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文明建设是主体性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性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和客体不仅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人是认识世界的主体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通过人的活动,使客观世界得到改造,同时也改造着人自身,这一重要理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要开拓客体,而且要开发主体,进行主体建设。事实上,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尽管内容很多,但从根本上说,都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在发展物质生产和改善人们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发展精神生产和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质,因而是主体性建设。
一、确立主体性建设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任何社会形态一样,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又总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就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208页。)在这里, 邓小平已经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目标提了出来。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都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战略目标提了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规律的认识在深化。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内的全面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如果只求某一方面的单项“突进”,而忽视其他方面,社会发展只能是畸形的、不健康的。只有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民主政治三个方面的统一中去把握社会主义,才能比较全面和准确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我们党在解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发展。确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也就是把主体性建设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无论进行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要素,人是它们之间共同的支撑点。所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特点是把人作为建设的主要对象,围绕着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去进行,突出地显示出主体要素的意义。主体素质的提高,主体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会对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邓小平指出: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了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竞争中越来越居于重要地位,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民族的整体形象,而且更长远地影响到其经济实力和实际竞争力。我国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其本质是人的发展。正反经验反复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而且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归根到底需要依靠劳动者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关注和主人翁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更深刻地改造主观世界。
二、确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主体素质
人的素质是人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各种素养或条件的总称。归根结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它由人的体力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各方面因素构成,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为重要,这是人的发展和从事社会活动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条件。人类的活动无非是两件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从中获得自由。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也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提出的一种综合要求。就公民的整体素质而言,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有机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始终按照“四有”这样一个整体的科学标准去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体。人作为主体,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人作为客体和对象,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其素质不断积累提高,以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和成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是这种主客体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因而,把培养“四有”新人提到精神文明建设核心和根本任务的高度来认识,是合乎逻辑的。
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所要求的。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我国的社会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所培养的合格人才,必须是“四有”新人。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在国际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条件下,我们要顶住敌对势力的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有一代又一代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我们特有的真正优势,能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这是检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败的根本依据。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
三、提高主体素质要着眼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素质的提高,“四有”新人的培养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
首先,要把功夫下在教育人,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上。一是思想理论建设。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因而是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和灵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同时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全社会发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树立艰苦创业精神,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二是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基础性工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引导人们逐步达到崇高的精神道德境界。三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贯彻“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内容上要积极健康,形式上丰富多彩,对象上要服务人民,努力实现主体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总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建设,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要充分调动主体的自觉能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不同于其它动物,人的活动是在意识支配之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人的能动作用表现为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因此,应该不断地强化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人们自身的一种要求,提高自我建设的自觉性。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唯有这样,精神文明建设才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此,要着重把握好四个方面:把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注重发挥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群众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判断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依据。
第三,区别主体的不同情况提出实事求是的要求。我们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实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实现方式;面临着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道德信条的相互碰撞;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某些腐朽、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乘经济体制转轨之机沉渣泛起;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也不尽相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的主体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从而把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觉悟的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比如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体现出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确立体现为人民服务要求的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和评价标准,从而行之有效地调节和规范人们的不同利益需求及其实现方式。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则应当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同时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对不同层次的主体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这就为不同道德觉悟的人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各方面具体道德建设就有了灵魂,有利于引导人们的道德境界逐步向高层次发展,从而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发挥巨大的能动作用,使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
总之,明确精神文明建设是主体性建设,着眼于主体,建设主体,从而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一样,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