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市 300300)
摘要:课堂是⼤学⽣学习的主阵地。如果把课程⽐作产品的话,那么学⽣即为顾 客。在市场营销中“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就演变为“以学⽣为中⼼”。本⽂主要对课堂教学中“以学⽣为中⼼”理念的实践进⾏介绍,“以学⽣为中⼼”来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法,旨在满⾜学⽣需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以学⽣为中⼼”
“以学生为中⼼”是美国⼈本主义⼼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教育理念,其内涵可 以界定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强调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关注学生的需 求和权利,⿎励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励学生⾃⼰负责,最⼤限度调动 学生的⾃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理念既对传统教育提出了巨⼤的挑战,又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要从 以下⼏个⽅⾯着⼿:
一、转变教学理念
与“以学生为中⼼”相对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强 调教师在课堂上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教授的内容、教学的⽅式、讲课的节奏等 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在这种单向沟通中,教师始终是发送⼈⾓⾊,单⽅⾯向 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直是被动的接收⼈⾓⾊。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是填鸭式机 械化的,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感受以及参与的权利。对于学生⽽⾔,这样的过程 是⽆趣的、枯燥的,学习效率与效果也⼗分有限。⽽“以学生为中⼼”将学生的需 求、兴趣、权利放在⾸位,强调课堂参与、主动思考、知识引导、双向沟通,由 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学习效果的⽬的。作为教师,应该准确定位⾃ ⼰的⾓⾊,抛弃“我就是课堂主⾓”及“唯我独尊”的想法,尽量⾛下讲台,深⼊到 学生中间去,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除此,要善于听取学生的建议,接受 学生的质疑,同学生⼀同探讨,和学生⼀起成长。
二、了解学生需求
如同营销理念“最⼤限度地满⾜消费者的需求”,课堂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 要求研究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的需求,了解学生本课程的知识背景:例如,已经 掌握了哪些基础知识?还对哪些知识点有兴趣?需要补充哪些课外知识?哪些 知识掌握有困难?等。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将将会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安排讲授内容,对学生需求⼤有难度的内容可以细讲, 增加课时;对学生已掌握难度⼩的内容可以粗讲,减少课时。但教师要注意,讲 授的内容不能脱离教学⼤纲,课时的增减要适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式以“讲授法”为主,即通过教师的单向⼜头沟通⽅式把知识传 授给学生,结果多数的课堂情形是:教师卖⼒投⼊地在“讲”,学生对所讲内容有 趣的生动的听⼀听,⽆聊的枯燥的却游离⾛神,⽆法专⼼致志地听更缺乏主动思 考的意愿。最终,⼀堂课上,出现很多学生说话、睡觉、玩游戏、刷⼿机等厌恶 上课的现象,真正听讲能够学到真知的学生寥寥⽆⼏,学习效果不良。⽽“以学 生为中⼼”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式上做出改变,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 教师抛砖引⽟,积极引导,学生⾃主思考、寻求答案,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教学效果。
下⾯结合我所主讲的《跨⽂化管理》课程来阐述以上的观点。该课程是⼯商 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解决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经营问题,旨在培养学生⽂ 化敏感性、⽂化适应性及开放包容的胸怀,学科的应⽤性和实践性突出。虽为选 修课,但对⾼素质管理⼈才的培养⼗分重要。为了实现教学⽬标,提⾼教学效果, 践⾏“以学生为中⼼”,⾸先更新观念。所谓“思维决定⾏为”,只有在思想上、观念 上有所转变,才会在实践中落实。作为教师,应营造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变喋喋不休的说教为⿎励学生讲话提问题,形成与学生良好互动的⽓氛,从⼼底 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探讨,甚⾄可以向学生请教,让学生喜欢⽼师是提⾼教学 效果的根本之道。其次,关注期望。学生的期望,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因此, 适时的需求调查是必要的。调查可以安排在期初、期中和期末等固定节点进⾏,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如,可以在课程的第⼀节课进⾏⼀个“我的期 望卡“的调查,⽤于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初步⽬标和期许,教师可以依据收集到的 普遍需求进⼀步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有的放⽮;同理,在课程结课后,安排⼀次 调查,⽤于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收集学习感受,重点在于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思考解决的⽅案。再次,丰富教学⼿段。教师应针对⼤学生追求新鲜、有 趣、独特、⾃主的特点,借助互联⽹、多媒体,丰富教学⼿段。本课程可以采⽤ 案例教学法、电影教学法、⾓⾊扮演法等把学生的兴趣和⼤脑激活,充分活跃课 堂的⽓氛。例如,案例分析法可以团队形式进⾏:分组、发案例材料,组员阅读 并进⾏⼩组讨论。教师可以全程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进⾏指导,⿎励不爱 发⾔的同学讲话,训练学生独⽴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同时也避免滥竽充 数的发生。和发放纸质案例材料不同的是,在案例分析法的运⽤过程中,可借助 智能⼿机,向课程群传送电⼦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机进⾏阅读,讨论之后还可 以把结论和观点发布在群⾥进⾏分享,由此,学生的操作性和⾃主性增强了,也 让“⼿机”起到了积极作⽤。最后,调整情绪。作为教师,每当你站在讲台的那⼀ 刻,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精神饱满的情绪状态。因为,情绪是相互感 染的。你的乐观向上、幽默风趣会传递给学生;你的悲观不快、严肃死板也会感 染到学生。“以学生为中⼼”就要抛开个⼈生活⼯作中的⼩困扰,调整好⾃⾝情绪。 只有认认真真,情绪激昂地上好每⼀堂课,才能赢得学生。
“以学生为中⼼”不是说在嘴头流于形式的⼀句话,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 和不断探索前⾏。教师应将其内化于⼼并尽⼒为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 总结、修正才能有丰硕的成果。
论文作者:陈秀瑾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需求论文; 课程论文; 效果论文; 知识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