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地说生到死,有趣地谈生命--读菲尔丁传说中的“里斯本海洋日记”_里斯本论文

从容地说生到死,有趣地谈生命--读菲尔丁传说中的“里斯本海洋日记”_里斯本论文

从容对死亡,风趣说人生——读菲尔丁遗作《里斯本海行日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里斯本论文,遗作论文,风趣论文,从容论文,人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亨利·菲尔丁是18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里斯本海行日记》(The Journal of a Voyage to Lisbon,Shamela,and Occasional Writings,2008)是菲尔丁在1754年夏去里斯本养病的旅程中写的。由于作者到里斯本后仅两个月就去世了,《里斯本海行日记》成了他的遗作。这部旅行记还没有中文译本,因此中国读者对其了解不多。著名学者帕特·罗杰斯指出:《里斯本海行日记》是菲尔丁“最动人的作品之一,其体现的勇气和依然强大的观察力令人感动,同他最优秀的小说一样充满人情味”(Rogers 215)。本文将对《里斯本海行日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加以介绍,重点关注危重病人笔下风趣生动的人生描写。

作为菲尔丁最后的著作,《里斯本海行日记》给读者提供了关于作者最后生活的记录。从《里斯本海行日记》的《引言》中我们了解到:菲尔丁在冬天的打击犯罪斗争之后,到乡间休养一段,此时他自己描述的病状有“黄疸病、水肿病和气管炎”(Fielding 557)①。白特斯廷教授根据其症状推断菲尔丁患的是肝硬化腹水或腹膜癌。(Battestin 577)到1754年初,菲尔丁身体状况恶化,2月回到伦敦之后不得不抽腹水达14夸脱(约合16升),4月和5月又抽了两次腹水。虽然3次抽的腹水量一次比一次少,但间隔却一次比一次短,实际表明他的病情在不断加重。鉴于这种情况,医生和朋友们建议他到南方疗养。考虑到去法国南方需要走陆路,他们最后决定乘船去里斯本。菲尔丁的同父异母弟弟约翰很快联系好了“葡萄牙女王”号,说很快就起航。菲尔丁6月26日登船,上船以后因为正值国王登基纪念日,海关不办公而再次推迟。以后又因为船长要等人等货再推迟两次,直到6月30日才终于起航。②

菲尔丁对自己上船的描写十分感人:“要登上大船,必须先上小船,这却有不小困难,因为我自己的腿动不了,必须靠人抬;虽然我体重很轻,不是多大负担,别人却像阿基米得一样找不到一个稳定的落脚点”(Fielding 568)。这既描写了他的窘境,也表现了他特有的幽默和超脱。上大船则是坐在椅子上让绞车给拉上去的,可见他的身体状况。上了船却又不起航,菲尔丁只好忍耐着。18世纪的伦敦没有现代的污水处理设施,以臭气熏天而闻名,在船上就更难受。下面是菲尔丁的描写:“我们躺在瓦平(Wapping)和雷德利夫(Redriff)之间这很不利的地方,呼吸着两个好地方美妙混合的空气,欣赏着由海员、水手、鱼婆、蛤贩及两岸其他居民的声音组成的美妙和声——这些声音组成的交响乐甚至超过霍格斯通过想象创作的那看一眼都可震聋的画面。此外,我还有更急迫的原因需要尽早起航,这就是已经抽了3次腹水的水肿似乎又在威胁到不了里斯本就需要第4次抽水”(570-571)。在这段描写中,菲尔丁首先写明两个港湾之间气味难闻,然后又用“好”、“美妙”(原文是“Sweet”、“Delicious”)给予了反讽描写。同样具有反讽意味的是,由于船长为了多装货多载人而一再延期,菲尔丁在船上待了两天之后请来亨特医生提前抽了一次腹水,虽然此时没满,只抽了10夸脱,却使他如释重负。(577)考虑到他的航程后来用时达40多天,我们不能不说菲尔丁是因祸得福了!

