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65)
(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目的:研究压迫气管咳嗽咳痰法对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全年胸腔外科两个病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病人共562例,其中一病区282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二病区280例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压迫气管促排痰法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拔管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转归。结果:压迫气管促排痰法组患者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压迫气管促排痰法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压迫气管促排痰法能够显著改善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呼吸道护理;围手术期;并发症;压迫气管促排痰法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173-02
肺癌已成为我国病死率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方法[1-3]。肺部独特的生理环境导致肺癌手术后肺部炎性渗出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咳嗽乏力等,大量分泌物聚积在肺部,肺不张、肺炎、脓胸等并发症发生率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是影响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围手术期加强呼吸道护理显得尤为必要[4]。压迫气管能够刺激咳嗽反射,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早期促进痰液排出的方法。但缺少临床实验证据。本研究拟使用随机对照分组队列研究,阐明压迫气管促排痰法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人及几名同事于2015年年初到唐都医院胸腔外科进修学习,有幸参与了科室自选课题“压迫气管促排痰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经过科室领导同意,使用其中部分资料将其效果汇报如下。选取2015-2016年我科两个病区共收治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562例,其中一病区282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二病区280例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压迫气管促排痰法护理。为避免干扰和课程的顺利开展,故分别在两个病区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胸闷、咯血等,经临床诊断为肺癌患者。本课题的纳入标准为:(1)经临床诊断为肺癌,需经手术治疗患者;(2)肺内包块原因不明,需行手术探查。排除标准为:(1)经病理诊断为良性患者;(2)术后病理诊断分期为晚期患者;(3)伴有重大其他系统疾病;(4)其他手术禁忌。临床诊断为肺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应用随机数表法将5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0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98例,平均年龄(57.1±12.45)岁;对照组282例,其中男性177例,女性105例,平均年龄(55.2±11.37)岁。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病变部位
考虑到肺癌发生部位对手术方式和愈后会产生较大影响,故将两组肺癌发生部位作一比较:试验组发生于左侧为121例,右侧111例,中央型48例,对照组左侧135例,右侧107例,中央型50例,发生部位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图1)
1.3 手术方式
比较试验组肺叶切除术182例,袖状切除术45例,全肺切除术48例,隆突重建术3例;对照组肺叶切除术197例,袖状切除术32例,全肺切除术50例,隆突重建术5例,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手术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图2)
1.4 护理方案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护理半卧位,给予充分氧疗,综合运用雾化吸入,术后给予镇痛,翻身拍背等呼吸道护理,预防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镇痛、镇静等治疗措施,强化呼吸道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压迫气管,促进患者咳嗽、咳痰,1次/小时,5天,注意患者酸碱平衡,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1.5 观察指标
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书后胸腔引流液总量,闭式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疼痛分级,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差异。术后切口疼痛于术后第3天进行,程度采用Logas疼痛评分,无痛评为0分,剧痛难忍评为10分。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方差齐性,具有可比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经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
2.结果
2.1 压迫气管促排痰组患者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压迫气管促排痰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压迫气管促排痰组患者疼痛较常规护理组无明显差异。(表1)
3.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呼吸道护理在肺癌手术前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5]。呼吸道护理常规包括拍背、镇痛、雾化吸入、术前宣教、术后心理支持等处置[4,6]。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压迫气管促排痰护理法研究患者短期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将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液总量作观察指标,由于早期咳嗽使肺尽早膨胀,促进胸腔引流液增加,但是并不增加胸液总量。胸腔总引流液的量能够反映术后恢复情况。本研究中试验组术后总胸液量1021.4±90.3ml较对照组中1109.4±80.2ml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痰法对术后总胸液量减少起到促进作用。胸引管是胸腔手术后常规留置,用于引流气体和液体的管道。胸引管是否能拔除是评价患者康复情况的指标之一。肺膨胀良好,胸液清亮,无浑浊及漏气,每日胸液少于100ml为拔除胸引管的指正。本研究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观察发现试验组胸引管带管时间为5.1±1.1天,显著少于观察组7.2±0.8天(P<0.05),有统计学差异。总体带管时间较国际报道一致。术后疼痛评分,采用Loga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第3天,撤除镇痛泵后患者疼痛情况。两组比较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压迫气管咳嗽咳痰法对缓解患者疼痛无显著作用。两组患者术前准备相同,术后住院时间能够反映出患者恢复情况。有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能够节约医疗资源。试验组住院时间6.4±1.5天显著少于对照组8.0±1.1天(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并发症(9/280)例较对照组(21/282)例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肺不张0例,肺部感染1例,脓胸0例,漏气3例,咯血1例,心律失常2例;对照组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6例,脓胸1例,漏气4例,咯血0例,心律失常3例,皮下气肿1例。试验组呼吸道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压迫气管促排痰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带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关系到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7]。本研究在术后常规呼吸道护理基础上,给予压迫气管促排痰法,刺激患者咳嗽反射,促进痰液排出,减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压迫气管促排痰法是作为一种新的呼吸道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患者术后因疼痛导致咳嗽乏力,咳痰无力引起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通过比较两组术后胸液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发生情况。压迫气管促排痰法能够有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引流管带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压迫气管促排痰法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呼吸道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Strand L A,Martinsen J I,Borud E K.Cancer incidenc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a cohort of 21 582 Norwegian military peacekeepers deployed to Lebanon during 1978-1998 [J].Cancer Epidemiology,2015,39(4):571-577.
[2] Fitzmaurice C,Dicker D,Pain A,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2013[J].JAMA Oncol,2015,1(4):505-527.
[3] Detterbeck F C,Mazzone P J,Naidich D P,et al.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3rd ed: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13,143(5 Suppl):e78S-e92S.
[4]刘艳.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11):187-188.
[5]罗小凤.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03):28-31.
[6]池迎春,李丹枫,曹令等.呼吸道护理[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03):326-331.
[7]程剑.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疗装备,2005(09):44-45.
论文作者:刘晓红1,张茜1,张永强1,张明明1,周亚东1,赫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肺癌论文; 气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呼吸道论文; 手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