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论文_刘学顶

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论文_刘学顶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孟园小学 276000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新课程也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的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可当学生真正动起来之后,新的担心又产生了——课堂虽然热热闹闹,但是该讲的未讲清楚,该听的未听清楚,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表现,而课后知识掌握不扎实。如何增强操作学习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让活动真正为学习服务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操作学习。在没有任何价值的情况下,操作活动充其量只能算作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休闲”和“消遣”。从操作的难度上讲,要注意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从操作的内容上讲,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操作既不能由老师包办,也不能一味地全部推给学生,应重视操作的目的和难易程度来选取操作的对象。难度大、精确度高的应由老师来做;稍难一点的,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做;比较简单的应放手让学生去做。

比如在教完《米和厘米的认识》后,我安排了一个测量活动,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小小体检表”,要求每人量出自己的身高、头围、胸围、臂长等。活动前,我先向学生示范了每个部位的正确量法,量头围、胸围、臂长并不难,学生间只要互相合作就能完成。只是学生的身高都已超过一米,量起来很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帮学生在墙壁上画好刻度,让学生站过来背靠着墙壁,量出身高。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方法,还主动帮其他学生测量。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是何乐而不为?

二、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验证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图,它表明认识的螺旋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旋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

“动”是孩子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满了“动”的欲望,但如果忽略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往往会变得盲目,得出的结论也就失之偏差,从而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意义。陶老先生也曾说过:“一个母亲把弄坏一只表的小儿痛打一顿,倒把一个小爱迪生打死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在不同的阶段,教师要发挥不同的作用:

1.操作前:教师要把操作要求讲清楚,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好操作步骤并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讲述时教师要注意:讲述的量要适当,抓住重点来讲述,但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2.操作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获取知识。在操作中教师还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践,形成能力。如果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

3.操作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做精要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在比较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中学会缜密,让操作的价值也真正得以体现。

四、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愉悦学习

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启发他们积极参与,让每位学生都动手实践,而且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一课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边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它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这条边与其它三条边一样长,说明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尽管有的同学操作不够规范,有的同学表述不够准确,教师应及时纠正,也要给这些同学鼓励、表扬。

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去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同时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论文作者:刘学顶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  ;  ;  ;  ;  ;  ;  ;  

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论文_刘学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