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海古城的消失看西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城论文,历史文化名城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著名的浙江舟山市定海古城在旧城改造中,文化遗产惨遭破坏以至整个古城消失的消息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历史文化遗产在开发的热潮中被推上了尴尬的境地。
定海古城曾是明代抗倭前线,清代鸦片战争战场,还是近代民族工商和外贸史上扬名海内外的宁波商帮的发祥地。历史的沿革使这座城市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并完整地保留至90年代,曾于1991年被浙江省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而该市在旧城改造时对定海老城区大肆拆毁,遭破坏的包括被文物部门明令为保护对象的历史街区及具有宝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名宅、民居。虽然有省文物局与省建设厅组成的调查组赴舟山调查后提出的反对意见,有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一致通过的要求舟山市停止对历史文化名城破坏的决议,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亲临定海之后提出的8条保护方案, 有《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连续多次的披露和呼吁,但都没有能阻止这一破坏行为。定海名城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
定海古城所遭遇的劫难是令人痛心的,给人类文化遗产留下了无以弥补的缺憾。保存记忆,就是保存历史。定海古城的被毁给予我们的教训和警示是极其深刻的,这是“文盲”加“法盲”合导的一幕悲剧,它再次提醒我们,历史文化名城正在经受着新一轮经济开发的挑战,形势十分严峻。在现实生活中,遭到破坏的何止是一个定海古城,许多历史文化遗产正“日新月异”地从我们的眼前消失。随着房地产开发热和城市建设高潮的兴起,文化遗产在一些人的眼中似乎像一块“绊脚石”,务去之而后快,以至出现了个别城市要求取消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怪现象,从而导致文化古迹被毁之事屡屡发生,相当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名存实亡。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显示着这个城市文化创造的极致,有它独特的自身价值。如何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恢复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重新展示它的历史感和特有的文化魅力有着极大而深远的意义。
西部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正是这些文化名城构成了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历史上西部地区曾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秦朝实现中央集权以来,汉族政权定都于西部的就有秦、汉、蜀、隋、唐诸朝,可以同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少数民族政权中,也有前赵、后赵、东魏、西魏、北魏、北齐、北周、西夏等均定都于西部。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放眼西南,就有高踞于世界屋脊上的拉萨布达拉宫,云贵高原上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古朴的民间文化,川江两岸的巴渝古韵,秦蜀古道上的剑阁雄风以及震惊世界的三星堆文物。再看西北,新疆的西域古国遗存与少数民族文化,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敦煌及丝路文化,西安、银川的古城风貌,兵马俑、黄帝陵、西夏陵等遗存,使这一地区的物质文化,在时代、族属、经济阶段上表现出一种千头万绪、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景观。在国家先后公布的三批共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地区就占了约三分之一。分布于西部这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特有的人文资源优势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骄傲。
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如果说以前在许多地方还只是被人们引为骄傲而不太注重,使其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话,那么面对西部大开发的今天,搞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城市的对接,使其焕发出新的更加耀眼的光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面临着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但是,城市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从国际范围看,高度重视协调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又是一种科学思想和时代潮流。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人类经过数千年的文明养育以后所产生的理性上的共识和智慧的结晶。对西部的诸多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应该从定海古城被毁中吸取教训,不能再走弯路。由于西部社会发展程度和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便使大开发过程中,文化资源的保护面临较多困难。因此,西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任重而道远。当前,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以科学的精神办事,建立起文化名城的保护有效机制,统筹规划,坚决按照中央的精神办事。
二、必须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自然生态被破坏后很难恢复,文化遗产被破坏后根本无法再生。这些人文资源都蕴含着大量的尚待研究和破解的历史信息,都是西部文化生态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它们进行充分保护和研究,对保持中华文化丰富多样性,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西部之所以使许多人向往,正在于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情。定海古城消失的可悲之处,就在于有关当局看不到城市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优势。在一些人眼中,现代化就是清一色的高楼大厦,忽视了地方传统文化的注入。值得指出的是,文化才是一个城市的根,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因此,一个城市的价值,不仅要看有多少拔地而起的高楼大破和通衢大道,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城市有什么样的文化品位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个性。现代化城市建设离开了传统文化的滋养就缺乏了必要的生命力。所幸的是,西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普遍重视了对自身文化资源的挖掘。新疆乌鲁木齐市在十二木卡姆等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重庆市结合大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石刻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银川市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适时提出了突出“西夏古都,塞上水乡,回族风情”特色的以保护文物古迹为前提,以揭示文化内涵为主题的文化名城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了文化建设的力度,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等一批重点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这些城市的做法向人们提供了值得鼓舞的信号,人们由此看到了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希望之光。
三、要注重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和展现文化名城风采。历史文化是名城的灵魂和风貌之本。重要的历史遗址、文物建筑、文化艺术、人物事件、历史街区等是历史文化风貌的构成要素。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大多历史文化遗存丰厚,人文景观众多,从万里长城上,从兵马俑陈列中,从秦砖汉瓦中,从丝绸之路上,从敦煌,麦积山,西夏陵等古迹中,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生生不息,风采依然。此外,在55个少数民族中,在西部聚居的就有44个。这里有中国文化中生命力很强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景观极具文化含量,可以点石成金。
四、应该注重西部文化名城建筑风貌的研究,提高建筑品位。如何以鲜明的建筑风格体现西部名城历史及其个性特色,应该是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共同思考的问题。西部诸历史文化名城在其城市建设中,应着力体现名城性质和历史传承,不应追求奇异、轻佻、炫耀之风,不要照搬现代化大都市的建筑模式,也不要随意模仿江南或东部城市建筑的秀灵和鲜丽,应具有自然质朴、端庄大方之风,刚健有力、舒展豪放之气。建筑形态应体现古朴,雄浑,庄重的风格。
五、应从发展战略上把握文化与经济的结合。西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既要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又要根据现代化的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重新熔铸,积极探索经济文化的新增长点。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地理、文物、典籍、名人、名胜和文化精神等优势,渗透到各行各业及其产品、服务、经营、管理之中去,以期多角度、多侧面、多形式、多层次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形成大经济与大文化互动共生的新的经济增长格局。
六、应该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家咨询制度。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为了有效地避免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冲突造成文化遗产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保证政府承担文化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并防止权力滥用,应当设立名城文化遗产资源的决策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特别是当前西部大开发之际,尤其需要对西部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资源管理、文化建设和旅游经济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未雨绸缪,统筹兼顾。
没有古城的保护,就没有城市的历史,任何对城市记忆的湮弃、更改、粉饰,都是愚蠢的行为。但是不求发展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就没有活力,就难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保护的关键是发展中的保护,是高层次上的提升。应该相信,一座独具个性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必然带给这座城市兴旺发达的前景,同时也将会成为这座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西部文化,是深湛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生长壮大繁荣的历史进程而产生和积累的。这是一个威武雄壮的进程,几度显赫,几度冷落,终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之伟大毅力向前。西部城市的历史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精魂,当此西部开发之际,发掘它,捍卫它,是加快西部发展的着力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