariadulcis)、番茄(solanumlycopersucum)、玉米(zeamays)植物的tps蛋白进行多重比对,发现它们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性。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cfcps蛋白与迷迭香、丹参tps蛋白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进一步研究发现,cfcps蛋白有跨膜区域和信号肽,属于可溶性蛋白。利用q PCR检测毛喉鞘蕊花Cf CPS基因在植物体的表达发现,毛喉鞘蕊花CfCPS基因在根表达量较高。4.多效唑提高毛喉鞘蕊花有效成分的分子机制在上述鞘蕊苏cDNA文库研究获得的萜类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多效唑处理提高毛喉鞘蕊花二萜类成分生物合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100mg/L)处理毛喉鞘蕊花植株,可显着改善植株株型,并显着提高毛喉鞘蕊花根、根茎和茎中isoforskolin含量,提高幅度高达53%。qPCR检测多效唑处理后叶片及根中萜类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叶中ACCT、HMGR、DXR、IDI、GGPS和KAO等6个基因的表达被显着诱导,根中除CPS基因的表达量先升后降外,其余几个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因此,我们推测多效唑提高毛喉鞘蕊花有效成分的分子机制主要是诱导ACCT、HMGR、DXR、IDI、GGPS、KAO和CPS等基因的表达。

邹国安[3]2006年在《连翘和毛喉鞘蕊花活性成分及其质量分析研究》文中提出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瘟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等症。 美国NIH学者陈新博士发现连翘提取物具有拮抗趋化因子CXCL_(12)/SDF-1α及其受体CXCR_4的活性。为了探讨其活性物质基础,本论文通过植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分离方法筛选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具有较好的活性,采用色谱分离方法从该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利用波谱分析依次鉴定为连翘脂素(phillygenin,Ⅰ)、(+)-表松脂素(epipinoresinol,Ⅱ)、连翘苷(phillyrin,Ⅲ)、异落叶松脂素[(-)isolarlciresinol,Ⅳ]、白桦脂酸(Betulic acid,Ⅴ)、2α-OH白桦脂酸(2α-hydroxy betulinic acid,Ⅵ)、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Ⅶ)、熊果酸(ursolic acid,Ⅷ)、2α,23-OH熊果酸(2,23-OH ursolic acid,Ⅸ)、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e acetate,Ⅹ)、异降香萜烯醇乙酸酯(iso-Baurenyl acetate,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Ⅻ)、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Ⅲ)、对羟基苯乙酸(p-hydrxyphenyl acetic acid,ⅩⅣ)、咖啡酸(caffeic acid,ⅩⅤ)、槲皮素(quercetin,ⅩⅥ),其中化合物Ⅵ和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将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Ⅱ、Ⅳ、Ⅶ、Ⅷ、ⅩⅢ、ⅩⅣ具有一定的拮抗SDF-1 α/CXCR_4的活性。此外,对以上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了抗HBV作用的筛选研究,其中化合物ⅩⅤ、Ⅵ具有较好的抗HBV的作用,化合物Ⅰ、Ⅷ也具有一定的活性。以上研究结果为连翘活性物质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 (Wild.) Briq.,系唇形科(Labiatae)鞘蕊花属(Coleus Lour.)植物。民间以全草煎服,治疗咳喘、心慌、头晕等症疗效甚佳。因其显着的疗效而被称为“万灵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用植物对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肿瘤转移、青光眼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过程中发现毛喉鞘蕊花具有很好的抗肿瘤的作用。为了探讨其物质基础,本论文结合生化药理筛选,对毛喉鞘蕊花的抗肿瘤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对该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

