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同时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腰牵及中药熏蒸等综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显效率为86%,对照组为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针刺 腰牵 中药熏蒸
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导致腰腿痛的一种常见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日趋增加,老年人有其特殊的心理,多惧怕手术,愿意接受非手术治疗。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性LDH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100例患者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16-81岁,平均39.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8年,平均5.5个月。症状及体征:单纯腰痛者23例,单纯腿痛者12例,腰痛伴单下肢胀痛麻木者55例,腰痛伴双下肢胀痛麻木者10例。全部病例均经X片、CT或MRI检查,其影像学改变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表现,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和排除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者即为临床观察对象而纳入。排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恶性肿瘤以及结核病患者;皮肤严重破溃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以及腰腿部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严重不适,无法坚持完成治疗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如:卧硬板床休息、护腰、药物(口服镇痛药及神经营养类药物)及超短波治疗。超短波疗法:采用上海产LDT-CD31型落地式超短波治疗机,输出功率200 W,频率40.68 MHz。患者仰卧位,以板状电极对置于腰部相应病变部位,微热量,10~12 min/次,1次/d,10~15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疗法,包括:1)电针疗法:取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阳陵泉、昆仑。如为中央型突出、双侧下肢均有症状者则取双侧穴位,如为侧偏型仅一侧下肢有症状者则仅取患侧腰部及下肢的穴位。操作:如为中央型突出,针刺需取双侧穴位者,患者则取卧位;如为侧偏型,仅取患侧穴位者,则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医者将刺手、押手及所刺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取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28号2.5寸毫针,于各穴处按各穴常规针刺方法刺入,行提插捻转针法至局部有明显酸胀感或向远端放射即为针刺得气。得气后接青岛产G6805-Ⅲ型电针治疗仪,将肾俞与大肠俞为一组、秩边与环跳为一组、阳陵泉与昆仑为一组,共3组,分别接电针仪,选取频率为4Hz的连续波,通电量由小到大至患者肌肉跳动,最好调节至患者的最大耐受度,每次通电10min。2)腰椎牵引。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上下衣服稍分开,去掉皮带及硬物,分别用胸带和骨盆带固定,松紧适度,设置好治疗数据,启动牵引床。牵引力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治疗次数等因素决定。每天1次,每次30分钟。3)中药熏蒸。采用两块木板作床,病人取仰卧位,两块木板之间的空隙足够露出脊椎,床下放熏蒸器具,如电锅、沙锅等,药物选用川乌、细辛、苍术、防风、杜仲、川芎等药材共200g,磨碎成粉后加水3000ml放入电锅中浸泡2h,然后加火煮,让蒸气喷出熏蒸病人脊椎,蒸汽温度以舒适为宜,可以垫高床板来掌握温度。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数据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正常,恢复正常工作为治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腰部活动明显改善,能坚持工作为显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有所改善,可做轻便工作为有效;腰腿痛症状及体征没有明显改善为无效。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彻底明了,比较公认的有神经根机械压迫、炎性反应、自身免疫反应等三种学说。综合上述三种学说,可以认为:LIDP是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压迫硬膜囊或脊神经根,致使局部产生炎症,使硬膜囊或脊神经根受到机械压迫或炎性刺激,从而产生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脊柱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内外源稳定因素均受影响,而且主动的骨骼肌系统在维持脊柱的稳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善脊柱的稳定性。腰背肌功能训练可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和代谢率,有利于恢复肌肉的体积和力量,增强与脊柱相关肌肉、韧带的协调性,纠正小关节紊乱,减少结缔组织增生,可增加骨细胞活力,促进骨钙沉积,防治骨质疏松,改善脊柱的稳定性。
腰椎牵引治疗,可以使腰背部肌肉放松,椎间隙增宽,间盘内压力减小,膨出的椎间盘有可能由于负压的虹吸作用而缩回或部分缩回椎间隙内,髓核的还纳,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缓解腰腿痛症状。中药熏蒸是通过蒸汽使药物经皮肤渗透到病变部位,软化回缩的椎间盘,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对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使炎症及水肿消退,解除神经根粘连,纠正局部组织缺氧和代谢紊乱,达到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且较容易通过皮肤被吸收。利用中药材的温热作用,减轻或消除肌肉痉挛,一般需与外力(如牵引或手法)配合应用,使脱出的椎间盘还纳;或使脊柱本身压力减轻,软组织支撑和保护脊柱的稳定作用加强,重建脊柱的力学平衡。神经根及硬膜不再受压,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在治疗期间,嘱病人佩带腰围,注意腰部保暖,睡硬板床,避免腰部负重。当症状改善后即应进行增强腰肌训练,如拱桥式(举臂挺腰运动:患者仰卧,两臂上举,同时尽量挺腰)、直腿抬高(患者仰卧,两腿伸直,练习下肢抬高,交替进行)、俯卧撑等运动。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即将活血—松解粘连—减压有机结合起来,3种方法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各取其长,互补不足,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疗法。
参考文献
[1]郑华,孙宝民,秦丽晨,等.综合康复治疗腰间盘术后腰腿痛患者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7):448-449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93-1699
[3]刘明忱,付立明,银河登.腰椎键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关系.中华理疗杂志,2001,24(6):357-358
论文作者:罗文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脊柱论文; 症状论文; 腰部论文; 下肢论文; 体征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