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为例论文

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为例论文

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为例

丁黎,代丹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

摘 要: 科研院所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科研院所尤其是中国科学院在研究生教育制度开创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目前其在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研究生培养内涵式发展的今天,如何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入手,在科研院所内部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 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研究生教育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科研潜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各方面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2013年,我国启动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的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完善与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符合国情和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是保证研究生培养目标达成和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复杂系统,一般包括由政府部门、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力量三个保障主体主导形成的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以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主体的内部保障体系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内驱力,是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为例主要探讨其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 科研院所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单元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是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两个主要单元。科研机构独立培养研究生是在我国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我国各学科发展甚为薄弱。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迫切,国家向前苏联学习,建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地震局、海洋局等一批专门科研机构,并对这些机构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重点投入,为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奠定了优势。

1951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联合发出《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正式开始实行统一招收研究生,拉开了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序幕。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有关培养高级科学人才的条例。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一九七七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恢复了研究生教育制度。1977年,中国科学院筹建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于1978年招收了恢复研究生教育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共招收了1529名,占全国招生总数的14.3%,占全国招收理工科总数的22.8%。1980年,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是由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共同进行。首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方毅出任。至此,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纵观六十几年的历史,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是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携手起步、开创、恢复和发展起来的,科研机构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和管理体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体,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学术水平、工作作风、个人道德和人格魅力等方方面面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一方面导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把教育和培养人作为第一任务,既要做学生的学术训导人,指导和激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又要做人生引路人,言传身教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恪守学术道德,增加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完善导师培训体系,通过各种渠道促进导师交流,发掘研究生导师的主体功能,不断提高科学家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能力。要完善导师评价机制,构建导师激励机制,肯定导师的教育贡献,不断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对未能切实履行职责的导师,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随着“211”“985”“双一流”等工程的建设实施,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和支持大大增加,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都远远落后于高校,社会给予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关注度也不高,这就造成科研院所的学科建设、生源指标和生源质量等各方面都受到限制。

二 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培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通过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来保障和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做好招生工作的质量保障是完善研究生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第一个关键环节。科研院所没有自己的本科生生源,这是研究生招考过程中的天然劣势,如何通过加强招生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在大学生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和稳定更多优秀生源,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对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强大的师资队伍、独特的科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丰富的奖助体系等加以宣传,通过参观实验室、举办暑期夏令营、优秀毕业生来所毕业设计等多种方式打造招生宣传品牌活动,增进优秀本科生对科研院所的文化及优越的科研条件的了解,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报考科研院所。其次,招生宣传不能只停留在“宣传”层面,应要立足长远,加强与生源高校的深入系统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共同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有效提高优秀生源数量和素质。最后,通过优秀硕士生转博和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等方式优化研究生入学方式,选拔更多合适的优秀生源。规范复试流程,营造公平公正、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科研院所有着充足的科研项目、经费和多样化的科研平台,研究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各类重大项目中进行培养,但是由于科研院所自身的职责定位的限制,如何将“科”和“教”融合落到实处,如何在大力倡导通识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全面完整的人,都是科研机构需要长期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三 构建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院属100多个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的主体,二〇〇〇年以前,这些研究所都独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由国务院学位办直接授予学位,每个研究所都相当于一所“大学”,但是由于各个研究所规模、培养模式和教育管理规范水平各异,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水平也存在差异。二〇〇〇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的基础上,更名组建了全新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保持各研究所培养研究生核心地位不变的前提下,逐步推进“三统一、四结合”(即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和统一学位授予;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培养体系)的管理体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于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国科大以“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为办学理念,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近年来,国科大还在不断深化科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建设,与各培养单位“共建、共治、共享、共赢”,不断努力创造更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未来,如何发挥科学院的优势资源,在高水平科技创新中不断培养高质量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迫切需要各培养单位不断探索,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适合自身情况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一) 优化学科布局,明确培养目标

研究所和导师要对学生的各必修培养环节,如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年度考核、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等环节重点把关。充分利用各培养环节考核建立研究所培养的淘汰分流机制,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对不适合继续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博转硕或者退学处理,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4)高烟囱排放。采用高烟囱排放,利用大气的扩散稀释仍是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使用时,所排烟气一定要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Ⅱ时段二类标准的现值要求。

