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步行街:中国转型时代的文化图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王府井论文,中国论文,步行街论文,图像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王府井步行街的图像新质
自从电视代替文学作为文化的主流以来,图像在文化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一个文化中图像文本的变化,比文字文本的变化,更具有典型的意义。图像影响着文化的一切方面,领导人的形象,在文字时代主要通过写书著文表现出来,在图像时代则主要通过电视上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国家的形象,在文字时代,主要通过文字性的理论、文章、文件、口号呈现出来,在图像时代则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正是图像时代的文化语境中,王府井步行街的出现,以一个视觉图像的结构,象征了中国社会/文化/思想的变化。王府井步行街历时8年(1992—1999)的精心打造,于世纪之交,以一视觉图像的整体,出现在北京之时,其意义是丰富而深远的。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一个统一的政体下,首都的重要变化,都会具有一种全国性效应,从而具有一种全国的样板性。王府井步行街的出现,正是起到了中国第一街的示范作用。正如天安门广场作为共和国初期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引起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政治型广场的普遍出现一样。王府井步行街在改革开放10多年后的出现,以一个崭新的视觉形象,象征了一个后现代/全球化的消费时代在中国的正式降临。如果说,天安门广场以一种图像的形式,呈出了北京的政治中心;那么,王府井则以一种图像的形式,呈现了北京的消费中心。王府井自共和国以来一直是北京的第一购物街,当王府井在新时代以一步行街的形象呈现出来的时候,改变了以前的购物为主的符号形象,在购物上加上了休闲和观赏的新功能,并把休闲/观赏/购物融为一体,在这种一体中,改变了购物在以往时代的性质,并在这改变中,呈现了一种社会新质。这一新质,就是后现代/全球化时代的消费性。消费在这时已经不仅是一种以购买物品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活动,而更是一种心灵和感官消费的观赏旅游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府井步行街,就是为这一新质而打造出来的。在这一新型的消费时尚中,走进王府井,你可以购物也可以不购物,无论是购物还是不购物,都要对包括购物图像在内的步行街进行观赏,为了突出观赏,需要步行,慢慢地走,慢慢地看。被看的街、店、人、物,呈现了一种包含着新的时代趣味的景观图像;去看的游人成为了包含着新的时代趣味的图像欣赏者。而当这一欣赏者进入步行街的时候,又成为步行街街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步行街上的人,去看步行街,构成了中国新时代具有重要阅读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明信片。看,同时成了被看,观赏者同时成了被观赏者。这一转变,是在步行街上实现的,观赏者成为被观赏者,本身就是步行街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就是后现代逻辑的一个组成部分。
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全中国的人流在这里交汇,也是世界的名都,全世界的人流在这里流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就逐渐形成的一个特色,当王府井以步行街的形式让全国和世界的人走进王府井,自然而然地入街随俗,被街的形式要求而进入“步行状态”的时候,全国和世界的人在这里,都成了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消费大众,都成了王府井图像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与世界的交汇,在王府井以一种步行街的图像形式呈现出来。王府井步行街上,由全国与世界的人流,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图像景观,这又要求王府井步行街上,作为静态景观的建筑形式,要与之相适应。这样,王府井建筑形式,成为了王府井步行街图像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王府井步行街的建筑风貌
