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国主义增进新时代青年使命认同的内在逻辑论文

论爱国主义增进新时代青年使命认同的内在逻辑论文

论爱国主义增进新时代青年使命认同的内在逻辑

刘云彬,王 晴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更是青年使命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高度共生关联,能增进青年对自身使命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就内蕴而言,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在政治方位、精神特质、价值引领方面的同质性增进了青年使命的认知认同;就泉源而言,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在文化源流、理论源流、实践源流方面的同源性增进了青年使命的情感认同;就目标而言,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在奋斗主题、实践初心、世界情怀方面的同向性增进了青年使命的行为认同。

关键词: 爱国主义;青年使命;内在逻辑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风雨依旧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纽带。党的十八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全面而深刻地对爱国主义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化表达。新时代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他更是强调“要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1]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具有高度契合性。弘扬践行新时代爱国主义,对于增进青年使命认同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是新时代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一、增进认知认同: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同质

认知认同是新时代爱国主义增进青年使命认同的逻辑起点。所谓青年对自身使命的认知认同即对使命内容、性质、意义等的认知与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间存在着同质性,二者都以处于社会主义阵营为共同政治方位;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共同精神特质;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同价值引领。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能为认知青年使命提供相应的坐标系,从而增进其对自身使命的认知认同。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集共三集,分别由茅盾、鲁迅和郑伯奇编选。茅盾编的《小说一集》,收文学研究会29名作家的58篇作品,其中有王统照的《遗音》《一栏之隔》《技术》《车中》4篇。因此,沈从文指责鲁迅没有选入王统照的作品该是纰漏,但他所说的“个人趣味的极端,必将影响这书的真正价值”,[7]却不能不说是事实。鲁迅既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又是热情的激进主义者,所以他在《小说二集》中选入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以外的33名作家的62篇作品,大多都是缓缓道来,在不经意间把对社会的憎恶注入读者的体内,具有冷静中富于激情的特点。其中,浅草——沉钟社有8个作家的作品被选入,是选入作品最多的文学团体。

(一)共同政治方位:同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两者的关系,表明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根本政治方位。从历时性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70年光辉历程,社会主义的旗帜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党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毅力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党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希冀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建国以来的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社会主义始终是主旋律,而爱国主义是奏响这一旋律的精神力量,在当代中国,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中国。

青年使命与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同质性,都处于社会主义的政治方位中。青年使命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动态性,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态,但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青年所肩负的使命有了坚定的政治方位即社会主义。革命战争时期,大批进步青年开始在十月革命中找寻拯救中国的出路,并且担负起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使命。沿着这条道路,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而这离不开青年一代对社会主义使命的担当。可以说当代青年是在社会主义的昨天中成长起来的,循着革命前辈和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同处在社会主义的政治方位下,弘扬新时代国主义能为认知青年使命提供准确的方位坐标,从而增进青年一代对自身使命的认知认同。

(二)共同精神特质:同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特质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精神特质集中体现在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之中。在当代中国,爱国必然也必须爱党爱社会主义,因为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中国。翻开历史厚重的画卷,在那片“山河破碎风飘絮”的中华大地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于危难的中国献言献策,在“救亡图存”的历史主题下探索着国家的出路。戊戌维新的变革,辛亥革命的壮烈等等一系列“历史的活剧”推动着中国的进步,却未能完成历史的重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社会主义为方向标,终让山河破碎的中国脱离苦海,走上繁荣发展的康庄大道。事实证明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爱国必然爱社会主义,爱国也必须爱社会主义。回首七十载光辉岁月,透彻的印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传唱,是党带领人民找到拯救中国的出路,也是党团结人民找到发展中国的道路,更是党指引人民走在复兴中国的征途上。“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5],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路人,也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主心骨。爱国必然爱党,爱国也必须爱党。“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6]

青年使命与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同源性,二者都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践根基。青年是国家接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3],“引导广大青年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14]。其论述鲜明阐述了广大青年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的实践中实现自身使命的理论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既是我国发展的新方位,也是青年一代的新境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予了广大青年施展才华的平台,也给予了广大青年青春出彩的机会。广大青年是在社会主义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奋斗的一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广大青年实现肩负的使命提供了实践的根基,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在实践源流上具有同源性的脚注。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能为感悟青年使命提供实践坐标,增进青年对自身使命的情感认同。

今年9月20日,由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支持建设的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中国林权交易(收储)中心正式落户云南。作为我国发展“互联网+林业”、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中国林业“双中心”将助推云南打造成为全国林业大数据服务及林权(收储)交易服务的集散中心,为国家决策、企业发展和林农增收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数据资源,更好地服务云南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三)共同价值引领:同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最根本的价值引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表征的是中国精神,凝结的是共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从其地位作用价值各方面来看都引领着新时代爱国主义。具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之国家回答了亿万中华儿女应该热爱怎样一个中国,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要求回答了作为亿万中华儿女应如何爱国,充分彰显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是弘扬践行爱国主义的的价值引领和根本要求。

