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论文_林春敏,张鸿雁(通讯作者) 李红伟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吉林长春 130033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B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后,广泛运用于肿瘤化疗,术后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的建立等方面。现已成为一项普遍的技术为各个医院所用。尽管在PICC在导管材料,种类及置管方法上不断进步完善,但导管相关性感染仍然无法完全避免【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老年肿瘤患者行PICC后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各项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入的进行PICC置管的老年肿瘤患者265例。其中男153例,女112例。年龄61~93岁,平均年龄(71.7±5.8)岁,中位年龄71岁。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32例。

1.2 材料

Groshong式三向瓣膜式导管,型号7715405(美国Bard);4Fr导管(美国Bard);5Fr导管(德国B. Braun);IV3000敷贴(英国Smith&nephew);Tegaderm透明敷贴(美国3M);Statlock导管固定装置(美国Bard);可来福01C-CLC2000密闭型无针输液接头(美国ICU);封管液采用0.9%生理盐水或肝素(50U/ml)。

1.3方法

1.3.1 (1)置管方法:置管时患者采用仰卧位。距上腔静脉约45~48cm处,扎止血带。进行常规消毒后铺巾。选择患者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中任意一支进行穿刺、插管。待导管进入到指定长度,回血后用肝素(50U/ml)封管,置管完成后影像学检测导管是否位于上腔静脉。(2)导管用Statlock导管固定装置十字交叉法固定。(3)导管维护时间:一般1周1次,不超过2周1次。

1.3.2 对患者置管时的各项因素进行记录,进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性别(男,女);年龄(≥70岁,<70岁);留置静脉上肢(左,右);输注液体(TPN,非TPN);导管置入长度(<40cm,≥40cm);导管留置时间(<60d,≥60d);导管类型(单腔,双腔);导管维护(有,无);季节(春秋,夏冬);肿瘤质地(实质,非实质);肿瘤分期(早期,中晚期);并发症(有,无)。

1.3.3 细菌培养鉴定:患者拔管时,去除敷贴后对局部进行常规消毒,拔出导管后用灭菌剪刀剪取导管末端,置于血平皿中进行导管末端细菌培养。

1.4 诊断标准

依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中的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进行界定:局部穿刺点皮肤有红、肿、痛,伴有或不伴有渗出液或穿刺点细菌培养阳性,全身感染有感染征象,发热,从血液中培养或导管间断细菌培养阳性【2】。

1.5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数资料均使用χ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易感因素分析

所有观察分析的指标当中,输注液体(TPN,非TPN),导管留置时间(<60d,≥60d),导管维护(有,无),季节(春秋,夏冬),肿瘤分期(早期,中晚期),并发症(有,无)等6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6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见表1。

2.2 PICC相关性感染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情况

对32例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共分离出70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菌株数为21株,占总菌株数的65.62%。革兰阴性菌菌株数为11株,占总菌株数的32.38%。所有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数最多,有27例,占总菌株数的34.3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有7例,占总菌株数的21.88%。对照组各种病原菌构成情况如表2所示。

3讨论

此次研究分析了患者的性别,年龄,留置静脉上肢,输注液体,导管置入长度,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类型,导管维护,季节,肿瘤质地,肿瘤分期,并发症等12项有关因素。所有观察分析的指标当中,输注液体、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季节、肿瘤分期、并发症等6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液体为TPN的患者感染率20.31%,高于输注液体为非TPN的患者9.45%;导管留置时间大于60天的患者的感染率为19.57%,高于导管留置时间小于60天患者的8.09%;导管进行过维护的患者的感染率为9.85%,小于未进行维护患者的感染率19.35%;春秋季节行PICC置管的患者的感染率为7.34%,低于夏冬季节行PICC置管的患者的15.38%。肿瘤早期的患者的感染率为5.13%,要低于肿瘤中晚期的患者的14.97%。有并发症的患者的感染率为17.21%,高于无并发症的7.69%。以上6项为老年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在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的过程中,共分离出70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菌株数为21株,占总菌株数的65.62%。革兰阴性菌菌株数为11株,占总菌株数的32.38%。所有病原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数最多,有27例,占总菌株数的34.3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有7例,占总菌株数的21.88%。PICC导管性感染的细菌类型检测为日后预防感染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3】。

综上所述,PICC置管为老年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静脉治疗的途径。通过对265例行PICC置管老年肿瘤患者的病例分析,我们得出了PICC相关性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日后治疗时避免感染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范爱飞, 李金华, 钟春嫦, 等. 化疗患者 PICC 相关感染高危因素的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3): 346-347.

[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6):597-605.

[3] 袁云, 王妙君, 郑友贞, 等. 肿瘤化疗患者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 2010 (8): 10-12.

论文作者:林春敏,张鸿雁(通讯作者) 李红伟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论文_林春敏,张鸿雁(通讯作者) 李红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