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在全国纺织工业研讨会结束时的讲话--1995年7月19日(摘要)_国内宏观论文

吴文英在全国纺织工业研讨会结束时的讲话--1995年7月19日(摘要)_国内宏观论文

吴文英在全国纺织行业座谈会结束时的讲话——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九日(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座谈会论文,结束时论文,一九论文,摘要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志们:

经过六天来的紧张工作,全国纺织行业工作座谈会就要闭幕了。这次会议认真贯彻了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长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交流了上海、青岛、常州等城市在调整结构中的经验和做法,实地参观了上海、常州市七个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听取了企业家的介绍,还参观了江苏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张家港市,并联系各自的实际对如何进一步搞好纺织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座谈讨论,大家反映这次座谈会开得适时,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启发收获很大。

结构调整是纺织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纺织工业进行结构调整,是其发展中必然阶段和客观要求,我们把它作为战略任务,在认识上也有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八十年代中、后期,纺织工业经过高速发展之后,在客观上已面临着从数量型到质量、效益型转变的任务,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的矛盾已经显现。1987年,纺织部提出了有计划发展棉纺能力,防止低水平加工能力的延伸。1988年,进一步提出了要调整投资结构、地区布局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但由于当时供求的矛盾还不突出,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还不十分清晰,调整力度也不够大。1989年下半年开始,市场纺织品开始供大于求,纺织工业的各种结构矛盾尖锐地暴露出来,纺织行业内部集中就总量是否过剩,纺织行业是否应该进行区域性的结构调整,沿海老基地和中心城市纺织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乡镇和县级纺织工业的兴起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199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沿海棉纺织能力应该向原料产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文章,预示着纺织行业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目标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1991年纺织部明确提出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任务。在经过连年的经济效益下滑后,各地纺织行业职工在困境中逐渐认识到了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开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特别是沿海老基地、中心城市,在全国实施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技术改造的调整方案之后,积极寻找具体操作的途径和办法。经过几年的努力,上海、常州、青岛等一些先行起步的地区,已经在行业结构调整工作中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摸索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作法,他们不仅为全国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工作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各地开展结构调整工作做出了榜样。

上海 常州 青岛结构调整的基本经验

坚定信念,满怀信心搞好结构调整工作

这几年纺织工业遇到的困难、问题相当多,始终在低谷中徘徊。但是,这些地区纺织行业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始终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在为纺织工业再创辉煌而努力拼搏。上海纺织系统面对调整中的严重困难,局党政领导清醒地意识到上海纺织工业在上海工业经济和全国纺织行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上海市纺织系统几十万职工的带头人,在严重的困难面前,必须以创业者的姿态带领广大职工进行“第二次创业”,坚定不移地完成结构调整的任务。他们以昂扬的斗志、良好的精神面貌,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奋斗,终于使上海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确定资产重组目标,整体规划全行业的发展方向

资产重组是企业之间通过资产流动带来的企业组织形式的调整,它是通过企业联合、合并、兼并、收购、破产、承包、租赁等形式进行企业组织的再造,达到优化资产存量的目的,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通过资产重组来调整产业结构,但是大多数重组是单打一的、分散的运作,缺乏通盘的整体规划,并没有使地区整体结构得到优化。上海市、常州市、青岛市的纺织主管部门从全局出发,明确产业定位,整体规划重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向前推进,使结构调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上海纺织局根据上海要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把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向,定位在“高档次、新技术、多元化、外向型”上,瞄准国际市场,要在本世纪末把上海纺织工业建设成全国纺织工业的五个中心:进出口中心、新技术中心、新产品中心、设计中心、信息中心。“八五”期间抓住机遇进行彻底的调整,争取在“八五”末,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九五”末形成外向型经济全新格局。1994年,上海纺织局组建了上海市纺织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他们抓住这一机遇,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出资组建,对企业进行重组。不是一家一户调整,而是抓整体规划、整体重组,使资产与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他们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拓展优势企业,合理经济规模,壮大支柱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等原则,将原来的19个行业行政性公司重组改制为14个有限责任公司。以20家名牌企业去兼并63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发挥“三名”(名人、名厂、名牌)优势,形成20个著名品牌的集团或有限责任公司,使名牌产品得到较大发展。

常州纺织局针对所属纺织企业“老、小、散”难以形成整体优势的现状,首先对所有企业重新分类排队,通过多家整体联合重组,合资、合作重组,兼并等方式优化资产存量,以资产为纽带组织了几个集团公司,形成新的优势。

几年来,虽然各地都着手进行结构调整,但发展不平衡,不少地区动作并不大,其中一条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整体规划,零打碎敲,企业各自为战进行调整,没有通盘确定重组目标,不能进行整体运作。上海、常州的经验说明了调整必须以地区、城市为单位对资产进行整体重组,才能推动调整工作。

确定国有资产重组的战略,采用高新技术改造老企业

发挥纺织老基地的优势,从长远发展战略来说,根本的问题在于采用高新技术改造老企业,这几个地区在重组国有资产,加大调整力度时,都重点抓了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上海这几年集中力量抓了技改十项工程,使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到80年代中后期水平,棉纺行业具有先进水平的细纱机从1990年的5.5%提高到28.8%,无接头纱比重达25%,无梭织机比重达8.2%,服装行业引进先进设备比重已达47%以上,高中档产品比重从1990年的20%提高到30%。常州市确定以科技兴纺,减量增值的战略,大搞技术改造。经过几年的努力,棉纺锭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已占84%,无梭织机比重达13.14%,全行业棉纱平均支数由28支提高到36支,60支以上高支纱比重已达12.65%,目前产品开发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大为提高,生产发展后劲很足。