汪亚勤[4]2009年在《毛喉鞘蕊花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物的含量测定》文中研究说明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Willd)Briq.系唇形科Labiatae鞘蕊花属Coleus Lour.植物,产于印度和我国云南省等地,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喘等疾病。目前,国产毛喉鞘蕊花的产品均以粗提物入药,有效成分含量很低,难以充分发挥药效。为深入研究与开发国产毛喉鞘蕊花,在前期工作中,我们采用大孔树脂等提取纯化技术,制得了毛喉鞘蕊花提取物,该提取物能显着抑制组胺诱导离体豚鼠气管条的收缩,显示出平喘新药的良好开发前景。本论文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研究毛喉鞘蕊花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为后续药效学、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对毛喉鞘蕊花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应用硅胶、RP-C_(18)和Sephdex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RP-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和MS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佛司可林G(1)、佛司可林J(2)、1,6-乙酰-9-去氧佛司可林(3)、佛司可林A(4)、佛司可林H(5)、6-乙酰-1-去氧佛司可林(6)、佛司可林D(7)、1,9-dideoxy-7-deacetylforskolin(8)、异佛司可林(9)、佛司可林Ⅰ(10)、chamaecydin(11)、6α-hydroxydemethylcryptojaponol(12)、α-雪松烯(13)、齐墩果酸(14)、白桦酸(15)、豆甾醇(16)、β-谷甾醇(17)、硬脂酸(18)。其中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鞘蕊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法)测定毛喉鞘蕊花提取物中异佛司可林和佛司可林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_(18)(4.6 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63:3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40℃,ELSD漂移管温度为90℃。结果显示,异佛司可林和佛司可林在一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8%、103.15%,RSD分别为3.33%、4.98%(n=6)。应用所建方法对自制的以及市售的毛喉鞘蕊花提取物进行了含量测定。7批供试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进口毛喉鞘蕊花制备的提取物中佛司可林的含量较高,异佛司可林含量较低;而国产品种制备的提取物中以异佛司可林为主,未检出佛司可林,自制的提取物中异佛司可林的含量较高。最后本文对毛喉鞘蕊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宋爱华[5]2008年在《毛喉鞘蕊花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指纹图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wild.)Briq.,系唇形科(Labiatae)鞘蕊花属(Coleus Lour.)植物。民间以全草煎服,治疗咳喘、心慌、头晕等症疗效甚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用植物对肿瘤转移、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柱色谱分离法将原抗肿瘤活性部位进一步分离,得到A-J10个流份段。以HeLa细胞作为受试对象,采用MTT法进行筛选,结果表明,G段、H段和J段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IC_(50)值分别为121μg·mL~(-1)、150μg·mL~(-1)和80μg·mL~(-1),故确定G段、H段和J段为毛喉鞘蕊花抗肿瘤的活性流份段。