(二) 招生方式多元化,努力提高生源质量

在以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科研单位里,加强研究所教育的育人职责,提高科学家导师的育人意识,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写英汉对比类论文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分析的原因大同小异,主要可以归纳为: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不够。主要是因为英语专业学生重视英语专业课程学习,注重英语国家的文化注入,结果是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高于对本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忽视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 优化培养模式,规范培养流程

各培养单位应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明确其培养模式及各培养环节的具体要求,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

研究生回到研究所进入实验室科研实践阶段,研究所和导师应针对具体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为研究生开设一定的前沿讲座和研讨课程。

科学院院属研究所的研究生均采取两段式培养模式,即第一年集中教学和之后的研究所科研实践阶段。第一年主要是完成课程学习,集中教学阶段,课程学习如何助力实现各研究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真正达到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各研究所的导师积极参与到集中教学课程的开设与讲授,在第一年集中教学阶段,使学生能够选修对以后的科研实践真正有用的课程,为进入实验室打下理论基础。

综合素质选修课根据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除了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了解学生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情况外,通过参与应用文写作技能大赛、模拟面试大赛、普通话大赛等学院大型活动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劲头;课堂内的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也可以督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根据研究所的职责与定位、优化布局学科,明确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强化优势学科的同时积极支持培养其他学科,努力创造促进学科交叉的氛围,为研究生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根据现有学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对本单位的研究生培养有明确的定位,制定分类别、分层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尊重教育规律,实施多样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严格保障研究生培养的输出质量。

(四) 强化导师责任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直到今天,竹韵还一直觉得自己八年前能冲破一切阻力,毅然与龙斌结婚是个壮举。竹韵这辈子之所以会有不顾一切下嫁残疾人的壮举,是因为龙斌本身就是一个壮举。

(五) 加强学位授予过程管理,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直接体现,产出合格的学位论文是国内外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的要求。可是这些年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频频曝出一些学生的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甚至是抄袭作假的情况。对学位论文完成过程及学位授予环节的严格把关,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对于学位论文,在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阶段,各培养单位就要重点严格把关,对在这些环节不能达到要求的研究生及早采取整治措施或者淘汰分流,而到了论文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最后的关键环节,各单位应根据学科领域适当地引入盲审、答辩前抽检、学位论文查重、预答辩等程序,以保证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质量,促使导师和学生重视学位论文质量,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质量意识,营造良好的质量环境。

姜祈,真的是他。雷染君捂住嘴,眼里刹那间蓄满了眼泪。都怪她,如果她能提醒他一句,就不会害他受伤。双手肌腱断裂,对一个将满十七岁、正处在意气风发年纪的男孩来说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他一定恨死她了。

另外,国内很多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均要求毕业申请学位前有一定数量的发表论文,这不仅是对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认定,也是对研究生在学期间工作最直观的一个考察目标。目前,中科院各一级学科及各培养单位自身对研究生申请学位都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要求,但是各单位应根据不同学科研究生培养特点,在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科研成果发表要求的标准,不要盲目提高或者降低科研成果发表要求。

(六) 提高质量意识,建设质量文化

研究生质量文化是指:“培养单位及研究生主管部门在长期的教学与管理实践中,自觉形成的涉及质量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传统、习惯等方面的总和”。各培养单位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充分调动研究生教育主体——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质量意识,加强师风师德和科研诚信教育,营造良好学风,树立声誉最优的卓越文化、质量第一的竞争文化、开拓创新的科研文化和学术严谨的学习文化。通过这种精神文化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切实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得以提高。

一个或多个相似时间序列组成一个时间序列类,时间序列类的相似性采用平均欧氏距离表征,平均欧氏距离越小,相似性越大,反之亦然。设有两个时间序列类X={Xi}m和Y={Yi}n,其中Xi和Yi为时间序列,则X和Y的平均欧氏距离DX,Y为

参考文献

[1] 何亚群,张建伟.整体性治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理性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2):29-34.

[2] 许硕,李靖.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6):12-17.

[3] 丁晓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5.

[4] 王立生.中国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脉络与现状[C].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04年国际教育论坛论文集.2004:92-96.

[5] 程建华,赵琳,孙蓉,等.基于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13):1-3.

本文引用格式: 丁黎 等.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2):263-26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2.093

作者简介: 丁黎,男,湖南岳阳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教育处副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科教融合办公室主任,硕士研究生;代丹,女,河南驻马店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教育处主管,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