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与护理质量的作用效果研究论文_曾艳丽

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心内四科 湖南长沙 410016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与护理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共9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7年2月1日-2018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实施优质护理以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抑郁评分(50.21±1.26)分和焦虑评分(51.01±2.11)分与对照组抑郁评分(55.15±2.01)分和焦虑评分(56.45±2.01)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90.21±1.45)分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85.21±1.27)分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取得显著效果,能改善患者自身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理状态;护理质量;研究

研究显示,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易导致患者发生昏迷、恶心、心悸、疼痛等情况,若病情严重,还容易导致心机梗死后综合征、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情况,易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而对患者实施一项有效护理,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1-2]。因此,我院对优质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与护理质量的作用效果研究进行分析,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共9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7年2月1日-2018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观察组45例:年龄在30岁直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50.21±1.1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性别:20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

对照组45例:年龄在31岁直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51.45±1.18)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性别:21例为女性、24例为男性。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大致相同,可采用P>0.05进行表示。

1.2方法

对照组45例均使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45例均使用优质护理。

1.在术前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和吸氧,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实施抽血检查,为手术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了保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良好心态,应减轻患者自身焦虑、抑郁情况,预防患者发生严重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对待患者应保持微笑,增强患者对治愈的信心,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环境,保持病房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空气流通,限制探视人员数量,确保患者身体舒畅,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常休息,为了增加患者腰部和背部舒适度,应在患者腰部和背部放置软垫,对患者四肢实施按摩,鼓励患者进行活动,能改善患者自身血液循环[3]。

1.3 观察指标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内容中采取SPSS26.0软件,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抑郁评分(50.21±1.26)分和焦虑评分(51.01±2.11)分与对照组抑郁评分(55.15±2.01)分和焦虑评分(56.45±2.01)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所示。

表1:分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

3讨论

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临床心内科十分常见的疾病,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对患者生命健康易造成严重影响,若未及时控制患者病情,易导致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情况发生,而为该类患者实施一项有效护理十分重要。因此,我院对优质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与护理质量的作用效果研究进行分析,探讨优质护理的效果[4-5]。

在常规护理中,患者和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了解和沟通,易导致常规护理效果不佳,使护理效果下降。而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取得显著效果,将每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作为主要,实施多种护理操作,在心理上减轻每位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在患者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能改善患者疾病,促进患者早期康复[6-8]。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抑郁评分(50.21±1.26)分和焦虑评分(51.01±2.11)分与对照组抑郁评分(55.15±2.01)分和焦虑评分(56.45±2.01)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90.21±1.45)分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85.21±1.27)分具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取得显著效果,能改善患者自身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韩彦辉,王素梅,李海霞等.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25-26.

[2]董书领,董灵芝,任志艳等.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4-5,29.

[3]赵力立,曹明英,姚朱华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63-1465.

[4]魏宝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11-812.

[5]杨亚佳,范雪华,江溶等.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18-720.

[6]边雅清.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2):225-226.

[7]纪金娟,徐汉丽.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前位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250-251.

[8]鲍玉梅,吴志娟.前瞻性护理在预防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242-243.

论文作者:曾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与护理质量的作用效果研究论文_曾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