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类道路路网结构在不断地建设与完善,但随之而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愈加显著,并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交通安全问题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及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还会使得人们对道路的设计质量存疑。为了尽可能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需要寻找产生交通安全的风险源,通过采取系列措施降低交通风险。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安全;关联;设计要点
引言
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除了驾驶员自身的主观因素,如疲劳驾驶、危险驾驶、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外,也有道路环境等客观因素,如大雾天气、雨雪天气、路面抗滑性差、公路设计不合理等,其中道路设计质量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内在因素,是通过提高设计质量可以规避的风险根据公路设计规范,道路的设计不仅仅要满足应有的交通集散效率,还应该充分考虑驾驶因素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设计质量。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设计因素主要有几何线形、路面质量、安全设施的设置,从设计源头体现出对这些设计因素的重视,可以极大地减少道路运营的交通安全问题,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
1、道路几何线形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及设计要点
道路几何线形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行驶轨迹,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需要将驾驶员的驾驶习性及机动车辆性能考虑进入几何线形的设计中。道路几何线形中的平面线形、纵面线形、线形组合及线形交叉都是重要的设计要点,会对交通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1.1平面线形
平面线形中平曲线半径和直线段长度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两个重要设计因素。
1.1.1平曲线半径
车辆在平曲线半径上的行驶是离心运动,因此需要提供足够的横向摩擦力保证行车的安全,如果摩擦力不足将使得车辆产生侧倾,引发驾驶员精神紧张而产生失误操作,出现交通事故。实际数据的调研分析也显示:圆曲线半径只要超过2000m其交通事故发生率就会很低,其值越小事故发生率越高,呈现指数衰减模式。
1.1.2直线段长度
直线虽然方向明确、设计简单,但从交通安全心理角度而言,过长的直线设计使线形过于单调,容易引起驾驶员疲劳造成反应迟钝,对突发事件应激性差;此外,夜间行驶容易受到对向车辆的影响,特别是开闪光灯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实际调研也发现,事故死亡率与直线段长度直接相关,直线超过4km其百万车公里事故率超过1.5%。一般对于80km/h的设计速度,最大直线长度不大于1600m;对于60km/h的设计速度,最大直线长度不大于1200m;对于40km/h的设计速度,最大直线长度不大于800m。
1.2纵面线形
纵面线形是道路在竖平面内的变化情况,其中竖曲线半径、坡度和坡长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
1.2.1竖曲线半径
竖曲线半径主要影响行车视距,且存在路线转折,因此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竖曲线半径越大,其形状越接近直线,因此能够提供的行车视距也越大,这样驾驶员能够清楚掌握前方路段状况,不易发生交通事故;反之,小半径竖曲线使得驾驶员在通过圆曲线极点前行车视距短,不能掌握驾驶路段情况,而在过极点后产生失重悬空和超重感觉而失去方向感,极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另外一方面,竖曲线半径小使得车辆的离心力大,车辆与路面的摩擦性能降低,影响行车安全。因此设计中需要根据行车速度控制竖曲线半径,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与设计车速的关系。
1.2.2坡度
当坡度很大时很容易造成车辆熄火或者刹车不灵敏,这非常容易诱发交通事故;且坡度大的下破路段,由于车辆自身重力因素使得车辆不断加速,进而增加撞车可能性。通过调研显示:坡度在-2%~2%范围内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低,这种坡度组合基本能够满足车辆行车视距要求,车辆在上述坡度组合范围内也能够很好地进行车速调控。
1.2.3坡长
坡度过长将使得车辆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加速或减速,则会使得车速过高或者过低而发生交通事故。在上坡过程中,车辆需要不断加速,过高的车速是诱发交通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且容易使驾驶员疲劳;下坡过程中为了避免撞车往往需要减速,但不同车型的减速机动性差别很大,特别是重载车辆减速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也很容易对道路路面造成损伤,降低行车的平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线形组合
道路线形总体要满足路线规划要求,因此需要不同程度的绕行,需将不同竖曲线和平曲线进行有效组合。线形组合的适宜性也与交通安全直接相关,为了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方法就是综合运用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例如,在地形条件很好的地区,尽量选用直线减少工程量,但为了避免长直线带来的疲劳驾驶问题,则需要引入部分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总体而言,在进行平纵曲线的线形组合设计时,应该避免使用长度较大的平曲线包含众多较短的曲线,也不应该将长度很小的平曲线与长度很小的竖曲线进行组合,总体上保持行车视觉的连续性和平缓过渡。
1.4路线交叉
路线交叉包括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立体交叉交通冲
突较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较低;平面交叉则直接存在交通冲突,当一方车辆采取非正常交通行为时,例如改变速度、突然停车、转换方向等,如果另一路线车辆不进行紧急避险,则很容易发生碰撞,引发交通事故。平面交叉路线为了避免交叉口的交通冲突,需要划分好不同的交通行驶区域,增加行车视距,通过设置交通警示牌或者道路路线,增加视频拍照等手段,控制交叉口的车辆交通行为。首先,交叉口道路的坡度、视距、行车速度等都应该按照公路工程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如果路线交叉范围内的路线设计不能满足要求,应该调整主线或者交叉路线的几何线形。其次,路线交叉需要选择适宜的交叉形式,考虑主线和辅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需要以提高主线交通通行效率为原则,尽量降低支线交通对主线的影响。
2、安全理念下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2.1交叉口安全设计
交叉口安全设计要点如下:
(1)确定交通流主从关系,优先选择“T”形、十字形交叉。
(2)避免5条路以上的多路交叉。
(3)交叉角度以接近90°为宜,避免位错交叉、倒角交叉等情况;
(4)交叉口面积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以有效缩短车辆通过时间。
(5)加强车辆右转限制性设计,强制降速,保证交叉口交通安全。
(6)信号灯设置在交叉口出口道的右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信号灯绿灯时间。
(7)当交叉口进口道附近是急转弯、上坡等,需设警告标志,确保行车人员提前了解路况,减少安全事故。
2.2非机动车道、行人过街和无障碍设施安全设计
(1)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保障行人通行安全,如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处于同一平面时,人行道需设在外侧,有条件的可进行绿化隔离,切实确保行人安全。
(2)合理设置针对行人过街和无障碍设施,保证行人过街、骑车者过街安全,车站、过街设施、人行道等处,合理规划缘石坡道、轮椅坡道、盲道等,保证相关群体出行安全。
2.3交通标志安全设计
(1)整体布局,交通标志间、交通标志与其他交通设施间需协调统一,内容一致,无矛盾。
(2)合理设置引导标志,正确引导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交通参与者,不发生错误行驶。
(3)充分考虑行车人员对标志信息的感知、识别、理解情况,根据速度、反应时间确定合适的交通标志设置位置。
(4)充分考虑道路附属设施、其他构造物对标志的遮挡情况,保证标志视认性良好。
3、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道路设计是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际设计中,需全面落实安全理念,确保道路线形、交叉口设置合理,做好交通标志安全设计,重视非机动车道、行人过街和无障碍设施设计问题,加强道路设计效果评价,合理调整、改进,切实保证居民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董熙强.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联和设计要点[J].交通世界,2017,(29).
[2]聂进,吴京梅,吴玲涛,等.基于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安全的城市道路限速值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4,27(7).
论文作者:宋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线形论文; 曲线论文; 道路论文; 车辆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 半径论文; 交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