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建筑工程中,合同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合同是维护建筑工程中建设方与施工方等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法律凭证,做好合同管理及风险防控意义重大。本文在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控制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 ;合同管理 ;风险防控
引言
建筑工程的主要的特点是:施工风险性高、工程范畴大、施工工期长等,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在遇到外部环境影响时,也许会延误施工合同时间,乃至工程不能在合约期限内完工,由此导致双方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失。因此,需要提高合同管理工作,并且评估合同管理的风险,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合同的签订是施工质量的保证,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建设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合同能够对施工方进行有效的约束,也能够给施工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推动施工的正常进行。并且,如果存在矛盾或者纠纷,通过合同也能够很好的解决。合同中的条款对于各种情况都有明确的要求,即便施工过程中存在矛盾,在严格按照合同执行的情况下也能很块得到解决,保证了施工顺利的进行。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2.1内部合同管理风险因素
建筑工程合同内部管理风险是由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自身方面所造成的问题。归结起来,内部合同管理风险主要源于如下几个方面,即 :其一,合同管理制度或管理流程问题。如果建筑工程施工前期没有建设有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或者标准化的管理流程,那么就会影响合同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二,监管不到位,比如,建筑工程单位没有建设有健全的监管机制,或者为了节省建设成本而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那么可能会影响合同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其三,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如果没有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来开展合同管理工作,那么也势必会对合同管理的效果产生影响。无论上述哪个方面的问题,都会使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合同变更、转移或解除等诸多方面的风险,进而可能会使企业制定错误的管理决策,进而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2.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具体是指鉴于对方极低的信誉度,同行业间非正常的竞争和工程费不充足等因素,而产生违反合同条款或者出现诈欺行为的风险。
3增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
①需要建立好索赔制度,如果当事人违反约定,给工程的另一方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时利用合同的条款就可以要求索赔。通过建立这种制度,保证签订合同的双方都能够认真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可有效提升合同双方的约束力,从源头上减少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②要做好现场签证制度的建设。建设单位或者总承包单位需要做好现场签证的建设,保证所有条款都按照合同支付,避免出现支付过早或者由于管理不严格导致过量的情况。尤其是要注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项目变更,必须要对各类数据详细检查。③还要建立专门的补充合同制度。建筑这种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设计上的变更、质量的问题,出现的所有情况都需要做好记录,保证能在事后做好补充合同签订的任务。
3.2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纵观建筑工程合同风险发生情况可知,大多数合同风险主要源于信誉问题所造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此,为了防范合同风险,可以从强化信用评价入手,具体就是加快建立与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双方的信誉度,促进二者可以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最终确保工程合同顺利签约,之后需要严格依据合同条款的规定和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比如,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双方可以构建相应的信用等级制度,对双方的经营状况、经济状况、组织结构情况等关键信息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价分析,之后将评价所得结果以文档的方式保存起来,从而可以为后续的工程合同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3.3履行合同阶段
合同履行过程具有系统性特征,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合同履行效果,可能会面临合同变更和合同终止等问题,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搜集有关权利义务变更的证据,整理相关索赔和证据资料,提升承包方的自我权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索赔问题,承包人和发包人都要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因为合同漏洞导致发包人承受损失,发包人要弥补合同漏洞,制定严密的合同文件,这样可以降低承包人的索赔几率,降低发包人的合同风险。
3.4完善工程合同管理系统,提升建筑风险的防范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前,需要针对合同管理的各个步骤,创建对应的全面的合同管理系统,促使合同管理能够有章可循。譬如:合同交底系统、责任分化制度等。合同交底系统具体指的是合同负责人在签署合同后,需要将合同的具体条款传达给项目管理工作人员与负责人员,完成交底工作,阐述合同的具体内容,真正落实合同交底体系。责任分解系统具体指的是,把合同的责任分派至每一级项目负责人手中,确定具体工作内容与责任,把任务细致分解,分配于各个部分中,每个部门间要进行沟通、协调,一同将合同任务完成。
3.5实施信息管理模式
当下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合同管理信息化进程,所以为了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有效性,可以从加快构建与应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来开展合同管理。基于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对合同管理成本进行有效管控,提升合同管理的效率。信息化管理体系一般主要涉及到发包方、承包方以及业主等多方的合同管理、工程预算成本管理等许多方面,尤其是配合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对建筑工程全部合同管理资料进行有效整理,从而确保合同管理中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单纯依靠人工的传统合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需求,此时有效利用信息化管理体系等来整合资源,那么在提升合同管理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对合同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可以显著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时效性,有效掌控合同管理的各个过程,这样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比如,通过构建专门的信息化合同管理平台,将合同管理的工作理念渗透于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的整个流程中,从合同评审入手到合同签订和付款结算等诸多环节,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合同管理效果,降低合同管理的发生概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建筑企业务必要重视起来。只有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实行合理、有效的项目合同管理系统与风险防范控制举措,在具体实践中不间断探究与分析问题,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出现,以此促使我国建筑行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朋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整合精细化管理理念之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0):113-114.
[2]伍广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10):116-117.
[3]常亮.施工阶段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措施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7(05):41-43.
[4]田海燕.探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J].2013,05:141+144.
[5]郭姗.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研究[J].门窗,2012,11:159+203.
[6]张宁.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科技信息,2012,07:508.
论文作者:陶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合同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风险论文; 建筑论文; 可能会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