发挥比较优势,确定本地区的重组方针

由于沿海与内地,大、中、小城市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其纺织工业亦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调整也必然存在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调整不应是单一模式,而应结合自身纺织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整个城市发展对纺织工业的要求来调整本地区纺织产业结构。

北京市结合城市整体规划,以开发建设纺织一条街为突破口,积极利用级差地租盘活资产存量。三环路内有46户纺织企业,现已有20户企业转移生产,退二进三或优二兴三。一批宾馆、商店相继开业,取得效益。在主业精的基础上,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北京纺织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东省纺织业针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特点以及纺织业的现状,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等措施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向高层次发展,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高起点、高出口创汇、高技术含量产品。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一部分落后设备,将传统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山区、边远地区转移。目前正在通过有价转让、租赁、合作等形式,将20万纺锭和2000头进口气流纺向中西部产棉区转移。

结构调整应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利用自身优势,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找到突破口,实施全局性的调整工作。

立足机制转换,以资产重组为纽带推进结构调整

资产重组作为调整的重要手段,将在整个纺织业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重组工作又必须与转换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机制真正转换了,重组的企业才能焕发竞争活力。

青岛纺织工业总公司在改组中,立足机制转换,对不同类型企业分别运作,做到改制、改组有机结合,激发重组企业的活力。一是对效益好、有长远发展前途的优势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去年一年就有4家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二是以经济实力强、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组建企业集团。三是对有长远发展前途,但目前生产经营困难、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启动的企业,采取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形式。已有4户优势企业厂长兼任4户困难企业厂长,有4户困难企业分别委托4户优势企业进行管理。四是对无发展前途、规模较小、对全局影响不大的10户小企业,果断实行转让、租赁、转产。五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3户企业,实行破产或关闭重建。六是对符合全市产业调整规划,有利于向其它行业转产的9户企业,打破行业界限、部门所有,实行转让和改变隶属关系。纺织业在分类重组的调整中,立足机制转变,所转换机制作为改组的直接动力,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

实施再就业工程,保证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

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妥善安置富余职工,不能简单地把人推向社会,要做好分流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顺利推进结构调整提供保证。

上海纺织局把下岗的富余人员作为国家财富和劳动力资源,在无情的调整中做到有情的操作,以满腔的热情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千方百计把“再就业工程”搞好,以保证结构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人员分流中,他们采取了“五个一批”的办法,纺织局建立了劳动力置换分公司,在全局范围内组成了八个下属工作站为主体的工作网络,为纺织劳动力分流、转岗职工培训、劳务输入输出等提供中介服务。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宣传舆论和组织招聘工作,已经分流了1.6万多名下岗职工,在再就业工程中发挥了作用。

培养一批忠实可靠、甘作奉献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国有企业,难度比在计划经济下大得多,经营者必须是能人,善于经营管理,还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有独立见解,有超前意识,敢冒风险,上海的苏寿南、黄关从、万德明,常州的张锡惠等就是这样一批能人的代表、优秀企业家的代表,上海、常州、青岛等纺织系统正是大胆培养、启用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使得一大批国有企业生机勃勃,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取得成绩,推动了纺织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

下一步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从全行业讲,要实施“22551”工程,使之成为纺织工业改革、调整、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一是在现有化纤生产企业基础上,着重扶持发展20个大型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二是配合国家经贸委、体改委及各省市,搞好20家国家及省部级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为试点企业做好服务工作。三是重点培育50家以资产为纽带组建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集团。四是重点扶持500家出口骨干企业,在技术改造、科技攻关、企业制度改革等方面给予倾斜。五是压缩淘汰1000万锭落后棉纺生产能力,优化存量,使纺织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从结构调整实际工作中,各地要认真学习上海、青岛、常州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来进行。首先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不移地把结构调整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开阔思路,从大纺织甚至跳出纺织来研究问题,寻找办法,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结构调整工作步步走向深入。其次要结合城市对纺织工业要求,明确本行业的定位,制订好一个整体调整规划,并付诸实施。再次,要以资产重组为突破口,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目标。资产重组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取优势企业兼并扩张的形式实现重组,也可以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组建集团,实现存量资产的优化。在资产重组中,需要打破界限,积极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的重组方式,使结构调整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也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优势互补。有条件的地、市可以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在纺织行业中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统一规划调整方案,整体推进调整工作。最后,要注意发现先进,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促进结构调整工作健康顺利发展。

根据当前纺织工业的经济运行状况,下半年各地要抓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①鉴于上半年的生产情况和市场趋势,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和纺织企业要密切注意市场变化,坚决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总的原则是“增畅、限平、停滞”,生产积压产品的企业,要坚决停产,避免出现新的一轮积压。②继续抓紧抓好压锭改造,总量控制工作。压锭改造,总量控制是纺织工业调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这个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去年以来,由于资源配置的矛盾,一些地区又出现了棉纺热,不仅不利于总量控制,又会影响到各地区的效益,八十年代末曾出现过类似教训,希望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大中城市的初加工能力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压缩、淘汰、转移,要坚决完成国家的压锭改造,宏观控制任务。③加强内部管理,大力开发产品。近些年一些纺织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所削弱,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的企业必须有严格的内部管理,这次介绍经验的企业都证明了这个问题,这点务必引起企业的重视。要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有好的产品才能使企业有好的效益。

关于行业管理机构问题。去年以来,各省市机构改革陆续出台,我们建议省、市一级,特别是在纺织工业比较集中的省市,必须要有行业管理机构,可以用纺织总会名称,地、市纺织行业在争取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的同时,也要设立相应的行业管理机构。

关于工业普查工作,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组织领导,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最后,祝同志们工作顺利,在结构调整中取得更大成绩!

标签:;  ;  ;  

吴文英在全国纺织工业研讨会结束时的讲话--1995年7月19日(摘要)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