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从伦敦到里斯本乘飞机不过一两个小时,在18世纪中期正常情况下乘海船也不过需要一两周时间,但是重病的菲尔丁却在炎炎夏日用了差不多6个星期才到达目的地。6月26日上船,30日才起航;在格雷夫森德过海关检查之后航行一天就因风停了而在迪尔附近待了大约一周;7月10日顺英国南海岸西行到达怀特(Wight)岛,在这里又待到18日才重新起锚;7月20日抵达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的托尔湾(Tor-Bay),又耽搁到7月27日才得以开船;此后没有再停靠英国海岸,但风向不定,船走走停停,直到8月2日以后才遇到顺风,终于在6日到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造成这种长时间耽搁的原因主要是风:以风为动力的帆船没有风就寸步难行。船长虽然经验丰富,常常自诩料风如神,实际上对于变化不定的海风却束手无策。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在大自然面前人几乎无能为力。托马斯·基莫尔在为他编辑的企鹅版《里斯本海行日记》所写的《导言》中指出,“在《日记》里,受制于风的船是菲尔丁表现生命无着的主要象征。现实使他处于项狄那样无法前行的窘迫境地:正如斯特恩的《项狄的生活和观点》让主人公待在孩童时代,《穿越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旅行》最南也只到了皮德蒙特,《里斯本海行日记》写的主要不是葡萄牙,而是伦敦、赖德(Ryde)和托尔湾”(Keymer xii)。即使身体健康的人,这么长时间的折磨也会生病,何况已经病入膏肓的菲尔丁。但是,这种困境中的菲尔丁却在生命的最后日子给我们留下了感人的景色描写、生动的人物刻画和深刻的社会分析,这需要何等的毅力!

性格豪爽、喜爱交友的菲尔丁在困守海船的时候,却很难找到交谈的伙伴。他在7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妻子受牙痛折磨,“我的女儿和同伴因晕船而入睡,其他旅客一个是14岁的无礼男童,一个是无知的葡萄牙教士,他只懂葡语,而我对此一窍不通。船长是唯一可以交谈的人;但不幸的是,他既对海船以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又聋得非大声吼叫便听不见”(587-588)。菲尔丁后来在7月28日的日记中说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才第一次认真考虑加入旅行记作家的行列;一些最有趣的页面(如果真有的话),很可能是作者所经历的最难耐时光的产物”(649)。当代菲尔丁研究权威白特斯廷教授指出,菲尔丁“是最具英国本土特色的作家”(Battestin 590),他乘的海船一次次因没风而停泊不前,似乎象征着大自然不忍放他离去。而菲尔丁在他最后的写作中也切实表现了对英国的眷恋。海船顺泰晤士河下行的时候,菲尔丁对河中及两岸的船舶赞美不已,说这充分显示了英国海洋大国的形象。菲尔丁写道:“上午天气晴朗,我们的航行极为愉快宜人;看到两边那么多的漂亮船舶,这是在全世界其他大河上都见不到的。戴特福德(Deptford)和伍尔威奇(Woolwich)的船厂雄伟壮观,清楚显示我们在建造浮动堡垒(Floating Castle)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我们在欧洲其他航海大国中的形象”(578)。他还特别仔细地描写了由著名建筑师克利斯托夫·雷恩爵士设计的专门为海军和遗属修建的格林尼治皇家疗养院:它“在河岸巍然屹立,为其建筑师和国家增光——显示前者的技艺和才智,表达后者(对海军及遗属)的感激——并为河岸壮观景色画上句号。这一切对于没有见过的人可能显得浪漫奇幻,而实际上真理与现实在这里可能超过了虚构的能力”(580)。字里行间充满了菲尔丁的满腔爱国情怀。

菲尔丁的小说以叙述生动的故事见长,具体的景色描写并不常见,在《里斯本海行日记》中却有一些出色的描写。关于7月8日的夜航,菲尔丁写道:“这个夜晚我们在苏塞克斯外海慢慢航行,可以看到丹格尼斯(Dungeness),得到的愉悦要比前进的航程大;因为风平浪静,快满的明月高悬,几乎没有丝云遮挡视线”(592)。在这里,菲尔丁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平静的海景:虽然船行不快,却令人心旷神怡。下面是7月31日傍晚日月交接的描写:“空中没有一片云,太阳吸引了我们的全部注意力,他的威严是语言所无法描述的。正在太阳的光芒从地平线消失的时候,我们的目光被引向另一边的月亮。这时正值满月,她的出生是世界给我们的第二个礼物。与日落月升相比,剧场的布景或宫廷的炫耀几乎都不值得儿童观赏”(652)。读着这充满深情的描写,我们很难想到这是出自危重病人的笔下。

