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对落实初中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研究论文_梁志浩

养成教育对落实初中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研究论文_梁志浩

梁志浩 兰州市第九十二中学 730060

【摘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尊重学生的认识起点,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突出以下四点:学校的主导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训练;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可以探索到一系列学生的养成教育理论案例,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成绩,可以促进我校整体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的进程,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换起到一定的指导示范作用。

【关键词】教育;养成教育;立德树人;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096-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我国学校教育仍大多数是“应试教育”,学生会背、会做题、会考试,很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差。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与践行有待于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潜心研究。国外的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学校不过于强调分数,更贴近学生的天性,注重学生多元化程度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目的,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社会公德的教育。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是什么?应该是好的习惯和好的品德。立德树人就是先“立德”后“树人”,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生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第7年到第9年就读、年龄一般为12-16岁学生,身心变化较迅速、较矛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稳定性和连续性。我校的发展围绕“学校发展师生,师生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紧盯建“文化浓、管理严、德育强、师资优、质量高、设施精”一流学校建设目标,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本质上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育的实质,在教育实践中,把学生养成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素质教育,为终身发展奠基的抓手和教育的基础,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统筹起来,实现综合素养、核心素养,可持续发展素养、文明素养的统一,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探究养成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为终身发展奠基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开展本次研究。

一、通过学校的主导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具有经常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学校要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就必须从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从小的行为习惯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学习、礼仪、卫生、劳动、安全和社会公德诸方面的习惯。1.规范约束:依照与教育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校纪校规等对初中生平时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与制约。例如,上操、课外活动以及升国旗等,应该要求初中生对求真务实的精神进行发扬,进而为社会与国家提供一个确定的行为准则。2.强化训练:对初中生平时的行为习惯展开严格训练,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主要包含学习与礼仪等方面的规范,应该在多样性途径中加强初中生的行为习惯训练。在展开训练以前,初中教师应该根据相应要求,对目标进行明确,进而让初中生的训练更加具备依据性与目的性。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初中生进行实践引导,展开严格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训练以后,教师应该对训练得到的成果进行巩固,重视对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且对初中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检查以及校正,避免出现反复的情况。3.榜样示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态度、品格以及举动等都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学生要想让学生做好,教师应该先做好。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应该将优秀的初中生当做典型在学校进行宣传,这样的典型应该是具体且实在的,并且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性以及奖励性。例如,学校在每个期末的时候都会对三好学生进行表彰,选择优秀干部等,这些表彰推动了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利用社会榜样作用,学校在对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对社会榜样进行借鉴,对初中生进行教育以及奖励。根据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标准,让初中生对自身的奋斗目标进行明确,并且班主任也应该增强指导工作,重视对其精神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如:艺术节、经典诵读、体育文化之春迎春诗会、家校共育同心同行、航模、车模等开阔学生视野;开展体育活动篮球赛、韵律操等比赛,增强学生体质。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我们可以采用“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自我教育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了逆反心理的产生,没有强迫性,因而更易于让学生接受。遵循德育的基本规律,重视学生在养成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强化和自我调节,使学生真正成为养成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三、注重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训练

初中生好奇心盛,模仿性强,常会出于对师长、偶像的崇拜,或因对一些良好行为的认同或好感而模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唱红歌、青春向党.建功新时代,培育民族精神;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如法制讲座、珍爱生命,培养守法公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我是小小志愿者、呵护温暖心灵提高学生融入社会能力。

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努力,使学生在有意义的实践中逐渐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基地,它承担着学生的道德认识的教化、行为规范的训练和道德习惯的养成的任务。因此,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管理能力是关键。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学校,父母要更新观念,切莫以智育取代德育,要用环境熏陶和自身行为去教化自己的孩子,以达到“近朱者赤”的效果。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社会的舆论、信息的传播,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实践中逐渐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重视养成教育,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和必然要求。是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小学生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艺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2000,2

[2]胡锦涛,党的十八大报告[R]2012.11.8

[3]田慧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5,135(1):3-8

论文作者:梁志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养成教育对落实初中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研究论文_梁志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