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矿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各大行业中的事故高危行业,极易引发瓦斯爆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煤矿易引发瓦斯爆炸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煤矿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做得不到位,导致矿井中的瓦斯浓度超标,瓦斯作为易燃气体,矿工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火花,两者相遇就会引起爆炸。通风安全管理不到位,除了会引发瓦斯爆炸以外,还会导致矿井下面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矿井人员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对身体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影响着矿井人员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风险;对策
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藏类型,是我国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能源动脉之一,而矿井的通风安全问题又是煤矿安全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开采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关注度的提高,近些年来随着开采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煤矿安全形式依旧严峻,开采问题以及从业人员人权问题备受关注,但是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依旧严峻。为确保高效、经济、安全地排除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输送新鲜空气到井下,保障生产的进行和从业者的安全,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矿井通风安全体系。
1 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矿井人员日常的工作环境,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来形成的。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较大,开采的深度会呈现上涨的趋势,地表的温度也会随着开采的深度而不断升高,里面含有的有毒气体也会随之增加,开采人员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会加重有毒气体的挥发,导致瓦斯爆炸情况的产生。当前的煤矿管理中,忽视通风管理工作,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风安全管理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通风问题难以解决,给煤矿的正常运转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增加了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
1.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矿井通风安全中的最核心因素。地质、环境等因素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但人为因素是可以绝对控制的,同时也是不容易把握适度的,必须坚持从人开始,到人结束。人为因素有通风安全操作能力、安全防范措施准备工作、作业方法、员工素质、配套管理措施、矿井内外作业人员的纪律问题等,有时候危险往往产生在细节的忽略上。通风安全管理不到位、盲目追求高目标高利润、工作地点过多、战线太长等因素往往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1.3 设备因素
设备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备能否稳定、高效运行,将直接影响到矿井通风质量,而对于矿井的通风设备而言,由于其需长期高负荷运行,随着运行年限增加,设备运行的性能及可靠性必然会有所降低,如此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维护,这些设备组成的通风系统必然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影响到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
2 煤矿通风安全的防范措施
2.1 强化环境管理
作业环境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煤矿开采这种高危行业来说,应重视环境管理,尽量把环境因素引起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强化环境管理:a)首先应明确哪些环境因素影响通风安全。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指导思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煤矿生产中,在环境管理方面应把爆炸事故的降低放在首位,可通过安装一些防尘辅助系统,最大限度地把可能引发爆炸的环境因素排除,提高煤矿通风环境的安全性;b)规划环境管理方案。在具体管理通风环境时,应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各项管理系数、管理内容都要在方案中体现出来。在建设通过系统时,应注重多应用一些安全技术,不断夯实通风安全基础,应逐步提高通风系统内环境管理体系的安全性。
2.2 人为方面
(1)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通风安全管理人员,健全煤矿瓦斯治理责任制,全面贯彻落实“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方针,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2)煤矿企业应高度重视煤矿通防人员工作体制及工资分配情况,通过“责任划分、经济分配”的政策激励通防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确保通防人队伍稳定性,从根本上消除“轻安全”思想意识。(3)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瓦斯治理力度及隐患闭环管理制度,即预先评价—安全信息采集—辨识安全隐患—过程重点监察—隐患消除的闭环管理系统,将安全工作由被动型向超前预防型转化,加强煤矿企业管理针对性。(4)加强煤矿通风安全培训力度,深入现场将培训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将通风安全系统知识单个化利用班前会时间进行讲解,每月至少组织四次培训学习并进行结业考试,采取奖惩制度与安全培训考试相挂钩,提高职工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职工业务素质、业务水平,保证煤矿安全通风。(5)煤矿企业应强化人本管理制度,加强职工劳动安全及职业健康,健全职工健康档案,应满足职工物质文化需要,加强职工轮休制度执行力,保证职工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具有充沛的体力投入的工作中。
2.3 完善设备管理
随着煤矿开采事业的如火如荼发展,在通风系统中投入的先进设备也越来越多,这就给煤矿通风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各个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优化设备管理,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可很好地防止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对设备的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两方面:a)系统操作。技术应用方面,严禁违章违规操作设备;b)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方面。应定期维护保养各个设备,做好设备的润滑与检修工作。管理好设备十分有利于煤矿通风安全的建设,为此,必须从各个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对各个运行设备不断进行优化,让设备管理在通风安全管理中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
3 煤矿通风安全建设的方法
3.1 提高技术水平
煤矿企业可通过把通风作业的相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更好地保障矿井安全通风,矿井在实际开展通风作业时,可借助一些高新技术,对通风系统内的部分通风参数进行检测,观测这些参数的波动情况,进而确定煤矿通风安全与否。技术检测具有很高的准确度,这样可使矿井通风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如可通过对矿井瓦斯浓度的实时检测,依据检测数据来判断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促进井下安全作业标准的提升。
3.2 规划安全标准
要想更好地确保煤矿通风安全,必须得有相应的安全标准进行规划、指导。通过安全标准的建设,不但有利于煤矿通风质量更好地达标,且可把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的各项因素降到最低,促进煤矿通风安全作业能力提升,有助于全面保障煤矿通风安全。
总之,确保煤矿通风安全是一项长久工作,需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通风安全能为煤矿作业提供有利条件,做好煤矿通风安全工作,不但有利于保障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且有利于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煤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梁俊春.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5(12).
论文作者:吴国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煤矿论文; 矿井论文; 因素论文; 环境论文; 设备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