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张桂雄

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张桂雄

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541003

摘要:混凝土施工质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备较强的综合性以及技术性。因此,在现场开展的混凝土施工质控中,务必要从质量、经济、进度、安全等多个角度出发,严格依据相关法规,构件完善的管控机制,打造层层递进、动态把握的管理格局。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务必要强化混凝土施工质控意识,及时应对施工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同时积极学习混凝土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以确保企业混凝土施工水平在质量达标的基础上,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1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中,浇筑环节至关重要,浇筑作业是否得当密切关系着混凝土最终的施工质量。所以,施工单位务必要充分重视此项工作,在具体的浇筑操作前,务必要妥善检查模板支设情况,并检查模板内部钢筋的绑扎状况,确定模板以及钢筋的尺寸、型号等是否合理,进一步依据钢筋特征选定适宜的浇筑方式。在浇筑操作中,要尽可能将混凝土接缝及接头降到最低,同时确保混凝土下落高度不超过2m,以防止溅落等现象,此外,还要确保浇筑作业连续不间断,一方面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有效缩减浇筑时长。

1.2振捣技术

振捣操作紧随浇筑操作开展,良好的振捣技术可以促使混凝土各组成部分均匀分布,同时将混合料中的空气有效排出,以保障其密实程度。通过振捣,混凝土可以在模板中填充到位,以避免常见的局部混凝土缺失问题。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要注重适度振捣,确保不过振、不漏振。当振捣的混凝土出现下沉变慢、无气泡产生的现象时,则表示振捣已到位。要避免过振操作,防止过度振捣引发混凝土中浆液流失及粗集料下沉问题。依据混凝土种类以及施工规模,可以将振捣作业划分为机具操作以及人工操作,在这两种振捣作业中,均需均匀布设混凝土振捣插入点,还要保障振捣棒深入下层混凝土,以实现上、下层混凝土的充分融合,防止分层裂缝的产生。一般来说应将振捣作业持续大约20s,同时还要确保边角部位振捣到位。

1.3养护技术

待上述施工操作完成后,方可开展混凝土的养护作业,要保证养护及时以确保混凝土质量。一般情况下,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该在 12 h 以内实施养护,养护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其表面洒水,而针对一些塑性低的混凝土,则应该待浇筑完毕后,采取喷雾养护的养护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养护模式均应确保养护作业的持续性,且持续时间一般应保证不低于 14 d,养护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与此同时,为了有效降低混凝土出现开裂的概率,相关人员还应该使用湿润的草帘或麻片等覆盖于混凝土表面。

2建筑混凝土作业的质量管理策略

2.1科学的设置混凝土配合比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一定要进行原料试拌,试拌可以提高配比科学性,更可以减少因为配比不合理导致的浪费问题。在试拌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水泥用量,从而发挥其最大效能,并且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长时间与空气接触,难免会发生一定的反应,影响到其质量,并且长期使用中也会被不断地腐蚀,想要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控制水胶比,使用减水剂,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程度,尽量缩小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从而更好更久的被使用。

2.2严格控制温度条件

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对混凝土进行保养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环境湿度以及温度的问题。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方法,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在夏季进行施工作业时,混凝土在浇筑时,入模温度不能高于25度。在冬季进行施工,一定要保障温度在10度以上,不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很容易龟裂,无法保障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外部温度的控制主要还是想尽量缩小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差,还可以通过预埋冷却管来加速混凝土散热,从而使其有更好的质量。

2.3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履行任务责任,提高管理效果。创建奖励和惩罚制度,以规范建设的质量和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并按照管理的好坏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惩,以提高员工的意识,为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规操作的相关人员进行惩罚,从而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

3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方法

人工养护实际上就是通过人员控制混凝土的温湿度,为混凝土凝结和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保证,促使混凝土强度满足施工设计图纸提出的要求,例如蒸汽养护、电热养护以及太阳能养护都属于人工养护包含的范围内。在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让养护时间以及模板周转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一般施行的都是蒸汽养护这一方法。

静置阶段,混凝土零构件浇灌成型之后一般都是会在常温环境之下放置一段时间,这一阶段被称为是静置阶段。静置时间往往都处于 2-5h之内,之所以开展这一阶段的工作,就是为了能够对混凝土强度做出保证,并将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几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升温阶段,混凝土零构件在从常温提升到养护温度这一个环节中,升温的速度不应当太快,以免构件表面和内部因为温差太大而出现裂缝问题,并且混凝土零构件的升温速度应当依据混凝土零构件的薄厚程度确定下来,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升温速度应当适当的降低,最高也不可以超过40℃/h,才可以让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发生几率得到有效的控制,让混凝土强度及裂缝的出现几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恒温阶段,此阶段当中的温度会保持不变。在此阶段当中相对湿度应当维持在90%以上,恒温养护的温度不应当超出95℃,恒温养护的时间应当控制在8h之内,以免对混凝土质量及稳定性造成影响。

降温阶段,这是恒温养护工作完成之后,混凝土零构件由养护最高温度降低到常温的散热阶段。温度下降的速度不可以超过 10℃/h,构件从养护场所当中出来之后,表面温度和外界温度之间的差距不可以超过20℃。

只有有效控制各个阶段中的混凝土养护工作,才可以对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及强度做出保证,从而也就可以将混凝土开裂等问题的发生几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保证。

我国现行混凝土工程施工规程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应当立即开展保湿养护工作,并应当使用塑料薄膜将浇筑面、平面以及边角位置上包裹起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标准中提出,在浇筑结束之后的12h之内,需要将混凝土覆盖起来,并施行保湿养护措施,现阶段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一般也会遵循此规定,也就是在浇筑结束之后的12h之内完成保湿养护工作。混凝土自收缩其实是从初凝之前就开始了,特别是在掺加减水剂之后,混凝土起始养护时间是否精准会直接对早期收缩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初凝之后的8h之内,是收缩加剧的时期,也就是在初凝结束之前应当开展浇水养护工作,以免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之下,对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性造成影响。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引入,极有力的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它一方面提高了建筑的实用性和稳固性,另一方面也转变了建筑建造思维,对于建筑业的革新来说意义重大。在国内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管控能够很好的响应时代的需求。在具体的施工进程中,相关单位务必要将混凝土质控摆在关键位置,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出发,不断完善混凝土质控机制,最终促成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并助力国内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少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低碳世界,2018(11):168-169.

[2]李晓明.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科学技术创新,2018(25):133-134.

[3]赵江涛.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2018(06):133.

论文作者:张桂雄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  ;  ;  ;  ;  ;  ;  ;  

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_张桂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