采用色谱法对毛喉鞘蕊花上述叁个活性流份段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14个单体成分,鉴定了其中11个化合物,分别为去甲基柳杉树脂酚(demethylcryptojaponol,G1)、β-谷甾醇(β-sitosterol,C2)、14-去氧鞘蕊酮U(14-deoxycoleon U,H1)、(22E,20S,24R)-5α,8α-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22E,20S,24R)-ergosta-6,22-dien-3β-ol,H2]、1,6-二乙酰氧基-9-去氧佛司可林(1α,6β,7β-triacetoxy-8,13-epoxylabd-14-en-11-one,J1)、佛司可林J(1α,9α-dihydroxy-6β,7β-diacetoxy-8,13-epoxylabd-14-en-11-one,J3)、6-乙酰氧基佛斯可林(1α,9α-dihydroxy-6β,7α-diacetoxy-8,13-epoxylabd-14-en-11-one,J4)、佛司可林H(1α,6β-diacetoxy-8,13-epoxylabd-14-en-11-one,J5)、佛司可林Ⅰ(7β,9α-dihydroxy-1α,6β-diacetoxy-8,13-epoxylabd-14-en-11-one,J8)、美迪紫檀素(medicarpin,J9)、异佛斯可林(isoforskolin,J16)。其中,化合物美迪紫檀素(medicarpin,J9)为首次从毛喉鞘蕊花及鞘蕊花属植物中发现。另外,化合物G3、H3、J10的结构鉴定尚在进行中。采用MTT法,分别以HeLa细胞、A375细胞和HCT-8细胞作为受试对象,对上述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初步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去甲基柳杉树脂酚(G1)、14-去氧鞘蕊酮U(H1)、(22E,20S,24R)-5α,8α-桥二氧-麦角甾烷-6,22-二烯-3β-醇(H2)、佛司可林H(J5)、美迪紫檀素(J9)以及G3和J10共7个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且其抗肿瘤活性均为首次从毛喉鞘蕊花中发现。从而为进一步阐述毛喉鞘蕊花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采用HPLC-ELSD色谱法,首次对毛喉鞘蕊花抗肿瘤活性部位进行了指纹图谱的研究,标定了18个共有峰,并对其中8个共有峰进行了归属;指纹图谱方法学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各项技术参数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技术要求》;对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期毛喉鞘蕊花所测指纹图谱进行分析比较,显示出明显差异,从而为毛喉鞘蕊花药材的移植和资源品质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王龙飞[6]2014年在《毛喉鞘蕊花种子萌发及种植技术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 (Willd.) Briq.)药材名为“鞘蕊苏”,系唇形科(Labiatae)鞘蕊花属(Coleus Lour.)植物。是我国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原产地为印度、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等地。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及福建等地亦有少量分布。印度产鞘蕊苏药材一般以佛斯可林(forskolin)为质量衡量标准,我国产鞘蕊苏药材未检测到佛斯可林,而以异佛斯可林(isoforskolin)作为指标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鞘蕊苏提取物具有强心、降压、平喘、抗血栓及降低眼内压等广泛药理活性。湖北福人药业有限公司从云南会泽引种毛喉鞘蕊花在湖北通城县大力推广种植,但是有效成分含量偏低一直是影响药材质量的瓶颈,另外种苗繁育问题也未解决。本研究即是基于这些问题,考察毛喉鞘蕊花种子(小坚果)形态特征和萌发的影响因素,寻找其最适发芽条件及发芽特性,结合实际问题,筛选能提高药材产量及增加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外源性诱导子,并开展内生菌研究,以期为该药材规范化种植育苗、栽培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毛喉鞘蕊花种子(小坚果)萌发特性研究:研究不同光照、温度和发芽床对毛喉鞘蕊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种子表面形态,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内部构造。结果表明毛喉鞘蕊花成熟种子最适萌发条件为25℃、暗室、滤纸面芽床的环境,且种子吸水后出现黏液层为萌发的必要条件。扫描电镜显示毛喉鞘蕊花的果皮表面有雕纹和瘤状突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最外层为果皮,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外种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栅状石细胞组成,内种皮由一列细胞组成,内部为2枚肥厚的子叶及胚的其余部分,无胚乳。在实际生产中选择最优发芽条件促使种子萌发再播种,可得到整齐一致的幼苗。