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肿瘤医院药剂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云南昆明 650106
【摘 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患者使用了静脉用药的治疗方法,但有研究者发现在输液制品中存在微粒。本文做一综述讲解静脉输液中不溶性的微粒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来源,讲解能够减少静脉用药中的不溶性微粒的对策。
【关键词】静脉输液;不溶性的微粒;危害;对策
临床治疗中很多患者都使用了静脉输液,在1962年澳大利亚的研究者首次发现静脉输液制剂中的微粒,在1966年美国华盛顿举行“安全输液大会”,提出了静脉输液中的微粒的情况,从而使静脉中的微粒问题引起世界关注[1]。在静脉输液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会对患者造成危害。因此,众多的研究者研究探讨如何减少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方法。
1 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不溶性的微粒是一种无法溶于水,肉眼不可见,且不能够被吸收和代谢的微粒。在静脉输液制剂中的不溶性的微粒主要有碳酸钙、橡胶塞屑、玻璃屑、氧化锌、细菌、纤维素、金属屑、药物微晶等。这些不溶性微粒在进入人体后,会长时间甚至终身停留在人体中。很多学者经过实验研究发现,静脉输液制剂中的不溶性微粒与环境的空气污染、药物的相互作用、静脉穿刺针头斜面导致的胶塞脱落,以及玻璃安瓿在一次性物品的生产过程中带上的未塑化的分子微粒异物等有较大关系 [2]。
2 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根据我国药典规定,在静脉输液的制剂中,每毫升输液液体中直径超过10u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粒,直径超过25u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粒[3 ]。正常人体中的毛细血管的直径为7um-12um,如果不溶性微粒的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的直径,身体中的毛细血管会被不溶性微粒填满,从而产生局部血管血栓甚至坏死,患者会出现静脉炎、过敏反应、癌反应、热原反应、血小板的减少症等。其中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中的玻璃微粒具有特殊活性,进入人体后,容易引起肝脏的结节性硬化以及广泛破坏肝窦,造成患者的肺组织出现 矽肺样病变,肺组织的肉芽肿型硬化,心肾等器官的重量下降的情况。
3 不溶性微粒的措施
3.1输液原辅材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微粒的控制
在购买输液制剂的原材料时,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保证产品的稳定性,需要按照原材料的法定标准进行逐项检验,全部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保证灌装间的净化级别。使用的设备、管道、容器以及输液使用的器具需要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灭菌,并需要使用输液过滤器具。
3.2洁净空气和配置环境
根据研究发现,减少药液与外界的接触,能有效减少空气中微粒的污染。使用净化级别为100级的工作台进行药品配置,可解决空气污染控制局部空气的洁净度并保证药品的配置质量。有研究者证明,使用非聚氯乙烯袋装液体能够有效防止空气中微粒对输液的污染。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还应定期使用过氧化乙酸(5%)加热后进行空气熏蒸消毒。另外,还可使用电子灭菌灯进行空气灭菌,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含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安瓿的正确锯割与消毒
操作人员在配置静脉输液液体时,需要注意不能使用镊子将安瓿颈口敲开,在安瓿颈口的锯割前用75%的乙醇棉球进行擦拭后再将安瓿开启,能够有效的减少药物的污染。提倡将安瓿切割三分之一周,再用乙醇棉球擦拭干净玻璃碎屑后掰开。还有研究者认为将液体倾斜45度后掰开,能够减少玻璃屑对药物液体的污染[4]。
3.4正确抽吸药液
在抽吸药液的过程中,将针头放在安瓿的中下部进行抽吸,能够减少微粒的污染。
3.5减少胶塞微粒
如果配置输液药物需要多种药物配伍时,应当避免在瓶塞的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和使用大号针头抽吸,插入瓶塞时应将针头固定,减少针头穿刺瓶塞的次数能够减少胶塞脱落所致的微粒污染。
3.6提高穿刺成功率
在穿刺的过程中使用合适的小号针头,使用合适的速度、角度,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可减少回针次数。在出现穿刺失败后,需及时更换针头,防止反复的穿刺造成针头斜面的污染进入血液中。
3.7管道冲洗
在输液前需用30ml-50ml液体冲管,从而将输液器具中的微粒冲洗掉。输液时避免输液管内壁的摩擦,减少对导管的钳夹,防止胶管内壁的微粒脱落。
3.8采用终端过滤器
在输液管中使用终端过滤器,可将直径10um以上的微粒过滤出来,使用袋式的滤器进行截留效果较好。
3.9减少联合用药
在临床静脉用药中,控制药物的配伍的禁忌。根据研究发现,减少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减少静脉用药成品输液中的药物微粒。
4.0采用先进的技术
在静脉输液制剂的制作过程中使用全密闭的袋装输液,避免外部空气进入,从而提高其安全性。
4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治疗疾病中静脉输液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在输液的制剂中具有不溶性的微粒,这些微粒在进入血液中会终生停留在人体中,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玻璃屑,在经过肝脏时,容易引起肝脏的结节性硬化以及广泛破坏肝窦性,在经过肺部时,造成患者的肺组织出现矽肺样病变,肺组织的肉芽肿型硬化 [5]。因此,为了减少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需要实行一些措施。输液原辅材料、生产过程中微粒的控制、洁净空气,安瓿的正确锯割与消毒、正确的抽吸药液,减少胶塞微粒、提高穿刺成功率、管道冲洗、采用终端过滤、减少联合用药、采用先进技术等方法来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罗宇,张晓霞,封卫毅等.静脉药物配置方法对产生微粒数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9):649-651.
[2]冯萍,王红伟,张燕春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模式下非易折型安瓿开启方式改进及效果验证[J].北方药学,2017,14(9):184-185.
[3]倪亚敏.静脉用药配置时出现微粒污染的来源及其预防措施[J].海峡药学,2013,25(4):293-294.
[4]王莉,郝志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关于药物穿刺落屑的实验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2):1834-1835.
[5]石崇爱,陈凤莲,詹月敏等.药物配置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分析及控制措施[J].海峡药学,2016,28(10):224-225.
论文作者:李丽,刘永辉,王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微粒论文; 静脉论文; 溶性论文; 安瓿论文; 药物论文; 针头论文; 制剂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