(2)受众劳动论。把受众定义为商品之后,斯迈斯进一步指出,受众一天24小时除了睡眠时间以外,其余时间都是为广告商和大众媒介劳动的时间。受众的主要劳动就是一方面学会购买特定的商品,另一方面接受广告商对产品的营销宣传。这种受众劳动不仅花费了受众的收入,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商品需求。《盲点》一文发表之后,受众商品及其劳动问题引起传播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领域的主要问题。传播政治经济学界对其研究主要聚焦于媒介内容、受众群体及其受众商品的商品化等问题。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注]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第727页。

二、增进情感认同: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同源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不朽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涵养了新时代爱国主义,为青年一代所肩负的使命提供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和国家历史的缩影,也是其优秀精神品格的体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10]就新时代爱国主义而言,其形成发展得益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到汉纪中的“亲民如子,爱国如家”;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抒写了爱国主义最丰满的表达。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条件。”[11]新时代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而生,也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发展壮大。

(一)共同文化源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

情感认同是新时代爱国主义增进青年使命认同的逻辑中介。所谓青年对自身使命的情感认同即青年对外在规约型存在的使命通过内化于心而达到内在自觉的心理过程。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在存在基础方面具有同源性,二者都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共同文化源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共同理论源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共同实践源流。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能为感悟青年使命提供相应的情感坐标系,引起广大青年心理共鸣,从而增进青年对自身使命的情感认同。

行为认同是新时代爱国主义增进青年使命认同的逻辑终点。所谓青年对自身使命的行为认同意即将内化的使命转化为外在行为规范并落实在具体行动之中。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具有同向性,二者都以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奋斗主题;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共同实践初心;以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共同世界情怀。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能为践行青年使命提供相应的行为坐标系,增进青年对自身使命的行为认同。

(二)共同理论源流:筑基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脉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新时代爱国主义也是支撑青年使命的理论根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12],也滋养着新时代爱国主义。从理论构成看,我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旗帜上,并在夺取社会主义不断胜利的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正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从理论指导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一系列科学思维方法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例如辩证看待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理性爱国等等。从理论价值看,新时代爱国主义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益养分,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彻底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等观点。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理论源流。

青年使命与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同源性,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理论根源。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是国家的旗帜,也是青年一代完成使命的思想武器。新时代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使命本身而言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追求的目标在中国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共产主义社会正在一代代青年接续的使命中逐渐变为现实,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青年一代为之奋斗的重要使命,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生机活力的有力佐证。就实现使命的前提而言,广大青年必须把这一使命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用,是无法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使命的坚定情怀。正因为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有着共同的理论源流,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能为感悟青年使命提供理论坐标,增进青年对自身使命的情感认同。

(三)共同实践源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因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因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才以其巨大思想力量推动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因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进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有了十足保障;因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以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爱国主义即围绕坚持和发展包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丰富发展。具言之,新时代爱国主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清晰方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明确行动指南,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制度中增强生命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凝聚起精神力量。新时代爱国主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

伟大作为始于伟大时代,伟大时代源于伟大梦想。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15]经历革命年代战火硝烟,建设时期风雨前行,改革时代开拓前进的奋斗历程,终在新时代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于曾经辉煌的中华民族而言,民族复兴内涵着特殊的意义;对于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民族复兴寄托着深切的渴望。因为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16]然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在喊喊口号中就能轻松实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汇聚起来,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质言之,新时代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

青年使命与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同构性,二者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广大青年时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重任在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寄语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不断养成高尚品质。”[9]心中有阳光,脚下才有力量,青年一代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青年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是完成青年使命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导向。基于此,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在价值引领方面具有同构性,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能为认知青年使命提供价值坐标,增进青年对自身使命的认知认同。

青年使命与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同构性,二者都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精神特质。青年使命,承续的是党和国家的奋斗历史,抓住的是党和国家当下的发展机遇,面向的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这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人生航向。”[7]并告诫广大青年“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奉献国家。”[8]要求青年一代在奋斗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度。青年是党的后备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承接人。正因为青年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青年使命中必然内契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特质。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在精神特质方面具有同构性,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能为认知青年使命提供精神坐标,增进青年对自身使命的认知认同。

二、增进行为认同: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同向

青年使命与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同源性,二者都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共同文化源流。就青年一代承担使命而言,每一代青年都在自己的际遇跟机缘下肩负历史赋予的使命,同时也在共同的文化哺育下成长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青年一代要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有必要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进行了解,更需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无论是五四运动青年一代勇开时代之新担负寻求新出路的使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青年一代勇立制度之新担负建设新中国的使命,无论是改革开放青年一代勇引潮流之新担负国之强盛的使命,还是新一代青年勇站时代之新担负民族复兴的使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鼓舞青年一代不辱使命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源流。从这个角度来讲,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有着共同的文化源流,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能为感悟青年使命提供文化坐标,增进青年对自身使命的情感认同。