菲尔丁小说以幽默风趣著称,《里斯本海行日记》的许多描写也毫不逊色。7月11日的日记有一段关于救猫的描写:

今天我们在海上遇到了一个最不幸的事件。海船正在扬帆航行,虽然走得不快,生活在船舱里的四只小猫中的一个跳窗落水;有人马上告诉了船长,他正在甲板上,听到以后很关切,发了不少誓。他立刻给舵手下指令,要搭救他所说的可怜东西;跟着落下了帆,大家都为搭救那可怜的猫而忙碌。我承认,这一切让我很惊讶,倒不是船长的极度关切让我惊讶,是他所抱的成功的希望;因为,即便猫有九千条命,而不是通常说的九条命,那也一定没救了。水手长却更有信心:他把衣裤一扔,勇敢地跳入水中,几分钟后我吃惊地发现他回来了,而且嘴里叼着一动不动的猫。(593)

菲尔丁接着写道,猫被扔在甲板上,没有一点活的迹象,船长也没有办法,便和葡萄牙教士一起下棋去了。那么落水猫的下场究竟如何呢?菲尔丁后来告诉读者,“让船长高兴的是,小猫最后活过来了;这却让一些海员大失所望,因为他们相信淹死一只猫预示着会有顺风……”(594)从报告发生不幸事件,到出其不意地救猫出水;但救上来的猫却没有活的气息,似乎让人失望,后来却活过来了,对这结果又是有人高兴有人愁。这跌宕起伏的变化的确生动有趣。

从人物形象来说,《里斯本海行日记》中的船长和后来出现的弗朗西斯太太是最值得关注的。船长开始出现时的形象很主观武断,有时甚至不讲道理,但是他后来的表现却颇富人情味。在停泊托尔湾的时候,有一次菲尔丁正和太太在船舱里用餐,船长派人来搬酒,菲尔丁对来人没有礼貌很恼火。结果来人报告船长之后,船长反而火气更大,他立刻来到船舱质问。菲尔丁说船长不在时他认为船舱属于自己。

“你的船舱?”,他重复了好几遍,“不,天(谴)——我,是我的船舱。你的船舱!天(谴)——我,我把猪赶到好市场了。我想,你在这里发号施令,就认为是你的船舱,你的船;但我要在这里发号施令,天(谴)—我!我要向人们表明我是船长,不是别人,是我!你是不是觉得拿了那可怜的30镑,我就把船卖给你了?但愿我没在这船上见着你,也没见着你那30镑。”他接着又多次重复30镑,带的那种鄙视不屑的表情我觉得既不适合那笔钱,也不适合眼前的情景;那钱是为运送货物——人体之重而付的,比其他货物的运费高百分之五十,而实际上占的地方却更少,可以说几乎不占地方。(640)

白特斯廷的注释说“我把猪赶到好市场了”是俗语,是生意亏了自我解嘲的话。菲尔丁最后强调“为运送货物”意在嘲讽自己四肢几乎瘫痪,与没有生命的货物差不多。然后菲尔丁用了两页多的篇幅探讨自己的钱怎么就成了“可怜的30镑”了?当时30镑大约是一个中下层人一年的收入。《约瑟夫·安德鲁斯》中的亚当斯牧师有5个孩子,他一年的收入是23镑,勉强维持一家生活。因此菲尔丁分析说这钱之所以成了“可怜的30镑”,是因为船长高傲,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最后,身为治安法官的菲尔丁终于拿出了看家本领,要求立即上岸,命当地治安法官来逮捕船长,因为他有前科。结果这一着还真奏效,船长立刻服软,“他跪在地上,很可怜地要求饶恕。”菲尔丁接着写道:

我没让这个勇敢的老人跪着,马上就表示原谅他了。

在此,为了不使读者觉得这是自我夸耀,我要立刻说明此事根本不值得赞扬。我对他的宽恕既不是来自心灵的高贵,也不是得自基督教信仰的力量。说老实话,如果人们更聪明一些,我宽恕他的动机会使人们更宽容:因为这样做对我更方便。(643)