(2)诱导子提高毛喉鞘蕊花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研究:以生物量和异佛司可林含量为指标,选取了不同浓度的5种外源性诱导子,即矮壮素(CCC)、多效唑(PPP)、赤霉素(GA)、水杨酸(SA)和酵母提取物(YE)。通过课题组前期建立的HPLC-ELSD法测定异佛司可林含量的方法,以及对毛喉鞘蕊花有效成分空间分布的研究,将植株分为根、根茎及茎叁个部位,分别测定处理后的生物量和异佛司可林含量等指标,以探究5种外源性诱导子对通城种植毛喉鞘蕊花的生长及其特异次生代谢产物异佛司可林积累的影响。发现经50mg/L PPP处理后,其根中异佛司可林含量增加最多达92%;50、200mg/L SA处理后,根内异佛司可林含量分别上升34%和48%;喷施200、500、1000mg/L YE处理后其根内异佛司可林含量提高23%、50%和43%。经赤霉素处理后其植株形态变化显着,并且可以提高其根茎部位的产量约68%-76%。(3)毛喉鞘蕊花内生菌研究:用微生物学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从通城种植的毛喉鞘蕊花根中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9种内生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及分子鉴定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9株内生菌除CR9和CR20为革兰氏阳性菌外,其余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经BLAST软件比对,初步鉴定其中4株为Achromobacter属(无色杆菌属),2株为Bacillus属(芽孢杆菌属),1株Agrobacterium属(农杆菌属),1株Citrobacter属(柠檬酸杆菌属),以及1株非培养细菌的同源菌。本研究为鞘蕊苏药材的种苗繁育和人工种植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依据,为药材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具体方法,并进一步揭示了毛喉鞘蕊花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不仅对毛喉鞘蕊花的规范化种植具有实际指导价值,也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一珍稀药用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刘庚贵[7]2007年在《佛司可林分离纯化制备的研究》文中认为毛喉靴蕊花(Coleus Forskohlii Willd.)被公认是唯一含有佛司可林的已知植物,佛司可林(forskolin,简写为FSK)为目前所知唯一从植物中得到的最强的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FSK通过直接激动腺苷酸环化酶(AC),提高多种组织细胞内的环腺苷酸(cAMP)浓度,从而参与多种细胞功能调节,在体内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肿瘤转移、青光眼、支气管哮喘、皮肤病等。本课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制备佛司可林标准对照品。从产自印度的毛喉鞘蕊花提取物中分离出3个单体化合物,并对其结构和纯度加以鉴定。CompⅠ为佛司可林(FSK);CompⅡ为红色针晶,其溶液显光亮的金黄色,在实验中发现,该物质是一个影响毛喉鞘蕊花提取物及佛司可林色泽的化合物,经鉴定为:2,6,11,15-四甲基-2,4,6,8,10,12,14-七烯-1,16-二醛;CompⅢ为无色针晶,经TLC及HPLC鉴定,该物质是对佛司可林产生主要干扰的化合物,结构和性质与佛司可林相似,是制备高含量佛司可林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干扰杂质,经鉴定为:7β-乙酰氧基-6β,9β-二羟基-1,11,8,13-二环氧-labd-14-烯半日花烷。CompⅡ和CompⅢ为该属及该种植物中首次发现;从生物合成过程来说,CompⅡ与一般规律不同,即该二萜是由两个单萜尾尾相连而成,一般二萜是首尾相连而成,这在植物化学生物合成上是一个新例。利用自制的佛司可林单体化合物,进一步研究了制备佛司可林单体化合物的方法,即硅胶层析以及石油醚、乙酸乙酯重结晶;标准化毛喉鞘蕊花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并完善了HPLC法测定佛司可林含量的方法,为纯度判断和工艺研究奠定基础。在质量控制佛司可林含量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工业生产中利用层析工艺和精制工艺制备高含量佛司可林的毛喉鞘蕊花提取物的方法:确定乙酸乙酯-石油醚为1:(8-10)之间,提取物-硅胶为1:(3-5)之间,可以直接生产出60%-80%的产品;再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进行脱色及重结晶,可得到纯度高达90%的产品;同时探讨了Girard T试剂参与化学反应分离纯化含羰基化合物-佛司可林的可行性,证明此法不适用于分离纯化佛司可林,为进一步的工艺研究奠定基础。

