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流水平是改善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的战略关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运行论文,水平论文,关键论文,战略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我国物流运行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已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式发布了,这些数据反映出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提高物流水平是改善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的战略关键。
一、从六个方面说明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社会物流需求高速增长,国民经济对物流的依存度进一步提升
2004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3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进出口贸易增长35.7%,推动了社会物流需求的高速增长。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测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按现价计算,下同),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物流需求增长加速,2004年物流总额比2001年增长了一倍(见表1)。
表1 1991年~2004年物流总额及增长
总额(亿元) 增长(%)
1991 30,221
1992 39,088 29.3
1993 54,315 39.0
1994 79,237 45.9
1995 101,975 28.7
1996 110,288 8.2
1997 123,665 12.1
1998 128,732 4.1
1999 138,954 7.9
2000 170,561 22.7
2001 194,513 14.0
2002 232,583 19.6
2003 295,488 27.0
2004 383,829 29.9
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大。2004年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这说明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这一系数明显高于“八五”时期平均1.6,“九五”时期平均1.7的水平(见表2)。
表2 1991年~2004年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
年份
系数
1991
1.4
1992
1.5
1993
1.6
1994
1.7
1995
1.7
1996
1.6
1997
1.7
1998
1.6
1999
1.7
2000
1.9
2001
2.0
2002
2.3
2003
2.5
2004
2.8
从社会物流需求比重看,2004年,工业品物流总额为3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由“八五”时期的79.3%,上升到“九五”时期的82.9%,到2004年提高到84.6%。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提高,反映出我国工业化进程和进入重化工时期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规模继续扩大,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物流总费用计算方法,物流总费用由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部分构成。按照这一方法计算,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9,114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为16,558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3.5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7%;保管费用为8,467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29%;管理费用为4,089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7.2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4%(见图1)。
图1 2004年社会物流费用构成图
附图
国际物流界通常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2004年,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为21.3%,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比1991年降低2.7个百分点(见表3)。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物流需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GDP增长的情况下,这一比例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我国物流业的运行质量有所提高。意味着社会物流直接经济效益在不断增加,以2004年为例,根据计算,我国物流成本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1,300亿元左右的社会经济效益。
表3 1991年~200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情况(%)
年份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例
1991
24.0
1992
23.0
1993
22.8
1994
22.1
1995
22.0
1996
22.0
1997
22.3
1998
21.4
1999
21.4
2000
21.2
2001
21.1
2002
21.5
2003
21.4
2004
21.3
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要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方面确实存在明显差距;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从GDP的构成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一、二产业仅占到20%左右,第三产业高达80%左右。而我国2004年一、二产业占到68.2%,第三产业仅占31.8%。如果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一、二产业GDP相比,我国这一比例不到32%,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则在40%左右。说明当前我国物流发展水平不高、效率偏低,经济发展的物流含量偏小。
(三)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新兴物流服务业发展很快
2004年,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根据初步核算,2004年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459亿元,同比增长8.4%(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特别是物流配送,流通加工,分拣包装等新兴的物流服务业务增加值增长15%,明显高于物流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这些新兴物流服务业务虽然规模还不大,但代表了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这些新兴物流服务业务的增长,推动了物流服务功能的提升,也扩大了物流市场规模。在传统的运输服务中,多式联运的比重在不断扩大。
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快于整个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速度。物流增加值占GDP的6%,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19.5%。表明物流业已成长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骨干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四)现代物流方式迅速发展,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稳步提升
2004年,我国多种所有制构成的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与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占物流市场的比例虽然还不高,但发展较快。据测算,第三方物流整体市场增长超过20%,沿海省市物流市场超过30%。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物流增值服务收入增长一倍。中外运敦豪业务量增长50%,英运物流有限公司(EXCL)业务量增长60%,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UPS)业务量增长125%。二是物流市场细分加速。如连锁超市物流、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快递物流等,形成了专业化物流服务产业。三是按供应链管理模式,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加快构建战略联盟。2004年,一汽、上汽、宝钢、海尔、长虹、中核集团、联想、鞍钢、中石油、中石化等与中外有关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货代、通关、代收货款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五)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物流基础条件继续改善
