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黄琳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200000

【摘 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行肺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肺癌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肺癌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功能异常率、疼痛评分及术前焦虑评分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行肺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肺癌全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管理

肺癌属于临床中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是由于电离辐射、职业、环境接触、肺部慢性感染、吸烟及遗传等因素导致的[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胸闷、气急、痰中带血、咯血、发热、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肺源性骨关节增生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2]。临床中主要利用全肺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若不实施有效的护理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康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行肺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肺癌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5例,年龄分布在38至79岁之间,均值为(57.10±5.45)岁;实验组35例例肺癌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6例,年龄分布在37至78岁之间,均值为(56.69±5.38)岁。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手术禁忌症、严重器质损伤、凝血障碍患者;

纳入标准[3]:患者经临床诊断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及同意此次观察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主要为患者实施药物护理、全身护理、环境护理及饮食护理等;

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主要预见性护理措施为:(1)术前预见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实际病情等为患者实施针对性预见性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养成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为患者讲述肺癌发生的原因、临床症状、全肺切除术治疗方式、治疗意义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现象及护理的意义等,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2)术前心理护理:手术治疗前给予患者预见性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疾病、对癌症缺乏正确认识、手术及治疗费用、对预后的担心等因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导致疾病变得更加严重,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意义,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多给予患者关心、爱护及陪伴;(3)术后并发症预见性护理:a.患者肺组织被切除后极易出现心肌应激反应及低氧血症、心血管并发症等,为了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出现术后应及时给予患者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心电图变化,给予患者强心剂及镇静剂等药物控制;b.患者术后极易出现呼吸系统衰竭及肺炎等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手术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呼吸道,保证呼吸系统通畅,给予患者适当的钾离子及抗生素防止肺水肿的出现;c.针对存在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白细胞功能衰退、糖代谢紊乱等症状,极易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出现,护理人员应针对此类患者实施血糖的监测,纠正细胞代谢;(4)预见性疼痛护理: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应激反应及术后伤口等因素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出现,护理人员术后应定时为患者实施伤口清洁及护理,给予患者听觉转移法、视觉转移法及精神转移法等疼痛转移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针对难以耐受的患者实施镇痛药物或镇痛泵控制。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肺癌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功能异常率、疼痛评分及术前焦虑评分之间的差异;(1)疼痛评分[4]:采用VAS疼痛评分,总分1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2)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对两组肺癌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功能异常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疼痛评分及术前焦虑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代表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及术前焦虑评分

两组行肺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护理后对比的疼痛评分及术前焦虑评分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行肺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及术前焦虑评分

注:两组行肺癌全肺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功能异常率相比较(P<0.05)。

3 讨论

针对肺癌患者实施全肺切除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在对患者实施一侧肺部切除治疗时可能由于短时间内肺功能降低及心肌负荷加大导致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心力衰竭并发症等症状[5],术后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能加强患者术后身体素质,完善患者的呼吸系统,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防止患者出现心肺方面的并发症,保证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预后及早日康复[6]。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显示,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实验组肺癌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功能异常率、疼痛评分及术前焦虑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实施一般护理的对照组肺癌患者,说明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汤蕊.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前沿,2016,23(3):87,86.

[2]李楠,张国莉,郑守华等.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40-842.

[3]郑惠萍,张杏玉,伍爱仪等.快速康复理念在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9-61.

[4]石娥.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9):159-160.

[5]熊淑艳.128例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7):110-110,111.

[6]陈海霞.肺癌全肺切除术102例围术期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9):76-77

论文作者:黄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黄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