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考察中,除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高考也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实验能力、理解能力等。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在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学习能力的重要性[1]。但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长期的引导和挖掘,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问题探讨、多媒体、教材中的实验、科学史、课外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利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图文等引导学生观察,同时设计一系列问题,向学生不断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学习《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一张姚明的图片,学生看到姚明的照片非常兴奋,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姚明为什么会长得这么高?有的同学会说到生长激素。这时我又展示一张呆小症患者的图片,有的同学就回忆起初中还学习过侏儒症,会联想到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是有着不同的作用。接着引导同学们认识到我们体内是有很多种激素的,且有着多种不同的作用,由此引入新课。我通过姚明的图片再加上巧妙设置的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积极观察的习惯和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感觉到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即使讲很多遍,学生也不理解。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这节课本身就涉及到染色质、染色体、星射线、纺锤体等一些新的名词,在讲解有丝分裂的过程时,学生总会感觉听得云里雾里[2]。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模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结构及核内物质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变化,把教材中染色体静态的图片转化成动态的变化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物教学的美感。
具体方法如下:我首先让学生观看细胞分裂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白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摒弃了以往教学的分段教学手法,这种教学方法会引导学生产生分裂期四个时期存在间断性和独立性的错误思想,然后我再分段演示。如:在观察细胞分裂前期特点前,我先用"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细胞核的核膜、核仁、染色质有什么变化,在细胞质中出现了什么新结构"。引导调动学生思维,能够切中要害地回答出教师所需要他们回答的内容"核膜溶解、核仁消失、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 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到了所要学习的知识[3]。进一步我又利用自制的模型来说明纺锤体如何形成,学生最后自已可以轻松地总结出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然后我再用多媒体打出特点,以验证学生的正误。最后我再用简短好记的文字总结特点形成板书,如细胞分裂前期特点可用"两消两现"来总结。整节课中我利用动画进行演示,让学生分析、思考,用教师特有的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达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新课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生物探究实验,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也认识到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实验中,同学们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就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先加底物,再加入酶液,之后放到所控温度下;另一种方法需要把底物和酶液先分别放在各自所需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之后达到所控温度,两者混合再检测[4]。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都认为自已的方法更符合实验原则。这时我趁机引导两组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分析,探究,激发学生思考两种方法分别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同学们经过认真的思考讨论后,一致认为第一种方法更加合理,排出无关变量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已设计,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实验过程,使学生更加注重遵循设计实验时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能力。
四、利用科学史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生长素的发现》等讲述了科学结论的得出是历经许多科学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一步步探索而发现的[5]。又如在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时,我首先介绍了孟德尔八年科学探索历程,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所经历的波折,人们的冷嘲热讽,实验材料一次次的不成功,但是都没有摧毁他对科学的热爱,让同学们感受到没有哪个科学结论是轻而易举就获得的。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将生物科学史和探究性过程结合起来一起讲解,要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断追求和不断探索的能力。
五、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我在讲二次免疫时,就会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小时候是否接种过疫苗?都接种过哪些疫苗?这时同学们就会积极踊跃的回答接种过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等,接着我又问大家,为什么乙肝疫苗需要多次接种呢?这个问题对于同学们是熟悉的,但从来又没有深入思考过。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联想到二次免疫,记忆细胞、抗体等相关免疫知识。又比如在讲解多基因遗传病时,许多同学会说出自已的家族中多人患有高血压。学生通过这些生活现象,更加关注生命的本质,潜移默化的培养生物学的兴趣。
六、利用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我们家乡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山区,山上有很多种山野菜、食用菌。我就利用节假日带领同学们春天采集婆婆丁、蕨菜、刺老芽,秋天采集木耳、榛蘑,青蘑等。同学们将采集的野菜和菌类分类制成标本,为我们的生物实验室提供了宝贵材料。课外实践课带领学生们到农民家的地栽木耳大棚进行参观和地栽木耳的制作学习,使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已的家乡,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总之,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利用前沿的科技知识,热点知识,生产实践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动脑、肯探索,对学生要勤鼓励,师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明珠.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18.
[2]陈迪.如何运用多元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06):73-74.
[3]张丽.期待效应视域下高中学生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9(08):161.
[4]刘今.初中生物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OL].现代交际,2019(05)[2019-04-16].
[5]陈小红.生物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9(07):20.
论文作者:王世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学生论文; 同学们论文; 能力论文; 生物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