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范开萍, 艾买提江

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范开萍, 艾买提江

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

【摘 要】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后可对患者机体健康造成进行性损害。近年来,不断有临床研究发现,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并不断有研究学者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来探索冠心病的防治方法。本文对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临床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正确指导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冠心病;发病风险;血清维生素D;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41-01

冠心病的发病实质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后所诱发的心脏疾病,共分为5大类,分别为隐匿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猝死,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1]。长期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就是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因素,目前已被证实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血管内皮功能退化、炎性反应、血脂异常等[2]。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发病数量不断增多,由该疾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也日益沉重。如何预防冠心病的发生,进一步改善该疾病患者的预后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医疗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

1.血清维生素D的作用

目前,我国临床对维生素D的定义为固醇类衍生物,是不同维生素D源经紫外线照射后得到的一种固醇类激素,引起在人体内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3]。维生素D存在于部分天然性食物中,人体内的维生素D约有80%是由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到紫外线照射后转变而成,其余约20%的维生素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在机体内肝脏25-羟化酶的作用下维生素D会转变为25-羟维生素D,之后经机体肾脏1α-羟化酶的作用将25-羟维生素D转化为活化形式,即1,25二羟维生素D。实践研究证实该种活性形式的维生素D与维生素受体D受体结合后可发挥生物学效应,包括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产生影响以及基因调节。

2.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2.1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血管内皮功能退化的相关性

血管内皮功能退化与高血压存在明显相关性,现已明确由长期高血压所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退化会增加患者动脉血管的僵硬度,而血清维生素D浓度降低会进一步增加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血管内皮功能退化后会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加速机体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包括增加内皮通透性、血小板聚集、白细胞黏附、血管收缩等。有研究学者对554例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的健康者进行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与反映内皮功能紊乱的指标呈独立相关性,血清维生素浓度低于50nmol/L患者的肱动脉的血管扩张程度低于浓度血清维生素浓度高于50nmol/L的患者。

2.2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炎性反应的相关性

实践研究已经证实炎性反应在冠心病患者疾病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长期实践研究也发现血清维生素D可通过多种途径机制机体炎性反应,具体包括上调抗炎细胞因子、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前列腺素的表达[4]。有研究学者曾对331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炎性反应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D浓度降低会增加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炎性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此外,还有一项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炎性反应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浓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因此认为血清维生素D浓度缺乏可能会加速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速度,继而会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

2.3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

钙化是指机体组织钙盐发生沉着后变硬,近年来一部分临床研究发现人体内维生素D浓度降低会增加机体组织钙化的发生率。有研究学者对200例既往无冠心病疾病史,但有2型糖尿病疾病史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例患者存在严重的血清维生素D缺乏,且19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大于400分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血清维生素D浓度高于12.5nmol/L的患者。此外,还有一项临床研究对374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D浓度低于50nmol/L的患者与经CT检查出的冠状动脉硬化存在密切关系,前者为后者的主要诱因之一。

3.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其他冠心病风险因素的相关性

胡战[5]等在对“维生素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发现,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1,25二羟维生素D对机体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主动脉内皮细胞均能够发挥生物学作用,可通过刺激钙离子、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活性,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对钙离子的摄取。此外,血清维生素D能够有效减少机体内肾素的合成,继而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4.总结

综上所述,血清维生素D浓度缺乏能够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严重程度,促进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出现,且其可以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加快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钙化过程,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但由于现阶段我国临床尚未明确给予冠心患者维生素D补充治疗是否能够获得确切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因此,建议我国临床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补充维生素D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以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晖,张源明,刘永兵等.老年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 17(1): 45-48.

[2]林苗,黄旭梅,王军等.维生素D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相关性初步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8):898-900.

[3]姚维,张振建,钱进等.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J].临床荟萃,2013,28(1):7-10.

[4]何冰,周欣,郝倩等.骨质疏松及维生素D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5):546-548.

[5]胡战,方颖.维生素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12):1398-1401.

论文作者:范开萍, 艾买提江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4

标签:;  ;  ;  ;  ;  ;  ;  ;  

血清维生素D浓度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范开萍, 艾买提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