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高双起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高双起

高双起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 0650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但是现在教学模式在抢时间、赶进度等要求下,学生还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对于知识认知、发展、应用过程及其简化,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主要是将学生放在一个对问题主动探究的位置,更加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解决方法和途径以及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进行有效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创新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完善。一直以来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的讲授为重点,学生只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数据每天都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如果学生还是停留在被动传授知识的层次上,就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同时,初中数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很难,主要是因为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化、逻辑性很强,不易理解,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容易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进而觉得数学难。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都是跟随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来进行,跟随教师的思路来思考,逐渐就会产生依赖性,对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就会慢慢削减甚至是消失,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是反思性教学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情境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需要去解决,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为新知识构建良好的基础,确保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无理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讲述古希腊学者希伯斯因坚持自己的观点:“自然界中一定有无理数的存在”,而被教徒无情地投入大海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可以强化对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反思,促进了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深化学生的知识建构,使学生重视相似概念间的不同结构和本质区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1.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知识点时,因为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坐标系,又加上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在理解上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室内学生的座位进行坐标系的建设,然后说出自己坐标,向学生讲解教材有关坐标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来找出自己的坐标位置。随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地提出同学A与B什么关系呢,与教师又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地进行解答。在这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境问题的设置可以使教师在最佳的时间进行探究性问题的引入,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

2.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合作性探究意识。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断交流合作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产生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意识。通过合作性探究学习可以带动基础比较低、性格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鼓足勇气树立信心,可以积极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另外,通过合作性探究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且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条理分明地表达出来,与别人分享自己学习数学的经验和成果。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时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同组的成员要均匀分布,要将不同性格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合理搭配。另外男女生分配比例也要均匀,要确定小组内的分工,明确分配责任。

3.创造轻松环境,营造探究氛围。 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使教师变成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勇于参与、乐于参与、主动参与,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探究行为提供一个更加广阔自由的空间。例如在“投影与视图”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通过手影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对于物体的三视图进行研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几何体如;圆柱,圆锥,球,三棱柱不同面的投影,让学生来观察,然后让学生根据看到物体的投影的进行作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手里具备的工具进行创作,比如利用橡皮、文具盒、教材等,摆出自己认为有创意的造型,然后画出三视图,最后全班进行评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处在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态更加放松,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动手与动脑协调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同时,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雪梅 新课标下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09,(03)。

[2]谢焕强 基于探究性教学下网络资源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04)。

论文作者:高双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高双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