李捷[8]2016年在《鞘蕊苏芳樟醇合成酶基因克隆与其花粉活力测定》文中研究指明鞘蕊苏药材为唇形科植物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Wild)Briq)的干燥全草,主产于印度、斯里兰卡等热带地区,我国云南、福建等省亦有少量分布,被植物学家界定为稀有物种。民间将鞘蕊苏用于治疗哮喘、肿瘤等疾患,疗效显着,称为“神药”。因此湖北福人药业公司将其开发为“鞘蕊苏胶囊”中药新品种。为解决鞘蕊苏胶囊产业化所需原料药材供求问题,湖北福人药业公司与本实验室产学研结合将其从云南移植湖北通城县种植。芳樟醇为鞘蕊苏有效成分,本论文对其合成酶基因进行了调控研究,并对鞘蕊苏花粉形态及其活力测定进行了较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从而为该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培育优良种质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采用通城县种植鞘蕊苏为研究对象,提取总RNA,构建芳樟醇合成酶基因模板,并以一代测序所得基因片段设计扩增引物,通过RACE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研究获得鞘蕊苏芳樟醇合成酶基因全长。研究结果表明,鞘蕊苏芳樟醇合成酶基因全长为1791bp,氨基酸数目为597个,属于异戊二烯家族。以芳樟醇合成酶基因全长设计引物,并加入HindⅢ和SalⅠ酶切位点,采用PCR技术将扩增产物连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再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之中,利用IPTG诱导后获得目的蛋白,与预测蛋白分子量68KDa一致,最后通过蛋白提纯试剂盒提取纯化目的蛋白。本项研究为芳樟醇合成酶基因调控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采用现代生药学研究技术,对鞘蕊苏药材花粉的形态结构、生长条件及花粉活力等生药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鞘蕊苏花粉较其他唇形科植物具有其特征性,可作为鉴定该中药材的依据;花粉活力受气候、土质、PH值等因素影响,调节生态条件可提高种植鞘蕊苏的存活率。因此本项研究为通城规范化种植鞘蕊苏药材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艾伦强[9]2009年在《毛喉鞘蕊花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品质研究》文中认为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Wild.)Briq.,系唇形科(Labiatae)鞘蕊花属(Coleus Lour.)植物。民间以全草煎服,治疗咳喘、心慌、头晕等症,疗效甚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用植物对肿瘤转移、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乙酸乙酯部位的A-J十个流分段中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的G段和J段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13个单体成分,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羽扇豆醇(Iupeol,2)、熊果醇(uvalo,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ColonicAcid(5)、去甲基柳杉树脂酚(demethylcryptojaponol,6)、Coleolic Acid(7)、Coleon C(8)、2-(2-乙氧基-丙基)-3-羟基-5,7,8-甲基-菲-1,4-酮(9),其中羽扇豆醇、熊果醇、2-(2-乙氧基-丙基)-3-羟基-5,7,8-甲基-菲-1,4-酮在毛喉鞘蕊花及鞘蕊花属植物化学成分中首次发现,2-(2-乙氧基-丙基)-3-羟基-5,7,8-甲基-菲-1,4-酮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尚在进行中。采用MTT法,分别以HeLa细胞、LS174-T细胞为受试对象,对上述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初步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羽扇豆醇(lupeol,2)、去甲基柳杉树脂酚(demethylcryptojaponol,6)、Coleolic Acid(7)、2-(2-乙氧基-丙基)-3-羟基-5,7,8-甲基-菲-1,4-酮(9),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羽扇豆醇(Iupeol,2)、2-(2-乙氧基-丙基)-3-羟基-5,7,8-甲基-菲-1,4-酮(9)为首次从毛喉鞘蕊花中发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从而为进一步阐述毛喉鞘蕊花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对野生和栽培毛喉鞘蕊花的组织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毛喉鞘蕊花在根茎部位具有较多贮水薄壁组织,导致根茎有明显膨大,而栽培品种的根茎无明显膨大。从而为完善GAP种植标准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药材质量标准,合理开发和利用该药用资源提供依据。