走在由红色花岗岩石铺成的810米长的街道上,两旁的建筑高低起伏,形成中外的交汇,古今的贯通。但这种交汇和贯通,不是古典式的以一主题逻辑地统摄起来的,而是后现代式的以拼贴和并置为主要方式整合起来的。所谓的拼贴,在这里指的不是按照一种时空的逻辑顺序,而是按照一种建筑的美学结构和一种观赏的形式逻辑,组织起来;所谓的并置,就是古今与中外都在一种后现代的当下呈现出来,结构起来,王府井步行街的建筑景观本身,就呈现了一种古与今和中与西的图像对话。
步行街南口,与长安街相交,是东方广场,由两座巨型的现代建筑形成,对步行街做了一个豪华的延伸,对步行街与长安街进行了一个双重的对接。它既是长安街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步行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后一意义上,东方广场屋内下面的地铁站,接连了整个北京城,进一步突出了步行街在全北京的意义。东方广场的建筑形式,从内到外,里面一个西方式的MALL,外部一个高大宽广的现代形式,体现了中国人所理解的当代型,其建筑日期和建筑形式,无不呈现了一个完全的现代(理论界关于东方广场的争论,内蕴了中国学人对当代性的分歧,与本题无关,略去)。步行街北口,是东安市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东安市场与陆军部、奉天火车站、农事试验场、北京饭店等建筑一道,构成了北京建筑现代化的第一次浪潮。而20世纪初东安市场的出现,正是让古代型的王府井成为现代型的商业街的具有象征性的事件。从此,王府井有了不似前门大栅栏胜似前门大栅栏的现代商业街区。现在的东安市场,在空间体积和外观高度上已经现代化了,但在建筑的重要部位(房顶的檐和大门的柱)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变成了一种中西合璧、古今一体的新型建筑。它以墙面为西,以顶部为中。顶部在建筑中具有的主体型使得东安市场突出了一种中国风格,特别是与南街头的东方广场相对照,一为中,一为西,一为古,一为今。可以说为整个步行街定了一个总体基调。新安市场虽然顶部形象是中国古代的,立面形象是近代的,但内部结构和装饰却是当代的,与东风广场一样,都是MALL的形式。这样虽然在外部,有中西古今之分,在内部却一样体现了当代,这两大MALL,一南一北,形成了王府井步行街的一种读解隐喻。
步行街之中,是北京百货大楼,这是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商业第一楼,该楼保持原来的基型,虽做了细部新饰,仍可感20世纪50年代建筑的雄姿。特别是楼前劳动模范的半身塑像,把共和国的荣誉制度作了一个艺术的体现。由于该楼保持了原来的基型,在内部结构上,虽然也与东安市场和东风广场一样的有最时髦的布局、陈列、装饰、广告,但这种共和国前期的建筑结构,使之带上了一种时代的特点,是个商场,而不是MALL。步行街,购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母题,这一母题在三个重要的位置上(南、北、中),以三种不同的建筑类型(古、近、今)体现出来。而东安市场和东方广场两个后现代的MALL,强调出现了购物和休闲性,这两个强调带动了百货大楼休闲性的突出。而三种不同的建筑类型,使购物和休闲具了一种观赏性。这三座巨型建筑,由于风格不同而有了一种互文性,也有了一种历史性,这两性都突出了观赏性。站在这三座巨型的建筑面前,你自然而然地要观赏一番,体会一番……
消费主题,建筑类型,历史时期,构成了王府井步行街主调。这一主调,在整个步行大街上被做了丰富性的延伸。漫步街上,有各种传统老店,如四联美发店、瑞蚨祥丝绸店、承古斋古玩字画店……有各类国际新店,如麦当劳快餐店、肯德基快餐店、耐克鞋店……这形形色色的店,或大或小,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它们的门面以一种多样性的建筑风格呈现出来,其包含的内容,却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的消费品格,不但有物质性的消费,让你美发、美身、美容、美腹……还有精神性消费,有保持了20世纪80年代建筑风格的外文书楼,有采用最新风格的时髦图书大厦,有采用传统形式的工艺美术大厦,有字画店,玩意店,文具店……让你美心、美情、美意。