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角的两边“开口”论文_张珍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角的两边“开口”论文_张珍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 277100

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图形》中的《认识角》一课中, 有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一知识点,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抽象,如何让学生理解掌握它的内涵,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最近听了一节“认识角”的研讨课,发现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下面是这节课的一个情景片断:

一、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活动的角,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

……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角是有大小的。

师:你怎样知道角能变大、变小的呢?

生:把角的两边向外拉开,角就变大,把角的两边往里推,角就变小。

师:谁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

生: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角的两边拉开离的越远,开口就越大,角就大。角的两边拉开离的越近,开口就越小,角就小。

师:你们说得真好,角的两条边开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又拿出一个角的两边长度能够分别拉伸和缩短的角,演示把角的两边分别拉伸。

师:大家看到有什么变化?

生:边变长了。

师再把角的两条边给缩短。

师:有什么变化?

生:边变短了。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角的大小呢?

生:角的边变长了,角也变大了。角的边变短了,角也变小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为什么?(师有点急了)

生:因为角的边变长,角的开口也就变大了,角也变大了。角的边变短,开口就变小了,角也变小了。

……

学生为什么会得出这个错误结论呢?

二、思考

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认识角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教师也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通过让学生在找角、摸角、画角、比角的大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和独立思考,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动态的演示,然而学生为什么没有明白,为什么没有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教学难点呢?

1.旧知识“面”的干扰。

学生原有知识基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恰恰是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难点的最大障碍,以上图形的知识,学生看到的是面,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更多的是对“面”上的感官影响,而对于学习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受思维定式影响,还以为是跟以上图形一样,更多注意地是面的变化。

2.没有真正理解角。

教师说的“开口”和学生看到的以及学生理解的这个“开口”不同,在学生脑海中立刻产生的图象,是角的两边的终点处(仅指画出的边的末端)的开口。如图:如果边的终点在AB处,学生理解的开口是AB处,如果边的终点在CD处,学生理解的开口是CD处,从而使学生认为,角的边变长,看到的开口变大了,角当然也变大;角的边变短,看到的开口也变小了,角自然就变小。

3.受观察范围的影响。

旋转角的一边,不少学生所认为的角变大,是由于他们看到两边之间夹的面的范围变大了,角的两边的末端开口也变大了,这才认为角变大了,实际上是受观察范围的影响。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在13岁时才能成熟地观察物体。而此时的学生受年龄影响,并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三、解决方法

如何使学生所理解的开口,就是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呢?笔者认为,可以在做好的活动角的两条边上任意选一点,在这点放一个物体,用两条边夹住它,无论是旋转角的一条边,还是延长角的边(由于角的边是射线,这里所说的延长和下边说的缩短角的边,仅指演示给学生看的实物边),亦或是缩短角的边,两边之间夹着的物体随着角的大小的变化,学生会清楚地看到夹着的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掉下来、什么情况下不会掉,从而真正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分开的大小(即两边离的远近)有关,学生再也不会受面的变化的干扰和“开口”大小的影响。通过这样对比研究,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难点就会容易了。

以上仅是个人浅识,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

论文作者:张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  ;  ;  ;  ;  ;  ;  ;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角的两边“开口”论文_张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