黄晓[10]2014年在《鞘蕊苏药材解剖结构与腺毛形态及其分泌物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 (Wild.)Briq)又名鞘蕊苏,系唇形科(Labiatae)鞘蕊花属(Coleus Lour.)多年生草本植物。该药材主产于印度,云南亦有分布,民间称其为“神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具有强心、降压、平喘、抗血栓等药理作用,药效显着。湖北福人药业将其开发为“鞘蕊苏胶囊”中药新品种,并移植云南野生毛喉鞘蕊花于湖北通城。本论文采取植物解剖学、组织染色学、显微观察法和GC-MS等研究方法,对毛喉鞘蕊花根、茎、叶的结构特点、毛茸(尤其是分泌组织腺毛)组织结构、分泌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种植鞘蕊苏提供科学依据。1.植物解剖学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番红固绿双重染色制片法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通城种植鞘蕊苏药材根、茎、叶及其茎下部膨大部分的组织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城种植毛喉鞘蕊花根的次生构造的维管组织较发达;茎的皮层和髓部所占比例较大,含有4个较大的维管束,随着植物的生长维管组织更发达;叶片表皮细胞有丰富的腺毛、腺鳞和线状非腺毛等毛茸,叶肉细胞分化不明显;其茎下部呈现膨大的根茎。在上述解剖结构研究上,同云南野生的药材差异不大。根茎下方的肉质根及叶肉细胞分化不明显等特征,为鞘蕊苏移植药材的鉴定标准制订、栽培及其药材资源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2.毛茸形态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鞘蕊苏药材叶表面的毛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鞘蕊苏药材叶片的毛茸分为腺毛和线状非腺毛,而腺毛又分为头状腺毛和盾状腺毛,头状腺毛根据其结构可分为两类: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短柄腺毛通常紧贴叶片表皮,其柄部由一个细胞构成;长柄腺毛的基细胞纵向延伸,柄部通常由2-6个类长方形的细胞构成。盾状腺毛呈较大圆平头部,头部的角质层的分泌腔内蓄积着大量分泌物时外观类似球形,由于分泌腔内的物质及其浓度的差异其头部呈黄色或棕色。线状非腺毛类竹状,由2-6个类长方形细胞构成,由基部到顶端逐渐变尖,分布整个叶片表面。随着各组织表皮细胞的角质化,毛茸的密度逐渐减少,两种头状腺毛和非腺毛在茎、叶和花等营养器官均有分布,在叶片表面分布密度较大;茎次之,茎部腺毛和非腺毛从上到下逐渐减少;花萼、花托上的腺毛和非腺毛分布密度较小。3.分泌物化学成分研究3.1组织化学采用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对鞘蕊苏成熟叶片腺毛进行化学成分类型鉴定,成熟的腺毛经苏丹叁染色后,呈粉红色,说明含有脂类成分;经浓硫酸染色后,呈亮黄色,说明含有单萜类化合物;经2,4-二硝基苯肼染色呈黑色,说明含萜类化合物;经氯化铁染色后染色后呈绿色,说明含酚类化合物;经氯化铝染色后在蓝色荧光下观察呈绿色,说明含黄酮类化合物。因此,腺毛分泌物化学成分复杂,为进一步研究其成分组成,我们又进一步开展了GC-MS研究。3.2GC-MS将叶片腺毛的二氯甲烷浸提液用GC-MS分析,得到一百多个峰,比对谱库鉴别出37种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浸提液中,主要成分为萜类,其中香树脂的含量非常高,二萜类化合物在此种提取方法下没有检测出。本论文对鞘蕊苏药材的解剖结构、腺毛形态及其分泌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从而为阐释通城种植鞘蕊苏药材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修订完善鞘蕊苏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毛喉鞘蕊花有效成分及质量分析研究[D]. 杨巧容. 湖北中医学院. 2004

[2]. 基于cDNA文库的毛喉鞘蕊花CPS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多效唑促进isoforskolin合成机制研究[D]. 方颖.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

[3]. 连翘和毛喉鞘蕊花活性成分及其质量分析研究[D]. 邹国安. 湖北中医学院. 2006

[4]. 毛喉鞘蕊花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物的含量测定[D]. 汪亚勤. 复旦大学. 2009

[5]. 毛喉鞘蕊花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指纹图谱研究[D]. 宋爱华. 湖北中医学院. 2008

[6]. 毛喉鞘蕊花种子萌发及种植技术改进研究[D]. 王龙飞.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

[7]. 佛司可林分离纯化制备的研究[D]. 刘庚贵.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7

[8]. 鞘蕊苏芳樟醇合成酶基因克隆与其花粉活力测定[D]. 李捷.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

[9]. 毛喉鞘蕊花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品质研究[D]. 艾伦强. 湖北中医学院. 2009

[10]. 鞘蕊苏药材解剖结构与腺毛形态及其分泌物化学成分研究[D]. 黄晓.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

标签:;  ;  ;  ;  ;  

毛喉鞘蕊花有效成分及质量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