这些形形色色的商业门面,是各种建筑风格的展示,有完全的中国风格,如小吃街,中国门楼,中式的店面,中式招牌;有完全西方风格,如图书大厦,玻璃门面,几何分割,非常现代;有中西结合,如工美大厦,西式主体上,盖一中式大屋顶;整个步行街高低起伏的建筑所构成的天际线,具有一种韵律的美感。能欣赏王府井步行街的天际线,是你欣赏趣味的体现。构成这一天际线的,有现代的平顶,有中国的大屋顶,也有基督教堂式的尖顶,伊斯兰建筑的圆顶……这是一种容纳万有的,具有世界胸怀的天际线,它体现了王府井步行街的京城特色,同时又以建筑图像体现了王府井步行街所处于其中的全球化时代。
三、王府井步行街中的雕塑内蕴
王府井由购物性的商业街变成观赏性的步行街,对观赏性的专门性强调,就是街头雕塑的出现。
把雕塑放到一条全步行的商业/文化/休闲的街上去,这一空间位置(街上)和空间性质(休闲)对雕塑提出了一种新要求。从更深厚的文化关联上说,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的互动,一方面,雕塑需要进入步行街,以使步行街作为一种后现代消费街道的性质得以完成,这是一种世界的城市主流,也是一种世界的街道主流;另一方面,步行街有自己的文化定位,这一文化定位使得雕塑要从原先的中国雕塑发展之线超越出来,融进到步行街这一中国文化新视觉象征的整体中去。正是在这样一种互动中,一个新的城市雕塑维度产生了。
在步行街的内在要求中,王府井的雕塑具有一种后现代的组合。第一是步行街南口的王府井招牌,它以浮雕的形式挂在商店的墙上,古色古香。你可以不把它看成雕塑,也可以看成雕塑。正是这一模糊性,让它有了两个方向的走向,不看成雕塑而看成牌额,这是一种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街;不看成牌额而看成雕塑,一瞬间,整体建筑,甚至整个街道都恍然成了雕塑,这是一种西方文化传统中的街,王府井要形成的是这两种意象的合一。在从南进入步行街不远,是王府井饮食街的门坊。与牌额相呼应,指向了一种中国传统式的古街。但就在饮食门坊之旁,是王府井移动电话营业厅,厅前的两个叠在一起的巨型手机,以一广告的形式,成就为雕塑的实体。它与牌额相呼应,指向了一种后现代式的新街。这一巨型手机雕塑,如果是步行街设计的原意,就显出了一种有心的后现代追求意识境界,如果是营业商后来的创意,则显出了一种无心合道的后现代无意识景观。在步行街的中段位置,北京市百货大楼前,是一座劳模的半身塑像。这劳模生前就是百货大楼里的一位普通的营业员。这一雕塑连同后面的建筑一道,把人们带进了共和国前期历史。正像百货大楼这一建筑呈现了共和国前期的建设风格一样,楼前的塑像呈现了共和国前期的雕塑模式:雕塑与建筑形成一种的关联和互动。但当这一原有雕塑与建筑的互动关系被置放进一种步行街的整体语境中时,这一关系又生成出了新的意义,雕塑和建筑都成为了一种观赏景观,而且,在塑像前面,设计了一个几何喷泉,喷泉与塑像构成一种比建筑更加亲密的关系,形成了把雕塑拉向观赏的强势。如果说,前面讲的三种雕塑,都与某种历史/文化/趣味有密切关系,其雕塑性是在一种共享语境中得以呈现,从而与所在的位置和环境构成一种互生和衍生的关联的话,那么,步行街北头的两组雕塑则显出了雕塑的新质。
步行街北头的雕塑典型地体现了一种新质:雕塑放到街中。北头马路北面街上,老字号的鞋店前,有四个小孩戏鞋的组塑。北头东面新东安市场前有三组雕塑:清末人力车夫,民初的路边理发,民国的街头说唱。东安市场是清末新政在北京出现的几个标志性的西式建筑之一,它与大理院、陆军部、女子师大、北京饭店、京奉铁路北京站等,共同构成了京城的第一批西式建筑,以建筑的形式象征着现代性在京城的出现。而今的新东安市场,作为步行街整体的一部分,已从以前的一层变成了起伏有致的多层,建筑上部也以中国传统建筑的顶檐呈现,然而,东安市场本身却代表了一种历史,因此,这三组雕塑,正是从清末到民国的街头景观。如果说,步行街南头和中部的雕塑(浮雕、广告物、半身塑像)带着古代的、最新的、历史的不同艺质,而显示了雕塑的多方扩散和多重张力,那么,步行街南头的这四组雕塑则从雕塑性和文化性的结合上显出了步行街前对雕塑的一种新要求。步行街内蕴的信息是多流向的,从而步行街的雕塑本身就微缩成了一个只勾勒和突出重点的雕塑史,可以将之进行多种的组合。比如,当否定南头牌额的雕塑性,只将北头四组与中部劳模,南头手机指认为雕塑,这是一种雕塑史组合,突出了一种西方性的雕塑观;否定手机的雕塑性,将之排除在雕塑整体的意义结构外,这是另一种雕塑史组合,呈现的是一种古典的雕塑性;肯定牌额的雕塑性,也肯定手机的雕塑性,将之纳入雕塑的整体布局,这是一种世界性的雕塑观……总之,王府井步行街的显形和隐形的雕塑,可以作多种多样的后现代式的意义拼贴,而一旦进行这样的拼贴,意味着把雕塑与步行街上的其他视觉元素,进行一种丰富性的重组,这样做有利于揭示步行街作为一个整体的视觉文化意义,但不利于从雕塑的角度突出其雕塑在步行街之中由雕塑性而带来的意义。
