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农村敬老院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独山县农村敬老院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童中平 陆光慧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日趋弱化,农村敬老院作为社会养老替代机构,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的选择之一。该文介绍了独山县农村敬老院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敬老院;建议现状;发展对策;独山县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自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流动,使农村呈现出老人独自生活,人口年龄偏高,“空心化”日益严重。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被弱化,社会养老成为了部分老年人的选择,使得养老机构的建设成为必然。农村敬老院承担着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关注农村敬老院的健康发展,探索农村敬老院的发展瓶颈,使社会机构养老与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形成互补,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1 独山县敬老院建设现状

独山县位于贵州省南部,总面积2442hm2,下辖8个乡镇。截至2017年底,全县户籍人口354614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53420人,占总人口的15.06%。其中,有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50215人,占老年人口的94%,自理困难或无自理能力老年人3210人,占老年人口的6%;空巢老人2183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4.09%。与全国情形类似,独山县人口老龄化较为突出,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速快、规模大的趋势,超前于独山县经济发展的水平,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独山县的养老服务机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县8个乡镇中先后修建了4所集养老、医疗、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敬老院,即上司敬老院、基长敬老院、麻尾敬老院和独山养老供养中心,它们属于民政局下属的事业单位(表1)。其中,独山县养老供养中心于2017年动工建设,2019年初投入使用,是目前独山县规模最大、配备最齐全、基础设施最完善的敬老院。入住人群根据老人的可自理程度,分为自理、部分自理和无自理能力3类。供养中心与其他乡镇敬老院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规模大、基础设施完备、医疗保健健全、娱乐活动丰富、有条件接纳以上3类老人入住。中心建有高级老人公寓,老人可在公寓内实现大部分生活起居的需要,比如煮饭、用餐、娱乐消遣等等。目前,高级公寓共有200套,可入住床位为400张,已入住人数为300人;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可入住的床位共有100张,已入住人数为70人;无自理能力的老人可入住的床位共有50张,已入住人数为30人。

表1 独山县敬老院情况统计

独山县各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由以下2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有正式编制,另外一部分为临时聘用。人员数量因院而异,规模大的敬老院如独山县养老供养中心因供养人数多,不论是否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均予以接纳,工作量大且复杂,工作人员达33名。但从调查得知,整体上服务队伍业务能力不强,人员依然短缺,临聘人员薪资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敬老院的发展(表2)。

表2 工作人员配备(名)

2 敬老院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接纳人群有限,集中供养率低 调查数据显示,独山县入住敬老院的老年群体,具备完全自理能力的占67.65%,部分自理能力的占28.43%,无自理能力的占3.92%。也就是说,农村敬老院接纳的人群基本为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还有一些能部分自理和无自理能力的老人因条件限制没有被接纳。据民政局相关部门人员介绍,由于独山县农村敬老院在医疗服务、保健护理等资源上分配不足,导致大部分乡镇敬老院暂时不具备接纳所有人群入住的条件。比如,独山县养老供养中心可对所有养老需求的人群开放,上司镇敬老院、麻尾镇敬老院、基长镇敬老院仅对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开放,其他有养老经济条件与需求的失能老人不愿被接纳。这就忽略了农村实际养老需求,既不利于乡村振兴建设,也不利于改善民生。

节目制作人员要走进基层,调研基层发展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做到身入心入。从细微之处入手,体验报道对象的工作、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和酸甜苦辣,挖掘有特色的故事。通过深入了解,立体展示一个职业、一个岗位、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增强业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规范敬老院人员聘用渠道,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选聘,吸纳优质的人力资源,聘用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其次,将聘用的工作人员纳入编制之中,保障其薪资待遇、福利水平以及就业稳定。再次,规范规章制度的执行,使服务队伍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激励机制。最后,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学习,经常性开展各个乡镇之间的交流会,互相进行交流与借鉴,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011年6月,玉树州开始恢复重建,白玛文洲毅然接受组织委派,在3年灾后重建工作中不怕艰辛、坚守岗位,充分发扬“5+2、白加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玉树重建精神,白天走帐入户宣讲政策,晚上加班熬夜统计分析数据,全身心地投入恢复重建工作,圆满完成任务,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2 资金来源单一,经费缺口大 政府财政拨款是敬老院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主要经费来源,基层政府财政基础薄弱影响了农村敬老院的供养水平,资金缺口大是导致敬老院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敬老院覆盖的社会群体较小,乡镇政府在敬老院的资金投入上,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在访谈过程中,敬老院负责人介绍,目前独山县各个乡镇敬老院的管理服务的开支很高,资金周转困难,难以扩大工作队伍,从而出现工作人员人均要照料20位老人的情况,老人受到的供养服务不尽人意。