(一)共同奋斗主题: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商业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的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往往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因此仅仅靠商业性金融机构服务农业和农村发展显然不够。而且,农业的外部性特征较强,也要求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支持。

青年使命与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同向性,二者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为复兴为共同奋斗主题。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北大学子曾在燕园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代广大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要喊出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最强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奉献之我去逐梦、圆梦,“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17]。习近平总书记也寄语青年“要乘时代春风,放飞青春梦想,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18]。由此可以看出当代青年使命奋斗之主题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此,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具有共同的奋斗主题,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能为践行青年使命认同提供行为坐标,明晰自身担负的历史使命之主题,增进青年对自身使命的行为认同。

(二)共同实践初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矢志初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实践初心。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言,就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胜利而言,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征程而言,只有人民才是这场关乎奋斗与实践的最终落脚点,只有人民才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梦实质是人民的梦,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评判,改革强调人民要有获得感等等,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无不以人民为中心,一切都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出发。而这背后的精神精神力量无不源于新时代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凝聚下,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现代化强国等目标正在由蓝图变为现实。而以新时代爱国主义为力量感召进行的所有实践活动最终都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人民幸福而发展”[19],以人民为存在源泉,也以人民为实质所在。

“那以后有机会再讲,我还是将那个男人的故事说完吧。S的前妻好像不止一个,但小说家没交待清楚,也许小说家也没有搞清楚。那个男人又不是小说家塑造的人物。这可能是那个男人的隐私,超出了小说家的掌控。当然,跟S有染的异性之多就难以尽数了。”

青年使命与爱国主义具有同向性,二者都以满足人民对好生活的向往为共同实践初心。青年来自人民,也扎根人民,人民的实践始终是青年的营养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实践主题,也是当代青年最伟大的历史使命,贯穿这一历史使命的本质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如马克思将“让人民获得解放”作为毕生追求一样,他期望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国青年,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坚守满足人民对好生活向往的实践初心,让青春年华在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由此,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具有共同的实践初心,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能为践行青年使命提供行为坐标,明晰增进青年对自身使命的行为认同。

(三)共同世界情怀: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爱国主义不仅具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国家情怀,也有以天下为己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20]。为此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历史潮流,以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为支撑点,以增进人类福祉为出发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结合具体实际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以“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决心做出大国表率[21];以心系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之情谊贡献中国力量;以“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之行动提供中国智慧[22];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之目标促进人类社会发展[23]。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展开,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在国际范围的延伸。由此可见新时代爱国主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世界情怀。

青年使命与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同向性,二者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共同世界情怀。随着民族历史越来越朝着马克思所指向的世界历史发展,各国的前途命运也前所未有的联系在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思想蓝图到现实存在,从理论推演到行为践行,离不开青年一代的积极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中勉励青年继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身的努力,这是青年使命的应然,也是青年使命的实然。青年一代只有站在马克思所指向的世界历史的高度,以高度自觉的世界情怀才更能创造无悔于党和国家的青春历程。由此,新时代爱国主义与青年使命在世界情怀方面具有同向性,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能为践行青年使命提供世界坐标,增进青年对自身使命的行为认同。

参考文献:

[1][2][6][11][15][19][20]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N]. 人民日报,2015-12-31(2).

[3]本书编写组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辅导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04:23.

[4]习近平.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N]. 人民日报,2019-01-22(1).

[5]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习近平关于青少年个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3.

[8][17][18]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4,4.

[9]习近平.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4-30(2).

[10]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3-12-24(2).

[12]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5(2).

[13]习近平. 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3-19(1).

[14]习近平. 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N]. 人民日报,2018-07-03(1).

[16]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7-02(2).

[21][22][23]习近平.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3-21(2).

Inner Logic of patriotism promoting Youth Mission identity in the New era

LIU Yun-bin,WANG Qing
(School of Marxism,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Patriotism is not only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but also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and it is also the meaning of the youth mission. Patriotism and youth mission are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new era,which can enhance the cognitive identity,emotional identity and behavioral identity of young people to their own mission. As far as connotation is concerned,the homogeneity of patriotism and youth mission in political orientation,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guidance in the new era enhances the cognitive identity of youth mission. As far as connotation is concerned,the homogeneity between patriotism and youth mission in cultural origin,theoretical origin and practical origin in the new era enhances the emotional identity of youth mission. As far as the goal is concerned,patriotism and youth mission in the new era promote the behavioral identity of youth mission in terms of the theme of struggle,the practice of the initial heart and the feelings of the world.

Key words: Patriotism;Youth Mission;Logical Path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605(2019)04-0083-07

收稿日期: 2019-05-01

作者简介: 刘云彬(1995-),女,重庆奉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王晴(1994-),女,重庆长寿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刘震)

标签:;  ;  ;  ;  

论爱国主义增进新时代青年使命认同的内在逻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