从雕塑性的角度出发,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可以作两种组合,一是从雕塑史角度出发的时空结构整体。它组织前面说的从南头牌额到北头四组,到中段劳模,再向南到手机的雕塑为一体。有一个时间上的历史顺序结构:传统—清末—民国—共和国—消费社会的今天;又有一个空间上的回环结构:南—北—中—南。在时间结构上,两端都延伸向浩茫的无限,牌额以书法和图案引向了过去的浩茫,手机以无线电引向了未来的浩茫;在空间结构上,这种回环性呈现出了一种中国美学的意味,同样具有一种西方的几何美。二是从城市雕塑发展维度进行一个整体组合。在这一维度里,牌额具有一种模棱两可的边缘性,它代表了一种雕塑样品,也代表了一种历史文化,形成的是对过去的历史记忆(传统古雅)和现在的新式功能(地点标志);在这一维度里,劳模塑像是一种雕塑类型,这一类型曾在共和国时代的雕塑创作中成为一种时尚,这一雕塑包含了百货大楼的行业荣誉,也是一种历史中的样式。当这一雕塑出现在步行街上时,与其说是因为其雕塑功能,不如说是历史标记功能,劳模塑像与百货大楼一道,成为王府井步行街容纳古今,囊括世界观念中众亮点的亮点之一。在这一维度里,手机是一种雕塑类型,但这一雕塑是为了商业广告的目的而出现的,这是一种最新的时尚,它对接了艺术与商业,呈现了一种后现代的互文、挪用、戏拟、反讽……当这三组雕塑在呈现雕塑的同时,更在于接连了历史/现代/文化/商业,因此,它们是为了新的步行街而出现的雕塑,雕塑负载的是历史/文化/现实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步行街的新雕塑而出现的雕塑,在负载文化功能的基础上突出雕塑功能。
从雕塑性出发,步行街北面的四组雕塑以自己的通俗性、现实风、趣味格、观赏态,显出了一种城市雕塑的新维度。这四组雕塑都放在街上行人行走的空间中,行人可以在其前后左右穿过,因此,雕塑与行人构成一种总体图画。四组雕塑,除了街西街上孩童戏鞋一组比真人略大之外,街东三组,都具有真人一般的大小。一种贴近生活真实的感受,油然而生。四组雕塑都是现实风格,以真实而非抽象、具体而非观念的方式,细节地显出了历史的真态。这种历史的真态在大街上,是以一种趣味性的方式显示出现的。四位孩童,一双大鞋,稚气而顽皮,天真而淘气,令人不禁一笑。人力车夫,拉车向前,日常而又平常,几分艰辛又有几分乐观,显出的是生活的常态。街边的理发,一丝不苟,有生活,有技术,呈现的是日常图画。说唱者,男拉琴女唱曲,既娱人又自娱,有生活,有艺术,呈现的是日常的情调。四组现实风格的雕塑,具有很强的日常性、趣味性、观赏性、通俗性。正是在这里,城市雕塑的新维度呈现了出来,也正是这四组雕塑成为了全国各类步行街模仿的样板。在广州步行街,可以看到这类风格和寓意的雕塑,在重庆的步行街,也可以看到这类风格和寓意的雕塑,再走其他城市的步行街,仍可以看到这类雕塑。可以说,这类雕塑的出现,在一定的意义上,是被步行街的功能所内在地决定的。
如果说,中国城市雕塑在经过了共和国前期的苏联模式的政治型雕塑主潮(共和国初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是一种典型,“文革”中领袖巨塑是另一雕塑),经过了改革开放后西方的现代模式抽象型雕塑加入进来,并形成了某种主潮(这在一些新开发区特别明显,比如北京望京地区的街头雕塑,基本上全是抽象雕塑),那么,步行街的雕塑则使一种新的雕塑类型成为主潮。只要你健步步行街,这类雕塑就会出现。这就是在王府井步行街首先出现的雕塑类型:一种生活型的通俗雕塑。
步行街是消费大众的购物和闲玩之地,不需要严肃式的政治,也不需要精英式抽象,而更需要眼见心知、雅俗共赏、情味日常的塑景。可以说,是步行街这一都城形式本身呼唤出了这一种生活型的雕塑。中国古代城市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雕塑的,虽然衙门府第前两旁塑有着双兽,但兽塑是建筑的一部分,而不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公共实体。民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走向世界,城市雕塑大量地出现了。主要在重要建筑物前、交通要道边、公共场合中,作为一种名片意义的多。因此,随建筑物、交通口、公共性的具体意义关联,加上艺术的时代和世界潮流,而生成出相关的形象。而步行街的雕塑却出现了新要求,一方面,它面对的是消费闲人和逛街游人,另一方面,它与街面店铺形成了一种商业的旅游的互动关联。一种生活的、通俗的、消费的、赏玩的雕塑出现了。赏玩形成了步行街雕塑的主调。你看那一对说唱男女,不正在呼唤着游人的驻足赏听?你看那儿童的小脚插进巨大的皮鞋之中,引起另三位小童的兴奋和好奇,不也让路人不禁要看一看,笑一笑?以王府井步行街雕塑为示范,全国各步行街的雕塑都朝着这通俗性和赏玩性的方向展开。