2.3 缺乏专业技能,服务水平不高 对102位入住老人的随机访谈结果显示,只有7.84%的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表示非常满意,44.12%的人表示满意,48.04%表示一般(表3)。也就是说,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3.1 放宽准入门槛,提高集中供养老率 农村敬老院是农村进行社会化养老的载体,而当前独山县的上司镇敬老院、麻尾镇敬老院、基长镇敬老院只具备接纳具有自理能力老人的条件,供养对象有限、剩余床位多、资源浪费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今后相关部门应优化服务队伍的人员配置、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增设医疗设备等。另外,敬老院应放宽准入门槛,对老人的自理能力不设限制,接纳部分自理和无自理能力的老人入住,以满足不同养老群体的入院养老需求。

2.4 重物质供养,轻精神供养 社会保障水平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人们老了以后希望有人照料、关怀,能够愉快地度过每一天,但独山县敬老院的养老服务跟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类似,对供养群体的照料呈现出重物质供养、轻精神供养的情况。通过对独山县4所农村敬老院102名入住老人的调查显示,62.75%的老年人希望敬老院多提供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84.31%的老年人希望敬老院能够关注其在精神、心理健康上的需求,对敬老院现状表示满意的老年人仅有6.86%,老人日常活动大部分是聊天和散步(表4)。总体上来说,娱乐方式单一,在精神与情感上缺少关怀,养老需求难以满足。

表3 入住老人满意度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工作队伍素质、业务能力一般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1)敬老院的管理人员录用渠道不科学,大部分没有经过公开选聘,而是直接从乡镇政府调用并任职,缺少专业管理技能;(2)服务人员的聘用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临聘合同制,属于国家事业编制之外,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低,导致了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不愿意进入敬老院工作,从而敬老院不得不聘用缺乏相关经验的人员;(3)敬老院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强,没有形成激励机制,对服务队伍后期的业务知识学习与培训不重视,且各乡镇敬老院之间缺少交流。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农村敬老院工作队伍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都不高的现实。

其中,红色的点表示不满足约束和任务要求的目标,由密集的点可以看出加速度a在开始阶段变动幅度较大,但逐渐趋于平稳。在满足机械手的任务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到第501步时,a值达到最优,即图中绿色的点。优化前后各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4 对敬老院的意见与建议

3 进一步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的对策建议

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预防犯罪是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仍处在刑事犯罪的高发期,违法犯罪活动日趋专业化、职业化,高新技术犯罪增多,对公共安全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2.2 资金来源单一,经费缺口大 政府财政拨款是敬老院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主要经费来源,基层政府财政基础薄弱影响了农村敬老院的供养水平,资金缺口大是导致敬老院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敬老院覆盖的社会群体较小,乡镇政府在敬老院的资金投入上,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在访谈过程中,敬老院负责人介绍,目前独山县各个乡镇敬老院的管理服务的开支很高,资金周转困难,难以扩大工作队伍,从而出现工作人员人均要照料20位老人的情况,老人受到的供养服务不尽人意。

3.3 转变供养观念,重视精神供养 敬老院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原来只注重物质供养的观念。首先,经常性地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如进行歌唱比赛、琴棋书画分享、老年大学等,鼓励老人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到集体活动中来,改变以往聊聊天、晒晒太阳的简单休闲方式。其次,鼓励老年人表达自己的诉求,关心老年人的情感变化,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与沟通。再次,敬老院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体系,鼓励更多学校师生、社会爱心人士到敬老院与老年人多进行交流,让老年人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怀。

3.4 引导社会参与,增进自身发展 首先,加大对敬老院建设的宣传力度,借助政府微信平台与其他社交平台,让更多的人对敬老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其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敬老院建设中来,倡导民间NGO组织、企业、高校以及个人参与进来,形成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共同行动的救助方式,多元化的主体参与更有利于扩大社会监督范围。再次,鼓励老年人入院体验养老服务,在不影响敬老院正常秩序的情况下,欢迎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及其家属入院参观,既使得院

内老人有更多社交机会,又能让敬老院被更多人所了解,获得社会力量的支持,增进敬老院发展的动力。

4 结语

农村敬老院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部分老年人养老问题。农村敬老院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需要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同心协力。在新时时代背景下,敬老院的养老功能不应该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供养,更应该在满足物质供养的基础上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敬老院的建设符合我国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符合现在农村社会化养老的趋势。

2.1 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 术后1年内,357例患者中,7例患者失访,剩余350例患者纳入研究。350例患者中,男274例,女76例;年龄34-83岁,平均(63.5±2.7)岁;病程 8 个月-36 个月,平均(15.3±0.5)个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8例,行择期治疗242例;植入支架类型:同心Partner血管内药物洗脱支架131例,爱立TIVOLI药物洗脱冠脉支架116例,Jirelird2冠脉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103例。

参考文献

[1]龙国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路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2]李佳佳.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7.

[3]陈瑞.农村敬老院的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5.

[4]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02):31-38.

中图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5-0005-03

作者简介: 童中平(1969—),男,湖南常德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管理。

收稿日期: 2019-07-25

(责编:张宏民)

标签:;  ;  ;  ;  ;  

独山县农村敬老院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