自此以后,船长对菲尔丁的态度有了变化,而作者笔下的船长形象也更加生动全面了。他赞美船长说:“他是个心肠顶善良的人。他对于海员们就像是个父亲;他们中有人病了他会十分关心,多做了工作的会得到一杯杜松子酒的奖赏。他甚至把他的人道——如果我可以用这个词的话——推展到动物身上,他的大小猫咪都受到热情关照。我们今天晚上就看到了一个例证,那只证明淹不死的猫,被发现在船舱的羽毛床上憋死了”(643)。船长过于人道的好心却产生了恶果,这几乎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萧乾评论说,船长成为“菲尔丁的画廊中的最后一个人物,刻画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98)。

船停泊在怀特岛以后,由于风向不对,一时开不了,菲尔丁准备听从夫人的建议上岸休息,7月13日的日记有如何上岸的描述。菲尔丁先被放上一只小船,划到岸边,“被两个海员抬着,趟过泥滩,放到岸边一把椅子上,又抬着走了四分之一英里,来到一处房子,它似乎可以提供赖德最好的接待”(596)。旅店的主人是弗朗西斯(Francis)夫妇,但是太太当家,丈夫只能乖乖服从,病重的菲尔丁也受到她的虐待。吉尔·坎贝尔写道:“旅客为等顺风而在赖德停留的旅店,成了菲尔丁所描写的众多由女性当权的家庭领地中的最后一个”(Campbell 245)。客人开始被安排的房间很潮湿,后来菲尔丁太太看到有一间仓房挺干燥,便决定住在那里。本来菲尔丁是听太太的建议上岸休息一下,却在这里从13日一直待到18日。关于这一段的叙述占日记总篇幅的三分之一。菲尔丁对这一段生活的一些描述可以与他的小说相媲美。请看菲尔丁对弗朗西斯太太的描写:“她个子不高,长得粗壮;脑袋与肩膀靠得很紧,还有点往一边歪;脸上的每个部件都突出锋利;因患天花而在脸上留下道道印痕;表情似乎能够从奶变成酪(Curd),颜色更像已经变成酪的奶”(607)。托马斯·基莫尔指出,菲尔丁的描写很像《帕梅拉》中的朱克斯太太:“虽然一些细节有区别,她的形象结构如此相似,几乎可以说是菲尔丁把理查逊的小说翻开放在面前”(Keymer xxv;参看吴辉译本132—133页)。菲尔丁这样做的目的是用小说手法来塑造生动形象。

18世纪中国茶风行英国,菲尔丁和家人也喜饮茶,带了茶叶途中饮用。7月18日的日记中写道,他们要离开弗朗西斯家的时候却发现茶叶箱不见了:

立刻检查每一个地方,连根本不可能放茶叶箱的地方也查过了;因为丢了茶叶非同小可,许多读者可能不理解。女士和病人一时离开这种宝贝饮料(Sovereign Cordial)都感觉困难;长途旅行没有它那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尽管灾难巨大,看来却实在无法避免。赖德全镇也买不到一片茶叶;弗朗西斯太太和店铺所卖的茶叶根本不是中国产的。它简直与茶叶毫不相干,不管是闻或品,只不过是叶子罢了:因为它实际上是难闻的烟叶。(616)

最后他们想到乐于助人并曾经送他们新鲜水果的罗伯茨夫人,便派人向她求援,其他人则只好为启程做准备,“至于茶叶箱,虽然它对我们的重要性就像弹药箱对于将军一样,只好承认是丢了,或更确切地说是被偷了;因为,尽管我不愿意说出具体的名字,我们当然在怀疑,而且大家怀疑的是同一个人”(616)。显然是怀疑弗朗西斯太太给偷走了。幸运的是向贵妇人求援的人带来了茶叶;“就在同时,男仆威廉也把我们自己的茶叶箱找回来了”(616),原来是丢在小船舱里了。一场“灾难”终于以欢乐告终,弗朗西斯太太虽然不招人喜欢,总也不至于背偷茶的黑锅了。这一段插曲可能是最形象地描写18世纪英国上流社会对中国茶喜好的散文。