王府井步行街的四组雕塑,明显地具有一种历史的跨度:从清末(人力车夫),到民国(弹唱与理发),到共和国(劳模),到全球化/信息/消费时代(手机),呈现了一种历史性。步行街在中国城市中成了一种城市标志性的地段。而在王府井这样本身就具有一种历史的街道上,展现历史成了雕塑的一个重要功能。而历史性的展现,最适合的方式就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具象雕塑。只有具象,才能把人引领进历史的具体性之中,只有具象,才能以细节的方式让人回溯到过去。只有具象,才具有白话的通俗性,取得雅俗共赏的效果。当然,如果历史的标志本身就是庄严性的,也不妨按历史的方式呈现,北京市百货大楼前的劳模像,就是以半身形式立在楼前,与街南众孩童的嬉戏,正为一种对照。但从历史记忆这一点来说,二者具有相同的效果。
四、王府井步行街的休闲情味
步行街的特点,第一是街,第二是步行,因此这里街中是街,店内也是街,前者是王府井大街本身,后者是东方广场内和新安市场内,是以MALL的形式出现的街,两座MALL内,每一层中,都是一条条曲曲弯弯的室内之街。店铺内,街墙上,各种广告图片,橱窗陈列,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在这样的MALL中行,犹如在一条条商业街中行,只是这街变成了室内。但正因为是室内,因此休闲性得到了一种强调和突出。MALL的效果,就是让你感觉到,从街上走进大厦,大厦里还是街,是室内之街,夹在街中的是两旁的大店小店;走出厦外,相连的是室外的街,夹在街中的是两旁的高楼低楼,楼中依然是大店小店。当在室内街上步行,体会到了休闲味时,由于室外与室内有相同的氛围、相同的图像、相同的情调,在室外的街上行走,也会感觉到休闲味。步行街,就是让你在街上慢步悠行,且行且驻,购物、观看、消费、欣赏、享受……步行街的目的就是要把购物与观光相结合,把休闲与享受相结合,打造出一种消费社会的街头美学观景和街上的闲情雅致。
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消费与休闲的结合,观光与享受的结合,一定离不开食与吃。因此,中国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步行街,“吃”构成了一道耀眼的风景线。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吃式,有单一的吃店,集中的吃楼,特设的饮亭,专门的吃巷……在形形色色的食楼饮亭食店饮摊中,最具特色的是,东安市场和东方广场两个大MALL中的饮食楼和大街上的自成一格的“王府井小吃街”。前者形成了室内的“美食街”,东安市场的美食街在顶层,世界上的各色食饮,在此鳞次栉比,东方广场的“美食街”在地下一层,同样是世界上的各种风味,在此店铺相接;后者是形成王府井步行街上的室外街中街。大街上是中国传统楼牌,上面用中国行书写着:“王府井小吃街”。走进楼牌,是一个横直曲折的小街,夹街店铺,建筑是传统型,桌椅是传统样,饮食是传统味,吆喝是传统声:串串香、臭豆腐、酸辣粉、担担面、大排档……
在王府井里,可为有更多的时间购物而在此一吃,可为有更多的时间观赏而在此一吃,也可以为了在此一吃而一吃。如果说,雕塑使步行街有了现代风情,那么,饮食使步行街有了传统风味。吃,成了观光客们对王府井步行街进行的一种经验性和身体性的接触,成了步行街上悠情闲意的一种后现代注释,而观光客的种种吃相,又构成了王府井步行街整体图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本文从建筑风格、雕塑内蕴、街道形状、饮食风味四个方面,用举例罗列的方式谈了王府井步行街所形成的图像,但王府井的图像整体和丰富意蕴又远非这四个方面所能道尽。然而,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对王府井步行街的出现进行一下总结的话,那么,可以说:步行街,让中国城市完成了一种性质转型,让中国人完成了一种心情变换,而这两个转型,是从北京王府井的步行街开始的。到北京,不可不去王府井步行街哟,那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种特定的时代、文化、历史、艺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