2004年,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283亿元,同比增长24.3%,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见表4)。
表4 1991~2004年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年份 物流用投资增长率(%)
1991 —
1992 81.8
1993 65.5
1994 42.0
1995 12.9
1996 17.2
1997 17.1
1998 43.7
1999 3.9
2000 0.6
2001 11.3
2002 15.1
2003 11.3
2004 24.3
其中主要是用于交通运输业投资,达到6,039亿元,占物流用固定资产总投资的82.9%,同比增长23.3%,增幅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也是近6年来增幅最高的年份。这对于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43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比上年回落18.4个百分点;批发业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30亿元,同比增长39.7%,增幅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配送、加工、包装业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4亿元,同比增长17.3%;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7亿元,同比增长18.3%。
(六)现代物流快速发展成为推动我国流通速度加快、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2004年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周转次数由上年的2次提高到2.1次,提高0.1次,周转速度加快5%;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全国50家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统计,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由上年的2.3次提高到2.6次,提高了0.3次,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加快了13%,商品库存周转期由上年的29.3天缩短到28天,缩短了1.3天,商品库存周转速度加快了4.4%。据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对其分布在全国20个省会城市的40个仓库和中国物资储运协会10个仓库的统计,2004年库存货物平均周转次数为13.6次,比上年的周转次数加快3次。现代物流发展直接推进了我国流通效率的提高。
二、物流运行中明显存在的四大主要问题
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物流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现象突出
2004年,我们测算的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率如剔除价格因素,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在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10.6%,与需求增幅之间至少存在9个百分点的差距。而这又集中体现在铁路运力偏紧和沿海水路运力偏紧与港口疏运能力不足两个方面。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三,完成工作量居世界第二,每公里完成的货运量居世界第一,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物流需求。全国各地每天向铁路部门申请车皮15万至16万辆,实际只能满足9万多辆的要求。2004年,煤炭、石油、焦炭、金属矿石、钢铁及有色金属、水泥等大宗基础原材料资源总量高达52 亿吨,增幅高达44.5%,这些产品通过铁路运输不到16亿吨,只增长10.1%。其他部分只能通过公路、水路运输解决,既增大了物流费用,也由于运输批量小,速度慢,加剧了运力紧张的局面。同时也造成产品滞压,库存增长的现象。2004年港口接卸进口铁矿石2亿吨,同比增长38%,由于疏运能力不配套形成了压库压港,7月份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港存达到3,400万吨,同比增长了146%,年末仍高达2,400万吨。
(二)社会物流依然粗放,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
一方面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这几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很快,但真正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企业还不多。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造成物流效率低下,现有资源利用不足,社会物流依然粗放。2004年,我国的货运总量为161亿吨,货物价值总额为38.4万亿元,货运平均价值为2,384元人民币/吨,只有美国的40%。 说明目前物流的对象主要是附加值低的产品,导致物流费用居高不下,也使得物流活动还处于低水平、粗放的阶段,很难适应目前多品种,多批次,少批量的流通方式的变化。
我国物流粗放也明显地表现在物流市场不成熟。我国物流外包业务绝大多数还只是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一些新兴的物流业务外包比重很低。物流企业一哄而上,而且绝大多数都涌向运输领域,造成我国运输能力,特别公路运输能力极为分散,恶性竞争,导致运价过低,超载超限现象严重。
(三)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存在体制和政策环境的“软约束”
当前,我国物流总体水平落后,既存在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的“硬约束”,更有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的“软约束”。一是体制性约束。一方面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相对综合的协调管理机制,来充分发挥物流组织协调的功能,另一方面现有的传统体制又造成条块分割,难以协调,形成了对现代物流发展的约束。二是市场发育不成熟。存在地方保护、暗箱操作、恶性竞争等问题,行业诚信体制不健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还较低,造成物流效率低下。三是物流基础工作依然薄弱,标准化、信息化跟不上物流发展的需要。
(四)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从物流费用构成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在于物流的组织管理水平。我国物流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14%,远远高于美国3.8%的水平。反映出我国无论社会物流专业化水平、还是社会物流组织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对2005年中国物流发展的三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快制定“十一五”全国现代物流业专项规划
现代物流是横跨众多产业部门的复合性产业,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束缚。在国家经济管理层面,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13个政府部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参加,成立了“全国现代物流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国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许多省区也建立了类似的机构或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物流发展。在国民经济转型时期,物流业的加快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加强规划协调与指导。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我国物流发展的“十一五”规划,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近5年来,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当前出现的煤电油运紧张局面,一方面是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来欠帐的叠加。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看,物流发展要适度超前。物流投资应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相当。要贯彻国家改革投融资体制的政策,疏通多元化投资渠道,吸收国内外资本进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特别要加强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对于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议国家应该给予支持。
(三)为企业经营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
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以后,各方面反映很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抓紧落实。特别是工商登记管理、财政税收、交通规费、配送车辆进城、土地管理、货运代理、物流市场规范、快速通关等几方面的政策,企业要求比较强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抓紧研究实施细则,把好政策落在实处。
标签: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产业增加值论文; 现代物流论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