曾经编辑过《里斯本海行日记》的哈罗德·帕格里阿洛教授指出,本书“虽然名义上属于旅行记文学,实际上探究了对他过去和现在感兴趣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传统、法律和英国关税;英国海军舰队和商船;威斯敏斯特的垄断性鱼商;医疗从业人员、秘方和庸医;伦敦的窃贼和乞丐;古今作家;需求与供应者的苛刻;以及食物饮料带来的健康愉悦等”(Pagliaro 198)。在迪尔附近,船因风向所困,只好抛锚。虽然锚地离岸不远,但上岸却不容易。船长轻易不放自己的小船上岸,“到迪尔有两英里,船费至少要一个半克朗,而我们真要因为急需非去不可,那就要收费半个几尼;因为这儿的好人们把大海看作附属于他们房舍的公地,如果看到有同胞在此陷于困境,他们认为自己有权确定救援的费用”(589)。也就是说这些靠海吃海的船主有些趁火打劫的性质。菲尔丁最后抱怨说:“这反映出这些野兽的管理者没有采取合适的方法来限制这种巧取豪夺”(590)。做了多年治安法官,对法制建设很有研究的菲尔丁再次利用这个机会对立法者建言。

尽管菲尔丁在赖德待得并不愉快,临行前还与弗朗西斯太太就账单问题发生激烈争论,他却对此处的海港设施,对英国海军的强大表示由衷的赞美:“我认为,舰队是人类艺术所制造的最雄伟的作品;远远超过那些砖、石或大理石建筑。”(618)他接着提到曾经是政敌的沃波尔首相:“当年罗伯特·沃波尔爵士——最好的人和最好的大臣之一——每年一次在斯匹茨海德(Spithead)举行舰队演习,反对他的人至少得承认就付出的代价而言,他为国家提供了壮观的场面。实际上,这场面要比同样代价举行的陆上安营演习壮观得多。”(618-619)菲尔丁在政论写作中曾经激烈抨击沃波尔,为什么在这里又高度赞扬他呢?主要原因是现在菲尔丁可以从比较客观的角度,以一定的历史距离来观察沃波尔,所以提出的观点就与当年为反对派写作时截然不同。虽然沃波尔的腐败现象不能否认,但作为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实际首相,而且也是迄今为止任期时间最长的首相,他的政绩也是有目共睹的。③1742年沃波尔辞职以后,继任的亨利·佩勒姆是沃波尔扶植起来的,其政策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而菲尔丁从18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是佩勒姆政府的积极辩护人。

但是这里的叙述似乎也另有某种反讽意味。在上面的引文之后,菲尔丁对陆地军队的行为评论说那只不过是一帮罪犯、侵略者和暴君支持者。然后他接着问,大批军舰除了让人饱眼福之外有什么作用呢?还不是同陆军差不多,也是用于战争、杀戮和掠夺。相比而言,商船却对人类更有实际益处。他写道:“虽然雄伟的军舰要比诚实的商船更壮观,我真心希望军舰没有必要才好;因为,尽管我必须承认军舰更漂亮,考虑到人类为了各国共同利益和社会生活幸福而在促进商业贸易方面投入的技术努力,我更喜欢心目中出现的商船形象”(619)。这体现了菲尔丁爱好和平,企盼商业发展、民众幸福的人文关怀。在英国正在靠坚船利炮争夺海外殖民地的18世纪,能有这样的思想是很可贵的。

8月7日星期三是菲尔丁在里斯本上岸的日子,也是《里斯本海行日记》记载的最后一天。全书最后一句话是“用贺拉斯的话说:这是故事和旅行的终点”(659)。这既是说本书所讲的旅行故事,也一语双关地暗示菲尔丁47年的人生旅程。菲尔丁用他喜爱的古罗马诗人的话作结尾既显示了他对先人的景仰,也展示了自己学者型作家的风采。达登指出:“《里斯本海行日记》几乎全部都是在船上和在赖德写的。到达里斯本之后,菲尔丁只写了最后的一两页,以及序言和引言(按这个顺序)。他看上去也没有修改手稿”(1033)。从6月26日太阳初升时在伦敦告别子女,到8月7日傍晚在里斯本回忆先哲,菲尔丁似乎在走着一条逆历史方向的道路,或许正是在对先哲的回忆中,菲尔丁找到了面对死亡威胁的方法。

注释:

①《里斯本海行日记》引文引自Fielding,The Journal of a Voyage to Lisbon,Shamela,and Occasional Writings.ed.Martin C.Battestin(Oxford:Clarendon Press,2008),在文中注明页码。

②萧乾在《菲尔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中写“船五次启碇,都因故未能成行”(98页)不准确,实际是启程日期多次推迟。

③参看白特斯廷618页注释223。

标签:;  ;  ;  

从容地说生到死,有趣地谈生命--读菲尔丁传说中的“里斯本海洋日记”_里斯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