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郑惠丽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五十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气道护理、药物护理以及病情监测,而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纠正心衰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纠正心衰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纠正心衰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住院时间;纠正心衰时间;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06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100 cases of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the childr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fifty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raditional nursing measures, including airway care, drug care and disease monitor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hospital tim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correcting heart failure tim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hospitalization tim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heart failur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tim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In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in children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have great valu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Hospitalization; Corrected heart failure time ;Patient satisfaction

引言

小儿肺炎在目前的临床上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该疾病主要是以婴幼儿而为多,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报告显示,在国内的全年儿科住院人数当中,婴幼儿肺炎占婴幼儿总体疾病的23.3%~57.2%。肺炎容易造成患儿高碳酸血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给患儿造成心肌损伤,进而引发心率衰竭,如果没有及时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死亡,对患儿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在小儿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综合护理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五十例,所有的患者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他们的年龄在29d~4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1.4个月。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29例;他们的年龄28d~5岁,他们的平均12.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显示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气道护理、药物护理以及病情监测。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保持呼吸道通畅:(1)叩击:护理人员要用手夹住患儿的腋窝部位,让患儿上身靠近临床护理人员的前臂,让患儿采取俯卧以及仰卧位,手掌背屈凹陷呈弓杯形状由下向上,由外部周围向脊柱叩击,叩击5~10min/次。另外,护理人员还要观察患儿的面色以及呼吸状况等。(2)雾化吸入:在让患儿采取氧气雾化吸入时,需要保持雾化量的适宜。雾化量过度会造成患儿的氧气供应不足。另外,雾化吸入时间通常在20min以下,如果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长时间的雾化吸入会进一步加重支气管的水肿,造成心肌缺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3)吸痰:小儿肺炎,尤其是重症肺炎患儿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咳嗽无力,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小儿肺炎患者选择大小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过粗会造成患儿的黏膜损伤,过细则会出现痰液阻塞,因此选择适宜粗细的吸痰管来帮助患儿进行吸痰。另外,护理人员还要选择适宜的负压,通常在100~200mmHg(1mmHg=0.133kPa),每次吸入时间不能超过8s。除此之外,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把吸痰管一边旋转一边后退,进而减轻肺呼吸道的黏膜损伤。

1.2.2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儿氧气吸入的效果,注意患儿的呼吸是否得到改善。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调节氧流量,以避免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而导致患儿氧中毒[2]。

1.2.3调整静脉滴注速度为减轻心脏负荷,将静脉滴注速度控制在5ml?kg-1?h-1。

1.2.4高热护理:如果患儿的体温温度大于38℃时,护理人员可对患儿进行擦拭,或者通过冷敷等相关降温的方法给予患儿降温。

1.2.5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保持病房内的光线充足,室内温度要保持在18~20℃,确保室内的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定时为卧床患儿变换体位,有利于肺部气体的交换,又有利于患儿体内分泌物的排出,从而有效增加患儿的舒适度。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打扫病房时需要注意轻柔,一定不要尘土飞扬,选择用湿拖布拖地[5]。

1.2.6饮食护理: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少盐清淡的食物为主,多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1.2.7预防感染:(1)严格限制探视,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患儿病房。(2)护理人员要尽量安排小儿肺炎患者住单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念,护理人员代操作前后都要认真洗手。(3)新生儿食具严格遵循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流程[2]。(4)护理人员每天都要用含氯制剂擦拭监护仪、操作台、暖箱,并清扫床单位及地面。(5)护理人员在对小儿肺炎患者吸痰时一定要动作轻柔,以免造成小儿肺炎患者黏膜损伤。(6)由于患儿抵抗力较低,卧床的身体部位容易出现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清洁卫生工作,避免压疮的发生。

1.2.8心理护理:由于小儿肺炎患者在病后的不适状况造成哭闹不止,难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护理人员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去安慰话,通过对肢体的抚摸,让患儿放松紧张的心情。通过对患儿来讲故事、讲笑话等方式来取得患儿的信任,使其很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1.2.9用药护理干预:在给患儿注射药物时,注意用药后的观察,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儿的心率以及呼吸等情况,当婴幼儿的心率突然降至120次/min或≤100次/min时,护理人员要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主要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纠正心衰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3.讨论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在目前的儿科中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大部分小儿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比较高,由于小儿患者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差,儿童自身的各项系统功能发育不全,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极易可能造成患儿死亡。因此,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小儿肺炎的病情变化无常,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小儿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人员要做好及时发现、及时诊治,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具体如下:(1)呼吸频率:世界卫生组织尤其强调,呼吸频率加快是肺炎的重要临床表现。当儿童呼吸频率在40次/min以上,幼儿呼吸频率在50次/min以上,婴儿呼吸频率在60次/min以上,同时小儿肺炎患者伴有嘴唇周围发绀、抬肩样呼吸以及鼻翼扇动时,应确认为心力衰竭,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4]。(2)心率:如果儿童心率在120次/min以上,幼儿心率在160次/min以上,婴儿心率在180次/min以上时,护理人员要第一时间考虑是否出现心力衰竭。(3)烦躁、哭闹不止:患儿在出现心力衰竭时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烦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患儿哭闹不止的情况[5]。(4)尿液量:患儿尿液量多少能反应患儿的心肾功能。(5)血电解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因为限制钠盐的摄入,同时进食较少,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6]。

小儿肺炎作为儿科常见急危重疾病,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疾病发病病因比较复杂,而且疾病发展迅速,所以护理人员还需要注重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有效改善疾病的疗效。通常情况下,临床处理多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主要包括药物护理、疾病监测等,常规的临床护理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促进疾病的恢复,但同时由于小儿神经调节系统不完整等生理因素的限制,常规护理在临床护理期所产生的护理效果是有限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功能指标,有效地实现了疾病的治疗。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更有效地保证了患儿氧气的供给,消除过量的盐分摄入及药物输注过快加重造成的心脏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力衰竭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这表明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护理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京梅.3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5,10(10):2713.

[2]刘月利,任晓燕.小儿喘憋性肺炎合并心力衰竭60例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15,15(5):142-146.

[3]沈晓红.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3):1839.

[4]王莉芬.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儿重症肺炎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5,23(2):59.

[5]林兰芳,李柳婵,袁俭勤.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6,12(34):3205-3206.

[6]李玉峰.新生儿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13,35(18):2873-2874.

论文作者:郑惠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论文_郑惠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